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顾林 《种子科技》2023,(7):118-120
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耕地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保证了农作物品质。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麦种植不仅受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技术等因素影响,而且受土壤养分和施肥管理等因素影响。文章主要论述了小麦土壤管理技术以及小麦肥料管理技术,以期为提升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方式对河北省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2006-2013年河北省测土配方项目田间示范数据,分析了配方施肥(PF)与农户常规施肥(RF)对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为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小麦产区施肥效果及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其中RF处理增产40.8%,PF处理增产54.8%,并且PF较RF可节肥9.36%、节本8.37%。PF与RF的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5.0%和28.9%,平均差值为6.1%,且二者的肥料贡献率均与不施肥处理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2条线斜率相近,这说明不同施肥方式肥料贡献率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响应效果相差不大。不施肥处理产量每提高1 000kg/hm 2,PF和RF的肥料贡献率分别降低8.4%和8.2%,PF的肥料贡献率整体较RF高7.2%。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中应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贡献率,并且应提高基础地力,以减少对肥料的依赖,实现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3.
赵敬美  徐金辉  翟宝安 《种子科技》2023,(14):115-117+126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山东、河南等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更为广阔,由于小麦生长适应能力较强,且近些年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使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栽培技术以及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始终是小麦高产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山东小麦肥料施用现状,明确了小麦肥料营养需求与消耗规律,分析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人员需要在日常种植中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提升肥料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小麦种植产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小麦产量,为我国提供优质农产品,本文通过整理阜阳市在小麦土壤肥料的管理方面的优异成绩,总结相应的管理技术。对于土壤,需要通过整地等方式,提升土壤墒情,为小麦提供生长良好条件。肥料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应用,让土壤逐渐恢复肥力。旨在为更多种植地区提供技术基础,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新型肥料的使用效果,为生产中合理选择肥料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在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设置普通化肥、保持肥、活性增效肥、活性炭肥、活性素肥、土壤改良剂+习惯施肥和习惯施肥共7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对小麦冠层结构、光能截获率、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4.4%~10.2%,其中活性增效肥处理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冠层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综上,新型肥料具有增产增效的优势,尤其活性增效肥可作为小麦科学施肥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陆栋梅 《种子科技》2023,(18):106-108
文章阐述了小麦种植施用肥料的品种,列举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的检测方式,着重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希望通过研究具体的小麦施肥方式和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高效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伊成霞 《种子科技》2023,(16):108-110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产量和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小麦施肥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小麦施肥技术实现了创新,但是有些地区的农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沿用传统的施肥方法,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为此,应不断创新和完善小麦施肥技术,实现小麦减肥增效,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文章以小麦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的施肥特点和施肥原则,论述了具体的施肥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大爽 《种子科技》2023,(4):103-105
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使我国农业技术实现了创新,其中包括施肥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施肥技术是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选择施肥方法和肥料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施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施用土壤肥料能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增强土壤的肥力以及调整土壤的理化性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为此,应采取科学的土壤肥料施用方法,同时明确土壤肥料施用方法以及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保证农业种植的科学性,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冬小麦生产、土壤分布特征与农田主要限制因素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将河南省冬小麦施肥划分为豫北高产、豫东及豫北沿黄中高产、豫中南中高产、豫西南中低产、沿淮低产、岗岭雨养旱作6大麦区.根据各区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与冬小麦产量水平,推荐施肥量与施肥方式.同时,针对土壤酸化明确肥料品种的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和施肥偏多但方式不合理等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旱地小麦增产增收的栽培模式。设置常规平作(平作+均匀施肥)、垄沟种植(起垄沟播+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减肥(起垄沟播+减肥25%+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定位施肥(起垄沟播+减肥25%+播种行侧下定位条施)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播前和收获期0~200 cm土壤水分以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与常规平作相比,垄沟种植促进了休闲季土壤蓄水,从而使播前土壤蓄水量提高5.4%~5.5%,主要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进而使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1%~11.2%,7.2%~8.6%,10.3%~11.4%。垄沟种植减肥较垄沟种植,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增幅为22.9%~34.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第1年无显著差异,后2 a显著降低,但上述指标均优于常规平作。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垄沟种植定位施肥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均最优,虽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垄沟种植的增幅不显著,但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5.2%~37.8%。可见,在豫西旱地,垄沟种植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垄沟种植+减肥25%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产量,但有利于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垄沟种植定位施肥协同提高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是适宜于旱区推广的冬小麦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黄泛区农场丰润农业示范场的冬小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今后小麦合理化施肥提供依据,进行了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性状、产量、效益的主要因素,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大小为氮磷钾,分别为36.6%、0.17%、1.8%。  相似文献   

12.
<正>1试验目的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和"灵璧县2012~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小麦‘3414’试验方案"的要求,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探索在灵璧县中等肥力砂姜黑土上种植小麦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肥料用量,基肥、追肥比例,施肥时间和方法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等基本参数,为指导广大农户科学配肥和施肥提供依据。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时间和地点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试验安排在灵城镇罗田  相似文献   

13.
氮素肥料的用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面积生产上多数农户凭经验施肥,氮肥施用量偏高,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产量,还造成大量肥料流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遭到污染.为尽快建立适合于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生产的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市土肥站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于2006年秋播在代表主要土壤类型的灰夹缠土、夹缠土、黄夹沙土、高沙土上进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戴庆松 《种子科技》2023,(6):99-101
传统施肥会大量使用化肥,肥料以氮肥为主,磷肥、钾肥为辅,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日益下降。虽然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产量,但由于化肥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污染环境和土壤。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水稻和小麦的施肥现状,从提高土壤肥力、优化结构、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化肥使用量等方面分析了化肥减量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水稻、小麦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热点聚焦     
农业部: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仍处低位———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农业部7月26日通报30年来首次全国耕地土壤的普查状况。目前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仍处低位,不合理施肥情况严重。农业部发布小麦、玉米、水稻3大粮食作物的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区域大配方",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区域使用一定的化肥配方。  相似文献   

16.
赵彬 《种子科技》2023,(7):121-123
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受施肥管理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施肥方式开始不断出现,使得施肥质量提高。受传统种植方式和种植理念影响,有些农民仍使用传统的施肥方法,虽然具有增产的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影响小麦品质,造成土壤性能下降。为此,应重视小麦施肥技术研究,保证小麦稳产。文章以小麦的施肥特点和施肥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为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成果,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得出中国氮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氮肥施用量过大、氮肥挥发及硝化反硝化损失严重、施肥时期及施用量与作物氮素吸收规律不协调、肥料品种较单一等。建议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实时监控管理等技术,合理地确定氮肥种类、用量、施用方式及时期,加强新型肥料及肥料增效剂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注重作物氮高效品种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进而从土壤、肥料、品种、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王子玮 《种子科技》2023,(6):102-104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质量,增加小麦产量,各地区要结合土壤、环境、种植等因素,制订施肥措施,提高施肥技术水平。文章分析了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的意义,阐述了应用的施肥技术要点,提出了优化策略,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与肥料的酸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英 《科学种养》2008,(11):63-63
土壤与肥料各具酸碱性,在酸性土壤上选用碱性肥料,在碱性土壤上选用酸性肥料,是减少肥料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效的合理施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朋友对土壤和肥料的酸碱性知之甚少,因而,他们在施肥中往往出现失误,结果是肥料用了,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甚至还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弄清楚土壤和肥料的酸碱性,施用肥料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建立及养分丰缺等级的划分是测土施肥工作的基本环节.田间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京郊潮土类土壤,最好的土壤有效磷提取剂是0.5M碳酸氢钠.小麦植株的相对吸磷量与用此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0.810;酸性提取剂如盐酸氟化铵等不适于本地区土壤.土壤有效钾的提取剂可用1N醋酸铵,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值与小麦相对产量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用上述各种提取剂对潮土类土壤中氮磷钾养分进行测试,并与小麦的相对产量进行校验,就可得出潮土类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丰缺的等级.根据土壤有效磷的丰缺等级,将多点肥料效应试验数据进行归类,得出各个丰缺等级的肥料效应方程,可以用来对小麦施肥进行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