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VSOD生物菌肥对不同树龄香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新疆天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EVSOD生物菌肥对不同树龄香梨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VSOD生物菌肥应用在不同树龄香梨上,对果实纵径、横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处理组果实的纵横径等指标和SOD酶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EVSOD生物菌肥可以提高香梨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对‘灵武长枣’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在采收期分别于5个‘灵武长枣’种植基地随机采集果实,测定其纵径、横径、单果重等,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3.67 g,变幅在7.65~24.83 g;平均纵径为43.54 cm,变幅在34.12~56.42 cm;平均横径为26.76 cm,变幅在21.89~33.03 cm。单果重变异最大,果实横径变异最小;单果重与纵径、横径成线性正相关。‘灵武长枣’果实形状为典型长椭圆形,果个大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测定了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脱萼、宿萼正常果的果柄长度和粗度,果实横径、纵径和体积,果心横径和纵径,单果重,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脱萼、宿萼正常果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存在差异,脱萼正常果的单果重、体积和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大于宿萼果;脱萼正常果的果柄明显短于宿萼果;脱萼正常果的硬度小于宿萼果;其它品质如果柄粗度,果实横径和纵径,果心横径和纵径等指标变化不统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进的169份红枣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在2.91%~36.83%之间,不同红枣品种间的形态与品质性状变异丰富,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由相关性分析得出,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及果形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亮度和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亮度和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枣品种选择、种植及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影响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及机理,并为制定科学猕猴桃果实后熟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连续3年(2013-2015年)对猕猴桃不同单果重与其后熟期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相关系数分析:采果时果实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单果重和果实横径)等内容呈高度正相关,与后熟后果实纵径和果汁含糖量等内容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单果重损失率和果实纵径损失率等内容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损失率呈负相关。回归分析(采果时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横径损失率和果汁含糖量):方差分析,采果时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横径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极显著,与后熟后果实纵径损失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内容之间差异不显著;对残差曲线、观察值曲线、预测值曲线和正态概率图曲线等内容做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和直线回归方程的比较分析,其结果都符合二次曲线规律。通过调查采果时果实单果重和回归方程来预测果实后熟后的果实单果重等内容;把果实单果重作为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枣树初花期、盛花期及幼果期分3次喷施保美灵,并观察施药后红枣长势及品质的变化.初花期不同树龄灰枣平均坐果率为16.6%,不同树龄骏枣平均坐果率为13.1%;盛花期不同树龄灰枣平均坐果率为70.5%,不同树龄骏枣平均坐果率为63.75%;采收前对果品质及产量进行调查,发现灰枣果色均匀,无果锈,平均产量为555 ~ 780 kg/667 m2,骏枣部分果实果皮有果锈,平均产量为459.0 ~ 842.9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4年来阿拉尔垦区枣园的田间湿度、不同品种、不同栽培修剪模式与黑斑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枣黑斑病发生与当年的降雨量、田间湿度及温差存在一定相关性,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白天温度高、温差大,黑斑病发生严重;枣园株行距配置不同,枣黑斑病病果率不同,枣园密度越大,病害发生率越高;脱落性枣吊挂果比采用二次枝枣吊挂果红枣黑斑病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枣黑斑病发生不同,其中骏枣的黑斑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灰枣,金昌发病最轻。围绕红枣黑斑病发生原因,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为红枣黑斑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喀什‘灰枣’‘骏枣’果实主要营养物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喀什红枣果实主要营养物质间的相关性,以5年生喀什‘灰枣’和‘骏枣’为对象,测定成熟期果实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灰枣’和‘骏枣’果实主要矿质元素含量顺序均为:钾氮钙磷镁铁锌铜锰硼。测定的13个营养物质指标中铁、镁、钾、磷、氮、维生素C和总酸7个指标的含量‘骏枣’极显著高于‘灰枣’,钙和总糖2个指标的含量‘骏枣’与‘灰枣’无差异;硼、锌、铜、锰4个指标的含量‘灰枣’较‘骏枣’高,但无显著差异。果实的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共13个指标的72组相关性数据中,‘灰枣’72组全部存在相关性,其中35组具有显著相关性;‘骏枣’有71组数据存在相关性,其中30组具有显著相关性。喀什‘灰枣’和‘骏枣’果实中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等因子之间是既有协同作用,又有相互抑制,果实品质形成是各营养物质协同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球果种子难以区分的问题,明确落叶松在合子胚形成后,球果特性变化,确定球果种子的各种特性和落叶松胚性愈伤诱导率的相关性关系,找到华北和日本落叶松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取材时期,以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球果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发育时期的2种落叶松球果纵径、球果横径、球果纵横径比、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纵横径比和合子胚长7个表型指标的差异。同时,进行不同发育时期2种落叶松合子胚的胚性愈伤诱导试验,并对各指标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球果横径和种子横径在不同发育阶段一直大于日本落叶松。在各个时期的落叶松球果和种子的纵横径比,日本落叶松均显著高于华北落叶松。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每个时期的华北落叶松胚性愈伤诱导率都大于日本落叶松的胚性愈伤诱导率,在7月27日采集的华北落叶松获得了最高的胚性愈伤诱导率,为78.89%。由相关性分析可知,落叶松胚性愈伤诱导率与球果横径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为今后大力发展落叶松的体细胞胚诱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数据,为中国落叶松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遗传改良以及人工种子生产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杏种质资源部分数量性状的分级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杏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指导作用,在测试指南研制过程中,通过调查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以及衍生性状果实纵径/横径、果实侧径/横径、叶片长度/宽度、叶片长/叶柄长的变异及分布情况,确定了这些性状的分级取值区间,探讨了分级标准。为进一步制定杏DUS测试指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民勤干旱沙区红枣栽培探索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以4年生密植骏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育期滴灌条件下充足灌水、80%轻度调亏、60%中度调亏和40%重度调亏4种灌溉措施对枣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民勤干旱沙区,供水量在425.7~545.7 mm之间枣树均能正常生长,株高、新梢长和茎粗增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轻度调亏灌溉可提高骏枣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质量,产量增加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3%。采取轻度调亏灌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民勤干旱沙区枣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阿拉尔垦区内枣树、槐树等树种上的枣大球蚧进行野外调查、试虫饲养和标本采集,记录其生活习性、形态变化、发生规律以及危害程度,以为有效防控枣大球蚧在阿拉尔垦区内的扩散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梨杂种后代营养枝叶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香梨杂交后代叶片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通过叶片性状对香梨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预选。对香梨12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营养枝不同部位叶片、枝条性状和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梨杂交后代果实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营养枝基部、中部和顶部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基部叶片叶形指数与单果重、果实横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中部叶片叶面积与果心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纵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叶宽与果心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顶部叶叶面积、叶宽与果心大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营养枝节间长度与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呈显著正相关,可利用回归方程进行苗期或幼树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对31个柚类品种主要果实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9.18%~82.59%之间。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种子数、风味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果实横径、果汁率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风味与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汁率、可食率、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宁杞1号枸杞为实验材料,对5个产区枸杞果实和种子的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果实百粒重和单果种子的数量进行统计,为不同产区同一品种枸杞的商品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传统性状鉴别和体式显微镜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产区枸杞果实和种子性状进行观察、描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枸杞果实百粒重和种子数量进行统计.[结果]1)宁夏、内蒙古产区果实为长纺锤形,引种甘肃、青海后果实形状变化趋于卵圆形和椭圆形;2)果实纵、横径的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青海>宁夏固原>宁夏中宁>甘肃靖远>内蒙古;3)枸杞种子纵径变化规律与果实纵、横径变化规律一致;4)百粒重数理统计结果显示,5个产区均有显著差异;5)种子数量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内蒙古与宁夏中宁、宁夏固原、甘肃靖远、青海产区枸杞种子数量有显著差异,而其它4个产区枸杞种子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产区宁夏枸杞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对比研究,能够评价不同产区宁夏枸杞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给果袋在优质柰李果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10年生柰李树为试材。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用单层白色纸袋、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对柰李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柰李果实基本品质、色泽、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和单果重均未见显著差别。与不套袋相比,套袋能显著增加L*值、a*值、b*值;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17.70%和8.04%,只有单层白色纸袋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均提高,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分别提高52.60%和48.91%;套袋处理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升。说明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升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提高,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套快速筛选出优良苹果品种的方法,选取伊犁河谷引种栽培的11个苹果品种,对其12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应用标准化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转化和主成分分析。11个苹果果实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单果重与果实纵径、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维生素C与还原糖、果实纵径与硬度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对测定的12个果实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特征值大于1的综合指标,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2.811%,基本概括了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第1主成分为外观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4.207%;第2主成分为风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1.379%;第3主成分为营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2.841%;第4主成分为酸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906%,第5主成分为硬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78%。以5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建立了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品质排序结果显示,‘秦脆’、‘瑞阳’、‘伊美’、‘瑞雪’和‘锦秀红’的果实品质突出,可考虑作为适宜的优良苹果品种在伊犁河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果实形状是园艺作物商品性的主要指标之一。明确茄子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可为开发相关分子标记以及选育消费者喜欢的果形新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卵圆茄BC01和长条茄Rf为亲本,构建P1、P2、F1、F2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F2代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均呈双峰偏态分布。果实纵径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主基因起增效作用,在F2代的遗传率为73.41%;果实横径由2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起减效作用,在F2代的遗传率为90.99%;果形指数由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在F2代的遗传率为81.46%。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有5年树龄的骏枣果树进行不同叶果比的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骏枣果实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叶果比为(16~20)∶1的处理,产量性状中鲜果重、干果重、经济产量均高于(4~6)∶1和(8~10)∶1处理,且与叶果比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而单株产量大小为(4~6)∶1(8~10)∶1(16~20)∶1,与叶果比呈极显著负相关;(16~20)∶1处理在果实品质性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4~6)∶1和(8~10)∶1处理,且与叶果比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16~20)∶1处理最低,且与叶果比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而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无差异,且与叶果比无关。通过本试验发现,骏枣叶果比为(16~20)∶1时的果实品质较好,经济产量较高,可以实现果实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