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畴学习是语言认知的重要途径。基于认知神经学观点,提出一个以词汇基础语义词条为核心,复杂语义范畴为半径的“环形”认知单元连续体概念。L2学习者以“环形”认知单元连续体为发散点,大脑神经网络为联结途径,通过分享已有的认知经验和语言知识,形成语义辐射型认知模型,实现L2的有效习得。分析母语为汉语,L2为英语的语言范畴化模型形成的一般规律,讨论“环形”认知单元范畴化模型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方法和释义内容是多年基本保持不变的,这样的释义模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词典释义应尽量提供给读者相关的范畴化语义网络,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下,作为释义用语的基本范畴词在释义中如何突出,范畴化如何指导词典中的近义词辨析,不同词性的范畴成员在词典中如何处理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义地图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语言研究的多个方面发挥着作用.这一分析工具在对外汉语语法及词汇教学、偏误分析、教材建设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汉语和英语中的人体名词作临时量词的多功能语法现象,反映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概念维度上的共性与差异.采用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不同语言的共性与差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顺句驱动"是英汉同声传译的重要原则和手段。但由于英语、汉语在句法结构、词类使用、联句方式上均有不同,顺译时在汉语中往往形成"驱而不动"的现象。翻译时,如能加强英语名词、介词及复合句的动意处理,则既可让译语流动起来,又更加符合汉语"流水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常见的汉韩同形词的语义范畴进行真值逻辑比较,对外延关系进行了概括,并分别从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个角度,运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探讨了汉韩同形词存在语义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对韩汉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谓词汇变异是相对于常规语义而言。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词汇作为语言单位,是一种固着在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中的认知常规。与此概念系统相关的意义即为常规意义。但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由于语境要素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语言实体及其相关的概念系统在使用者整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即非常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学术界对面词汇变异现象的研究现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语篇结构、句型结构和词汇运用3个层面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存在的种种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产生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色,才能避免母语思维的影响,写出好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8.
中式英语是英汉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中介语,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从发生认识论视角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并探究视译法在纠正中式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中式英语纠正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翻译能够有效地促进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推动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上发展。但是中国绝大多数人所使用的英语不同程度的受到汉语影响,从而碰到棘手的"中式英语"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的研究,分析其在中式英语中的表现形式,随后从英汉语言在文化、语言迁移和思维的层面归纳造成中式英语的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常见的中式英语,最后归纳出一些相应的对策,避免这种现象,以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为其他译者和英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体系构成的四大系统:物质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是英汉国俗语义差异产生的复合文化根源。从文化系统构成的视角对国俗语义差异的根源进行宏观探析,有助于避免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信息差,提高语言使用的有效性,为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际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角度把模糊化思维运用于汉语教学。在仔细的推究模糊化思维的基本含义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模糊化思维策略有效发展和培养学生认知过程,不断优化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广泛应用于人类的言语交际中。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未对此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手段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测试考生对英语书面材料的确切理解能力以及汉语的表达能力,在四级考试和考研试题中均采用了英译汉这一题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准确地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成了考生的一大难题。本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问题作了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15.
话语标记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并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本文在共性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差异进行研究,发现英语话语标记语和汉语话语标记语在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两方面存在差异,并解释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日本文学作品语料库,从日汉对译的角度出发,考察了ノニ惯用表现的类型,以及其惯用表现的基本语义和对应的汉语翻译倾向。经考察发现,ノニ常见的惯用表现"というのに、それなのに、はずなのに、わけではないのに"等,其不同的惯用表现类型下所表示的语义有所区别,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汉语转折关系标志。  相似文献   

17.
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在强调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才能更好的让学习者对英汉反身代词的强调用法进行正确、灵活的运用。文章分别对英汉反身代词强调用法的相同点,以及其不同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序是语言最基本问题,分微观语序和宏观语序。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序制约形式不同。汉语的语序语受声调系统制约;英语的语序受尾重原则制约。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英汉习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更涉及到不同文化的输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习语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翻译习语时,译者应正确、恰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的原则处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因素,使译文在传达源语语义的同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0.
容器隐喻是人们描述抽象概念常用的方法之一。人们把自身视为一个容器,或把整个外部世界看作一个容器,将容器结构映射到抽象概念上,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和描述,使源域的特征(容器结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这就是容器隐喻。容器隐喻在汉语俗语中大量存在。在容器隐喻的语义扩展中,隐喻和转喻起着重要的作用。容器隐喻在汉语俗语中的映现,既有单一的隐喻、转喻映现,也有隐喻和转喻相结合的映现。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隐喻和转喻运用到语言表达中,使抽象的概念得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