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延安市的地理环境、谷子种植历史、目前种植概况、品种选育、市场销售及生产中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市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和不足。并结合延安实际,提出延安谷子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对策,通过品种改良,科研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以促进延安市谷子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位列五谷之首。谷子种植最早可追溯到距今7 000~5 000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基于文化视角,围绕延安谷子生产开展分析。首先,从人文历史积淀、自然条件以及产业优势和品牌价值等方面剖析了延安谷子生产的优势;在此基础之上,围绕生产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延安谷子生产、加工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延安谷子生产发展的思路,并对未来延安谷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发挥谷子在大田生产中的优势,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在延安旱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18.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最高,为7 847.40 kg/hm~2。因此,在延安部分地区大田生产中,张杂谷10号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西北春谷区国家谷子区域试验中晚熟组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袁峰  杨慧卿  郭二虎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00-101,104
利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2008年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谷子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评价;以各试点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作为环境指数,采用一年多点分析法(LSD法),利用DPS分析软件对谷子品种的地区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生07、朝108、汾选8号和太选7号具有高产稳产的潜力,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在陕西延安和山西长治种植的谷子具有较高的产量,两地适合谷子生长,有利于谷子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延安小米”品牌建设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谷子是延安的优势和特色农作物,"延安小米"品牌建设对促进延安谷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延安小米"的产业优势和品牌价值,从农户、政府和企业三个角度阐述了"延安小米"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该品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延安小米"品牌建设提出了品牌宣传、发展思路、标准化生产、科技投入、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维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谷子是北方主要农作物之一,目前谷子种植技术提升空间较大。该文分析了枣强县谷子种植的环境优势,介绍了当地的谷子种植现状,从选地、选种、施肥、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逐一介绍了谷子种植技术要点,并针对当地情况提出了谷子发展建议,以促进当地谷子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155-158
河北省谷子成本的增长大于产值增长,种植收益呈下降趋势,但现金收益比较可观;谷子单产稳定且单产水平低,产值波动主要受价格波动影响;谷子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上升造成的;与河北省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相比,谷子单产和产值增长快,现金收益最高,排灌费最低,种植谷子有利于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为解决河北省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提升种粮收益、应对农业节水压力、提升谷子种植收益水平等问题,提出增加谷子播种面积、推广谷子种植技术、发展谷子适度规模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旱地谷子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谷子种植对于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且谷子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应性、耐贫瘠、耐干旱等特点,因此,谷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种植。目前,人们对于谷子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提高旱地谷子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旱地谷子种植的主要任务。文章针对旱地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旱地谷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并为旱地谷子栽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谷子种植与病虫害是谷子种植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要想提升谷子整体产量与质量就应该在谷子种植技术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民增加更多经济收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谷子的健康生长提供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谷子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全面讨论,进而有效促进谷子种植也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人民的种植成本因此晋西北地区的农民已经把地膜化覆盖谷子种植 技术应用到了农作物种植上。笔者在这里对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与之前的传统谷子种植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机械化地膜覆盖谷 子种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谷子种植技术的弊端,提高了谷子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延安市谷子种植历史悠久,但是近几年延安市谷子生产出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锐减,且种植区域分布不均等现象,影响了延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为有效规划谷子生产优势区域,促进延安市谷子产业转型升级,采用ARCGIS绘图以及概率统计、对比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市谷子种植区域分布、生产聚集度及谷子与农地互适性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一般发展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相结合的延安市谷子产业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发挥谷子(张杂谷10号)在大田生产中的优势,开展田间试验为张杂谷10号在延安旱地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本试验通过五种不同的密度处理,结果表明,1.2万株/亩的密度栽培时,其产量最高(产量为523kg/亩),因此,推广张杂谷10号在延安部分地区大田生产中以1.2万株/亩的密度种植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区杂交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典型的半干旱型作物,丘陵山区种植较多。河北省太行山区是谷子的主产区之一,过去由于种植方式传统,山区谷子单产较低,农民种植谷子只是为了自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谷子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谷子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改进人们的科学种植方式已经成为吴堡县谷子种植产业的关键。因此吴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切实应用于吴堡县谷子产业的发展。文章从谷子的生长特性、谷子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期为谷子种植及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横山县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华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38-39,79
横山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且谷子品种多、种植面积大、谷子产量高,发展谷子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目前横山县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横山谷子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与种植玉米相当,且免去了清理玉米秸秆的巨大劳动量。结合偃师(丘陵旱薄地)、宜阳(丘陵旱肥地)谷子示范县的谷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调查了不同种植情况下(种植时间、茬口、谷子品种、施肥情况、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总结了适合洛阳谷子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对玛纳斯县、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谷子种植情况的多次考察和学习,以及在精河县2年的谷子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总结出谷子在精河县的种植优势和精河县谷子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一、精河县种植谷子的优势1.气候条件适宜精河县属于内陆干燥气候区,有效积温、无霜期、降雨量、土壤等条件都适宜谷子生长。2.种植成本低谷子全生育期667米~2物化成本和劳动力投入700~800元,土地承包费300~400元,经计算全年谷子种植成本约1 000~1 200元。播种谷子种子用量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谷子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子生产国之一,播种面积在87万hm^2左右,位于内蒙古高原区的赤峰市谷子常年种植面积13万~20万hm^2,占全国谷子总播种面积的1/6,是全国谷子的四大产区之一,随着谷子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及谷子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谷子的种植面积有逐渐扩大趋势,根据谷种销量(其中不含农家自留种子种植部分)预计赤峰市2009年谷子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不利于作物生长.多年种植经验告诉我们选择谷子种植是我地区抗旱救灾主要作物.因为谷子具有抗干旱、耐贫瘠、适合种植任何土壤特点。近年来,由于谷子大面积种植,谷子品种的不断更新,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谷子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在迅速提高。种植面积之多,各种虫害相继发生.为了保障谷子的高产稳产,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要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蛀茎害虫谷子蛀茎害虫主要是钻心虫,是谷子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谷子机械化种植机具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概述了现阶段谷子种植机械的基本情况,对提高谷子种植效率以及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谷子播种机械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