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照因子是1种主要的气候资源,决定着林地水热资源的存在状态和分配规律,进而影响飞播造林成苗效果。为此,在研究汉中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汉中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结合当地1997-2004年日照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成苗效果与日照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与温度和降水量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日照、温度和降水量匹配协调作用对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正相关显著。日照、温度和降水与成苗效果相关性季节变化明显,日照和温度与成苗效果相关具有同向性,与降水多反向。冬季,成苗效果与12月和2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与1月日照和均温负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春季,与3月和5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正相关极显著,而与各月降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季,与6月日照、均温和降水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均温和降水显著;与7月日照和均温负相关极显著,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8月日照、均温和降水正相关显著或者极显著。秋季,成苗效果与日照和均温正相关,与降水量负相关,但各月相关度有差异。剔除时间因子,6、8、9月和12月日照与对照成苗效果关系密切,4、5、11、12、9月和2月日照与RPA成苗效果相关性强。4月和11月均温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作用较大,4月均温和年极端最高温度与RPA有苗样方频度关系紧密。5月和2月降水与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相关性强,7、9月和12月降水对RPA有苗样方频度作用较大。引进时间因子,成苗效果与月均温模型关系不变;5月日照和降水成为影响成苗效果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安康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法,分析安康日照时数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关系及时域动态,并通过与降水量和温度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水热条件对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与12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12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3月降水量正相关极显著;与4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5月日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6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7月日照负相关显著;与9月和11月日照正相关极显著,与10月日照正相关显著;与秋季月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9月和7月日照是影响成苗效果的主要日照因子,4月、11月、3月和5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较大,12月、2月和11月降水量是影响成苗效果和对照有苗样方频度的主要降水指标,12月、4月、11月、8月、1月和2月降水量与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有苗样方频度依次相关。在安康林地水热条件下,RPA成苗效果模型值大于对照,证明使用RPA拌种可以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油松成苗量和有苗样方频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0年漳州市气象资料,运用Thornthwaite纪念模型估算漳州市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进行动态分析及对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漳州市净第一性生产力随年份增加呈起伏递增趋势,且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正相关;漳州市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年降水量变化比对年均温变化敏感,如果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呈递增趋势,则对两者的敏感性将减弱,尤其对年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6年间新疆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新疆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NDVI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春季NDVI与春季均温呈正相关,夏季NDVI与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秋季NDVI与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由于植被NDVI对降水量具有滞后响应,因此春季NDVI与冬季降水量之间以及秋季NDVI与夏季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而言,同季均温对NDVI的影响高于前季均温,表明NDVI对温度的响应不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遗鸥主要栖息繁殖地伊金霍洛旗31a(1981~2011年)气象变化,结合气象指标与遗鸥筑巢数、种群数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遗鸥栖息繁殖地的气候变化中气温和日照时数有增高的趋势,气温年均增加0.04℃;年均湿度、年均风速、年均蒸发有下降趋势;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5月份和10月份为气象最不稳定的月份,其次为3月、6月和11月份,而最稳定的月份是4月和9月份;2、遗鸥1990~2006年在桃-阿湿地有繁殖出现,说明气候变化不是影响遗鸥在该地繁殖分布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是导致其繁殖地消失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及高淀粉品种辐选01为材料,研究木薯各生育时期叶片、茎秆和块根的内源IAA含量,块根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pase、SSS和SBE活性,以及块根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木薯茎叶内源IAA含量与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呈负相关,木薯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茎叶内源IAA含量逐渐下降,低淀粉品种则逐渐上升;2)块根内源IAA含量与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块根内源IAA含量显著大于低淀粉品种;3)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均显著高于低淀粉品种。可见,提高块根内源IAA含量有利于增加木薯块根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从而有效促进木薯块根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划分,结合当地考察资料,探讨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及不同分布区类型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利用SPSS软件对物种丰富度和气候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种子植物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约占73.9%,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分布,在2 000 m左右达到峰值,在高海拔地区(2 600 m以上)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植物和温带区系成分垂直分布格局主要受年均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影响,世界分布垂直分布格局受年均温、年潜在蒸散量、年降水量和最冷月均温影响,热带区系成分垂直分布格局受年均温、年潜在蒸散量、年降水量、最冷月均温和最冷季降水量影响。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引种到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品质产生差异。海拔高度与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生育期均温和积温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品质呈负相关;光照可影响蛋白质品质和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负相关。籽粒赖氨酸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与面筋含量显著负相关。干、湿面筋含量间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阜新烟区主要气候因子与烤烟化学品质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2008~2011年阜新烟区烤烟季降雨量、日照时数、月均温和烤烟化学品质的关系分析,表明阜新烟区各气候因子变异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大田降雨量>大田期总日照时数>大田期均温,其中大田降雨量变异系数最高,是该烟区较不稳定的气候因子。7月份的降雨量与中部叶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6),与上部叶和中部叶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0.974和-0.953),与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5)。烤后中部叶烟碱含量随着日照总时数的增加而减少,受生育期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8月份均温与烟叶总糖含量和糖碱比呈显著正相关(r=0.977和r=0.974)。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82011年阜新烟区烤烟季降雨量、日照时数、月均温和烤烟化学品质的关系分析,表明阜新烟区各气候因子变异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大田降雨量>大田期总日照时数>大田期均温,其中大田降雨量变异系数最高,是该烟区较不稳定的气候因子。7月份的降雨量与中部叶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6),与上部叶和中部叶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0.974和-0.953),与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5)。烤后中部叶烟碱含量随着日照总时数的增加而减少,受生育期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8月份均温与烟叶总糖含量和糖碱比呈显著正相关(r=0.977和r=0.974)。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对宁夏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的方法,结合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对宁夏西吉县2008年的马铃薯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都因气象因子的改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宁薯4号,淀粉的积累受气象因子影响程度的强弱为累计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10℃);Vc含量的积累受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而还原糖含量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气温是林业气候资源的重要气象指标。研究气温年际和月际变化与飞播成苗效果的关系,是科学制定飞播造林方案和合理评价RPA拌种飞播效果的前提。为此,在汉中降水量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汉中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成苗效果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与降水量研究对比分析,探讨了温度和降水量匹配协调作用对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飞播成苗效果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年极端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相同,成苗效果不仅取决于年均温度,也与各月的均温密切相关。秋冬季节,成苗效果除与1月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各月呈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负相关。春季,与3月和5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均温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季,与6月和7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8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6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8月和9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4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最强,5月降水量对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作用最大,7月降水量对RPA有苗样方频度贡献率较高。使用RPA拌种能提高飞播油松对林地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F15、F901、G15、瑞士N4和GR911等木薯品种为材料,在块根膨大期对其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收获期对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块根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与生长期呈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依据淀粉含量变化和块根产量表现, F15和F901淀粉含量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建议采收期在1月份, G15和瑞士N4淀粉含量在12月份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建议采收期在12月份。  相似文献   

14.
气候因子与脐橙果实糖、酸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1个主要气候因子与脐橙果实糖、酸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对果实糖含量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年均温 ,其次是幼果期 (5月、6月 )和成熟期 (10月、12月 )的月均温 ;对果实有机酸含量影响最大的则是年降雨量、年均温 ,其次是果实生长期的月均温 ,尤以脐橙果实有机酸下降期 (9月 )和有机酸合成期 (5月、6月 )的均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厚竹笋营养的地域变异及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采用方差分析、Duncan新复极差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1个厚竹种植基地的竹笋营养成分及其与气候、海拔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厚竹笋总糖、淀粉、粗纤维和维生素B1含量差异较大,蛋白质、单宁和维生素E含量差异较小。不同环境因子对厚竹笋营养品质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碱解N、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及pH值影响显著(P0.05)。竹笋中不同营养成分对生长环境变化响应程度不同,粗纤维、蛋白质和总糖响应敏感,淀粉响应较敏感,单宁、维生素B1和维生素E响应不敏感。粗纤维与土壤pH值及碱解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3月份气温和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淀粉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单宁与3月份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总糖则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陕西渭北旱塬“粉红女士”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粉红女士"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粉红女士"苹果优质生产、合理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2007年,对陕西渭北旱塬3个生态类型区(由南至北分别为富平、白水、洛川)栽培的"粉红女士"苹果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果实品质与年平均气温、年有效积温、年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建立的回归方程,求出使"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品质达到优良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3个生态类型区"粉红女士"果实的总糖、总酸和果皮花青苷含量等差异较大,富平产区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较优,而洛川产区的较差;4~10月平均降水量、年有效积温、4~10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均日照时数是影响"粉红女士"苹果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年有效积温、4~10月平均降水量是主要限制因子;年平均气温12.2℃,年有效积温3210℃,年均日照时数2573h,4~10月日照时数1680h,4~10月平均降水量484mm,4~10月平均气温15.5℃,4~10月平均气温日较差10.8℃,是"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适宜气象因子。【结论】建立了"粉红女士"果实优质的主要气象因子评价体系和最适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各气象因子对蚕豆年度产量的影响程度,利用1986—2007年、2010—2016年湟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蚕豆观测地段产量资料和湟源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各气象因子与蚕豆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因子影响产量波动从大到小依次是6—8月累计降水量、≥0℃积温、气温日较差、累计日照时数、日平均地温、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8月累计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477 0,达到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446 0,达到极显著水平。5—8月累计降水量对产量有最大的直接正相关(0.478 0),可导致蚕豆年度间产量波动幅度为3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影响保山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气象因子及其相关性,为烤烟生态区域划分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调查、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研究2009—2019年内保山烟区烤烟大田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降雨量、气温、湿度和日照时数)与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影响保山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气候因子依次为气温、降雨量、湿度和日照时数;成熟期均温与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伸根期温度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伸根期均温、大田期均温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伸根期湿度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还原糖含量与大田期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熟期均温与糖碱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旺长期降雨量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旺长期降雨与糖碱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气象指标中均温与湿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烟叶各化学成分与均温、湿度的影响关系状况较为稳定,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降雨量变异系数较大,烟叶各化学成分与旺长期降雨量的影响关系状况波动较大,受外界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  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研究对象,获取树种地理分布点位数据和与树种生态学相关的24个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和气象),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将限制因子叠加法与最大熵模型(MaxEnt)相结合,研究4类树种适宜区分布。  结果  (1)4类树种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准确水平(AUC > 0.90)。(2)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最冷月均温和最冷月平均风速;油松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山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最暖月均温、高程、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标准差、坡度、土壤类型;山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土壤类型、最暖月平均降水量、湿润系数、最暖月均温。(3)樟子松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油松、山桃和山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  结论  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准确反映4类树种的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可为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绿化造林提供适地适树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气候环境与兰州百合品质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对甘肃省榆中县、临洮县、渭源县、永靖县、兰州市七里河区2019—2021年度气象数据与当地兰州百合20种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气候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养分含量与气候环境因子RDA和相关性分析,为兰州百合拓展适宜生态区提供科学参考。结果显示:榆中、临洮、渭源、永靖、七里河生态区主要气候环境因子是纬度、气温、p H值、日照、昼夜温差、经度、无霜期、海拔、降水量。降水量对兰州百合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p H值和无霜期对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次之。蛋白质含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含量与p H、年最高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平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灰分含量与纬度、p 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镁元素含量与p H呈显著正相关(P<0.05)。锌元素含量与年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