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微波辐照下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微波辐照下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合成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初步确定合成条件为:温度75 ℃,反应时间25 min,不加催化剂(微波可替代催化剂)。并用酸性黑ATT染料溶液对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投加量为600 mg/L、pH值在1~2,5之间时,其对0,15 g/L酸性黑ATT的脱色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微波辐照下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合成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初步确定合成条件为:温度75℃,反应时间25min,不加催化剂(微波可替代催化剂)。并用酸性黑ATT染料溶液对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投加量为600mg/L、pH值在1-2.5之间时,苴对0.15g/L酚件里ATT的脯俪蜜招讨90%.  相似文献   

3.
以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为原料,司盘60为分散剂, 甲醛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再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并以酸性黑ATT为模型物,考察了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对酸性染料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分散剂司盘60用量2.5%、甲醛质量分数11%、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100 r/min;产物平均粒径为0.161 mm;在pH值1~2的条件下,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对酸性黑ATT染料溶液脱色率为94.09%,而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在最佳pH值 3~4时脱色率为78.82% ;球形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对质量浓度0.1 g/L酸性黑ATT的最佳投加量为0.1 g,而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为0.3 g。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H2O2存在下用紫外灯照射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脱色。结果表明,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随着H2O2的增加而增加,但存在一个最佳值。当甲基橙浓度低于25 mg/L时,反应为假一级,当甲基橙浓度高于100 mg/L时,反应为零级;但是不符合Langmuir-Hinshewood动力学模型。脱色率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高。日光照射下对实际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白腐真菌F-9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菌F-9为我国本土生长分离的白腐真菌菌株,分别采用PDA固体培养基、液体天然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研究培养物和粗酶液对甲基橙的脱色能力及影响因子.研究发现,白腐菌F-9对酸性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同时对甲基橙的降解有很好的效果.加染料1周后培养物对浓度为10、30、50 mg/L的甲基橙染液脱色率可达72.6%、62.4%、55.8%.粗酶液对甲基橙脱色的最适pH值为4,最适温度为50 ℃,并在低于50 ℃的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甲基橙的浓度在2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之后随着甲基橙浓度的增大脱色率呈下降趋势,但总的降解量有所增加.另外,Cu2+和维生素C对甲基橙的脱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位Dawson型K10Na2H2P2W16O60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俊  聂涛  纪明慧  舒火明  马乐  李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62-10163,10170
[目的]确定缺位Dawson型K10Na2H2P2W16O60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二缺位杂多化合物K10Na2H2P2W16O60.18H2O(P2W16)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的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催化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等对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催化剂用量为1.2g/L时溶液的脱色率最大,为96.22%;pH值为1.5时溶液的脱色率最大,为99.15%;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mg/L时溶液的脱色率最大,为99.69%。P2W16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最佳条件为:甲基橙初始浓度5mg/L,溶液初始pH值1.5,催化剂浓度0.2g/L,此条件下反应1h后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9.69%。同时,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In(A/A)=0.09391t-0.02286。[结论]PW对甲基橙降解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勾华  罗宿星  伍远辉  舒火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43-11345
[目的]根据不同类别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优选新型催化剂。[方法]在光化学反应仪中,以紫外灯为光源,以多酸盐-钨酸铵为光催化剂,研究其对模拟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光催化脱色降解的影响,讨论溶液初始酸度、催化剂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光强等对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在300W的紫外灯光照下,研究钨酸铵降解低浓度甲基橙的动力学。[结果]钨酸铵对甲基橙光催化脱色的最佳条件为:甲基橙溶液5mg/L,在500W高压汞灯照射下,溶液初始酸度pH值为2,催化剂浓度为0.2g/L,1h脱色率可达90.8%。[结论]多酸盐-钨酸铵对甲基橙具有很好的光催化脱色降解作用,其光催化效果与溶液的初始酸度、催化剂加入量、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光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腐真菌裂褐菌F7对甲基橙和结晶紫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褐菌F7为我国本土生长分离的白腐真菌菌种.用限氮培养基培养裂褐菌F7,研究培养物和粗酶液对不同浓度甲基橙和结晶紫的脱色情况并比较其中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粗酶液在12 h内对浓度为10 mg/L的甲基橙和结晶紫降解效果较佳,最高降解率可分别达到33.97%和44.77%.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甲基橙也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培养12 d后,10 mg/L的脱色效率在95%左右,30 mg/L的脱色效率接近90%,50 mg/L的脱色效率在85%左右,而结晶紫则能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_2-壳聚糖复合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婷  王华丽  朱华跃  蒋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44-2347,2392
[目的]评估纳米SiO2-壳聚糖复合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效果。[方法]研究不同吸附剂、复合膜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无机盐类等条件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在复合膜质量浓度为1 g/L条件下,对10 mg/L、pH为2.88的甲基橙的最高脱色率可达100%。无机盐类(Cl-、NO2-、NO3-、PO43-、CO32-)对脱色效果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整个吸附过程,分子内扩散模型是其中一个限速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结论]将壳聚糖负载于纳米SiO2表面,对壳聚糖吸附甲基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壳聚糖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橙溶液模拟偶氮染料废水,实验研究了溶液温度对Fenton法脱色甲基橙溶液的影响,探讨了反应过程的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溶液温度能加速甲基橙溶液的脱色和COD的去除,并能减少Fenton试剂的用量.取1 000 mg/L的甲基橙溶液,调节pH为3,加热至353 K后,加入Fenton试剂,使溶液中Fe2+浓度和H2O2初始浓度分别为4 mmol/L和60 mmol/L,反应2.5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COD去除率能达到94.23%.  相似文献   

11.
脱氢松香酸与环氧氯丙烷、三甲胺反应合成季铵盐中间体(Ⅰ),再与试剂浓硫酸经磺化合成了脱氢松香基两性表面活性剂(Ⅱ)。通过红外光谱(FTIR)、含氮量和硫酸盐活性物质的分析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测定(Ⅱ)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在脱氢松香上引入了季铵盐和磺酸根,两性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得率为72.18%,终产物得率为35.8%,氮质量分数为1.17%,硫酸盐活性物质量分数为15.9%,脱氢松香基两性表面活性剂(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39mmol/L,表面张力降低到21.308mN.m-1,表明脱氢松香基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以小质素为模板剂制备无机多孔材料的方法,提高木质素产品附加值,以小质素三甲 铵盐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焙烧脱模法制备多孔氧化硅材料。结果表明:小质素三甲基事铵盐行在于煅烧前的复合物中,煅烧后得到的多孔氧化硅材料中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吸收峰消失,但具有SiO2特征吸收峰;多扎氧化硅材料孔隙发达...  相似文献   

13.
龚安华  吴涛  吴静  钱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36-1138
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季铵盐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谱图)和核磁共振仪(1H-NMR图谱)表征HTCC的结构,并进行抗菌性研究.结果表明,HTCC溶液和浸泡过HTCC的无纺布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有抑菌效果,其中对空肠弯曲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mg/mL,说明HTCC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高分子抗菌剂.  相似文献   

14.
以300 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用表面活性剂对氯虫苯甲酰胺在水溶液中光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乳500表现为轻微的光猝灭效应;低浓度时,随着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浓度的增大,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速率逐渐增大,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到25 mg/L时,产生光猝灭效应;Tween-80对氯虫苯甲酰胺光解的影响最大,当浓度为5 mg/L、10 mg/L和25 mg/L时,光敏化率分别为16.74%、29.52%和43.17%;自制的混合表面活性剂能促进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表面活性剂对氯虫苯甲酰胺在水溶液中光降解行为的影响受表面活性剂类型和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青海油井口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高效降解咔唑的细菌B1。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降解菌株,并利用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中咔唑浓度。研究菌株在不同p H、盐浓度、温度等条件下的降解能力,及外加碳源、氮源和底物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经鉴定,菌株B1属于Sphingosinicella sp.。最适温度和p H分别为30℃和7.0,最适条件下菌株B1在72 h内对100mg/L咔唑的降解率可达到98%,同时该菌株在盐浓度小于10 g/L时降解率较高。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添加0.1 g/L的葡萄糖和硫酸铵能明显提高其降解效率,且菌株B1能耐受700 mg/L浓度的咔唑。研究表明,菌株B1具有高效降解咔唑的能力及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B_1、B_2发酵液生物表面活性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枯草芽孢杆菌B1、B2发酵液在50~120℃分别热处理2h,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8.34~30.12mN/m、28.34~31.53mN/m;pH在2.0~7.0之间,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7.07-28.42mN/m、28.98-30.9mN/m;NaCl浓度在2.0×104~2.0×105mg/L内,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7.45~30.88mN/m、29.02-36.97mN/m。表明,B1、B2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热、酸性和盐具有较强的耐性;当B1、B2表面活性剂粗制品浓度为0.03、0.04和0.05g/L时,B1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niaKuhn)抑制率分别为19.29%、28.71%和45.65%,B2分别为20.14%、30.82%、57.18%。说明B1、B2表面活性剂对立枯丝核菌(R.solni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B1、B2发酵液经提取纯化所得的表面活性剂粗制品,通过TLC和IR方法鉴定,初步确定为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太湖蓝藻藻蓝蛋白的提取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太湖打捞蓝藻的蛋白质资源,采用冻融破壁、絮凝、盐析、透析、双水相萃取等方法制备荧光试剂级藻蓝蛋白。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介质冻融2次破壁,将冻融藻浆中蓝藻干物质调节为0.95%,用浓度为7.5g/L的聚合氯化铝絮凝初分离,所得藻蓝蛋白纯度(A6 20/A280)为0.31;采用20%、50%饱和度的硫酸铵两步盐析可将其纯度(A620/A280)提高至2.29;盐析后藻蓝蛋白经100 000的透析袋透析,再以140 g/L的聚乙二醇(分子量2 000)和140 g/L的磷酸钾盐萃取纯化,最终纯度(A620/A280)高达4.60,达到荧光试剂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发芽试验,对比分析单一施用和复合施用海藻酸、腐植酸钾、胺鲜酯和芸苔素内酯等生物活性物质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抗盐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适宜的浓度和配比。结果表明:随溶液中生物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的萌发与根生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浓度分别为胺鲜酯8~10 mg/L、芸苔素内酯0.50~1.00mg/L、海藻酸200~400mg/L、腐植酸钾10~15mg/L、芸苔素内酯与胺鲜酯复配液0.5~1.0mg/L和芸苔素内酯与腐殖酸钾复配液0.10~1.00mg/L。其中,复配后的芸苔素内酯与胺鲜脂对胚根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复配后的芸苔素内酯与腐殖酸钾对胚轴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所有供试的生物活性物质均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盐能力,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芸苔素内酯。综上,施用适宜浓度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不仅主根长度增加,而且侧根数量显著增多,从而提高其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