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宋正  梁萌 《农村电工》2024,(1):57-58
<正>目前,10 kV四回同杆架设线路,多采用电缆加架空线方式,其保护均采用三段式过流保护装置,时间级差配合,过流Ⅰ段退出,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正常运行时,均可投入。为保证10 kV四回同杆架设线路可靠运行,必须对其实际运行中的各种动作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优化改善措施。本文现借助一起事故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对今后10 kV同杆架设相关工作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四种方案能有效解决因同杆架设多回线发生间歇性发展故障,导致主变保护因启动时间叠加而造成的"误动作"问题,但四种方案各有利弊,需要综合实际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零序电流互感器为单匝穿心式电流互感器,一般与电力系统保护设备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微机消谐装置等配套使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电力公司变电站中,10 kV馈线多采用零序保护配合监控线路故障。检修过程中发现多座变电站内10 kV馈线零序电流互感器存在安装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保护拒动和误动,甚至越级动作,现就这一问题做简要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 常见线路故障跳闸原因 1.1 保护整定值过小,保护频繁动作,造成跳闸 线路发生故障时,电流明显增大,故障点愈靠近电源,则短路电流愈大.  相似文献   

5.
孔令文 《农村电工》2010,18(6):44-45
(2)区分是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自身故障还是线路、设备漏电故障的方法.首先断开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所保护的线路,即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零序互感器负荷侧引线全部拆除.  相似文献   

6.
陈喜峰 《农村电工》2005,13(12):27-27
1不对称故障相继速动保护原理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利用近故障侧切除后负荷电流的消失,可以实现不对称故障时相继跳闸。如图1所示,当线路末端发生不对称故障时,N侧Ⅰ段动作快速切除故障,由于三相跳闸,非故障相的负荷电流同时被切除,M侧保护测量到任一相负荷电流突然消失,而Ⅱ段距离元件连续动作不返回时,将M侧断路器不经Ⅱ段延时即跳闸,将故障切除。不对称故障相继速动保护的逻辑框图如图2所示。2常规测试内容测试前先将距离保护的软、硬压板投入,同时将保护装置中的“不对称相继速动投入”控制字投入。2.1动作逻辑测试测试时可通过继电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前变电所安装的微机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准确性较低,并限制了应用范围,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查找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新方法——微机接地探索装置的查找方法。经过一年多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确实能够有效地解决无人值班变电所接地故障线路的查找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馈线自动化分段器存在非故障段线路停电时间长、全线不能统一配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分段器,它具备故障电流记忆功能,失压时按"先判电流,后判电压"再分闸的逻辑动作,不但减少非故障段线路停电时间,并满足全线路配置统一功能类型的馈线自动化终端,对供电可靠性提高,线路设备运维工作量减少,以及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规范性都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9.
正在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弱电线路在低压电力线路杆塔上同杆架设现象。尽管供电企业采取了劝阻、拆除、协商、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等多种措施阻止同杆架设,甚至采取了请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发安全告知函等手段,但效果总是甚微,弱电线路共杆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运行管理不可忽视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输电线路一般采用35kV电压等级单独架设。10kV配电线路一般采用单独架设或与0.4kV同杆架设。35kV输电线路有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村屯之间10kV配电线路也有十几公里。因此在停电的输配电线路上检修或进行故障处理,在工作地点线路两侧,以及在工作线路较长的情况下多处挂接地线尤为重要。 但有的电工图省事,对需检修或故障处理的线路仅在变电室或室外T接点断开,挂上接地线,在工作地点线路两侧就不挂接地线,这样是很危险的。 因为线路较长,即使已经停电,导线仍存在静电感应,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也会对工作人员构成危害。特别是夏季,由于线路较长,还有个雷电问题。在工作地点两侧挂上接地线后,线路的静电感应、线路的电容电流及远方的雷电感应,经短路接地线流入大地,能可靠地保障工作地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线路接地线按规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长度,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裸铜编织软线,接地棒插入地下深度不得小于60cm。 挂接地线要按规程要求,在已停电的线路上先验电,确认无电后,先将接地棒插入地中,然后再登杆挂导线侧,挂导线侧短路线的操作杆,要有足够的机械电气强度。整个操作过程应戴绝缘手套,并有专人监护。工作结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线路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线路中电流增大,母线电压降低。利用这一特征,构成了当电流超过某一预定值使电流继电器动作的电流保护,其中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以下简称速断保护)就属于电流保护的一种,该保护的特点是能快速切断线路故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某变电所投运过程中线路保护误动作的情况,通过分析故障实例,在满足配置快速动作的主保护及远后备保护的要求下,对保护重新进行了配置与整定,所用变压器成功投运。该变电所处于配电网末端且受上一级变电所影响,根据《继电保护技术导则》装设三段式电流保护很难满足选择性,鉴于微机保护装置的特殊性,可仅设置主保护和远后备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1用户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存在安全隐患1.1存在的问题(1)用户家用配电盘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在刀开关后面,若因短路、过流等故障将刀开关熔丝烧断,则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驱动跳闸的线圈无电源,此时负载线路上有人发生触电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将不会动作,从而失去剩余电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发生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时发挥保护作用,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本文简要介绍一下选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购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应购买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产品,且产品质量检测合格。(2)原则上应选用电流动作型的剩余电流动作保  相似文献   

15.
王正平 《农村电工》2003,11(8):44-44
编辑同志:近年来,随着农村固定电话的逐步普及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开展,有线电视电缆和电话线路由于没有专用线杆而与供电线路同杆架设,而且大部分架设极不规范,给安全供用电埋下了事故隐患。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以下称“两线”)与供电线路同杆架设,对电力部门有以下两大害处:一是不利于电工登杆作业。电信和电视线路敷设于低压线下面,对电工登杆作业形成障碍,稍不注意,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二是一旦发生供电线路倒杆断线事故,极易使杆下“两线”带电,导致用户电话和电视被烧毁或危及人身安全,形成不必要的民事法律诉讼。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16.
1功能及特点 (1)故障处理: 本系统能够迅速消除瞬时性故障造成的线路停电。若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可按预定的动作顺序,迅速隔离故障区段,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2)操作: 可实现远方和就地手动两种操作方式。远方通过配调中心计算机操作,其中就地手动又分为用遥控器或用绝缘拉杆操作两种方式。 (3)可实时对配电系统进行监视、数据采集和储存。 (4)重合器控制器2GABB自具控制和保护功能。当通讯系统、微机管理系统故障时,线路自动控制和保护功能照常实现。 (5)利用变电所出线断路器和原保护、重合闸,减少资金量和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三段式电流保护由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构成,由于接线简单、动作可靠,现广泛应用于10~35kV电网的线路保护,其中,限时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本线路全长,而且可以深入相邻线路内,在相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后及时动作,防止故障扩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 比率差动保护原理简述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所谓比率制动特性差动保护,简单说就是使差动电流定值随制动电流的增大而按某一比率提高,使制动电流在不平衡电流较大的外部故障时有制动作用,而在内部故障时制动作用最小.之所以采用比率制动,是为了防止保护区外故障引起不平衡的差动电流造成保护误动.由多微机实现的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日常架设、检修架空线路的工作中 ,虽然已经断开了电源 ,有时还会发现线路带电的情况 ,我们称之为线路的非正常带电。1 感应电压(1) 由于带电设备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作用 ,将会在附近的停电设备上感应出一定电位。高压双回路、多回路同杆架设以及两条平行架设的线路 ,如果一条线路带电 ,会造成另外停电的线路带电 ,特别是当和停电检修平行接近的带电线路出现三相不平衡或单相接地时 ,对停电线路的感应使其意外地带有危险电压。(2 ) 停电线路和带电线路同杆架设或交叉跨越时 ,因不符合规程要求 ,使两者之间发生意外接触或接近放…  相似文献   

20.
1线路短路故障短路故障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后,其相应保护动作,立即切除故障线路以防故障扩大,电流保护Ⅰ段保护线路全长25%~30%,Ⅱ段保护线路全长,Ⅲ段保护为本线路的后备保护并延伸至下一线路末端。2线路接地故障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