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培育食用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落叶占70%或50%均可正常出菇,说明落叶的有机成分可被食用菌利用和转化,基本上1 kg混合料落叶占70%时出菇550 g左右,50%时出菇600 g左右,与纯棉籽皮菌包产750 g接近,且食用口味无区别。50%落叶+50%棉籽皮出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黄自棋  高水珍 《福建农业》2009,(9):F0002-F0002
6月24日,邵武市水北镇三都村民吴爱兰夫妻俩去果园劳动时发现在果园柑橘树兜旁长出2朵菇顶面直径50厘米左右的白大菇(如图),据市食用菌协会技术人员介绍.近期由于气温偏高,雨水充沛,温湿度都适宜菇类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草菇栽培以麦秸、稻草、玉米芯、棉籽皮、鸡粪、圈肥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用料来源极为丰富,综合利用后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草菇属高温型食用菌,喜高温、高湿,从播种到采菇结束只需45天-50天,生长周期短,成本低,收效快。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对大量低温驯化处理的草菇孢子反复筛选,选出了抗逆性强、耐低温性能好、产量高的GV34菌株。1990年6月5日通过省级鉴定。经过三年的生产试验表明,此菌株以棉籽皮作原料的生物学效率为40%左右,以稻草作原料的为25%左右,用废棉籽皮或平菇废料的为20%左右。在23℃较低温度下和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能正常出菇。与一般草菇生产菌株比较,菌丝生长温度降低4—6℃,出菇温度降低2—3℃,因此使用此菌株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2007,(3):69-69
南靖县靖城镇郑店村是食用菌生产专业大村,从事食用菌生产320户,占总户数70%以上。全村生产秀珍菇、大杯蕈、鲍鱼菇、金福菇、杏鲍菇等珍稀菇类5000多万袋,产量1万t,产值6000万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郑店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原材料日益紧缺。为了解决菌林矛盾,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原材料,作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南靖嘉田木耳开发公司,  相似文献   

6.
王俊岭 《农家致富》2007,(16):20-20
山东省阳信县流坡镇吕家村吕建胜是有名的“蘑菇大王”,以前种蘑菇需要挖地窖或建大棚,人力物力投入大,种菇面积小.产量受限制,他探索种菇新技术。在杨树底下种蘑菇成功。7月份在树地里种蘑菇.比大棚种菇时间提前2个月,出菇时间缩短10余天。2006年7月,他投资5万元购进棉籽皮50吨.在树地里种蘑菇.1公斤棉籽皮能产3公斤蘑菇,每公斤蘑菇售价2元。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爆发出菇",即在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之出菇形成"爆发"之势。平菇出菇期一般长达3~5个月、出菇3~4潮、生物学效率100%左右,一旦"爆发出菇",可将传统栽培总产量的80%甚至100%的产量一次性出齐,生物学效率可超过150%,既缩短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减少病菌感染,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降低病(畸)菇率,提高品质,添加量以0.2%最好。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极显著提高产量,并缩短采菇期,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1:800(质量比)为宜。  相似文献   

9.
"丰平王"是我单位选育的抗病、高产平菇新品种,2010年通过了山东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该品种出菇温度为3~35℃。子实体灰色,超过32℃时子实体变灰白色,随着温度的降低,菇色也越深。菇片厚、大、圆,商品性好。高产.以玉米芯为主料头潮生物转化率超过100%.以棉籽皮为主料头潮生物转化率达130%,  相似文献   

10.
<正>食用菌出菇旺期和出菇后期,培养料中的养分消耗殆尽。在这两个时期及时追施肥料,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品质。1.粪土肥。将新鲜干猪、牛粪粉碎,用石灰水清液预湿堆制15天,加50%肥泥和少量草木灰拌匀,在产量急剧下降或出现死菇时,结合  相似文献   

11.
所谓"爆发出菇",即在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之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3~4潮出菇、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栽培管理,一旦"爆发出菇",其总体产量的80%甚至达到传统栽培100%的产量一次性出齐,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150%的生产效果,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菇品品质,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盘点2005 已过去的2005年食用菌市场,可说是全线飘红:作为最普通的品种——占食用菌总产量43%左右的平菇,市场价格自春季就居高不下,截止4月份,地销产品大都保持在3-4元/公斤;夏季市场更是价格坚挺,据对济南、青岛、淄博等地的不完全调查,基本保持在6元/公斤以上的价位,最高时曾达到8元/公斤以上;9-10月下旬,市场批发价也达4元/公斤左右;11月份进入出菇旺季后,市场批发价仍保持在2.4元/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一株野生食用菌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分类地位及驯化栽培特性,为我国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将采自广州市天河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鉴定为盖囊侧耳(又称鲍鱼菇),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商品性等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7.0~9.0,适宜生长温度是25~30℃。在栽培配方为棉籽壳50%、玉米芯34%、麸皮15%、石灰1%、含水量62%的人工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液体菌种接种30 d左右满包,开袋7 d左右出原基,15 d左右可采收,子实体单丛鲜重95~195 g,一潮菇生物转化率约为27%,子实体多糖含量为5.97%,三萜含量为1.12%。本研究可为盖囊侧耳的人工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也为后续选育广温、耐高温型食用菌品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全市常年食用菌产量占全国总量1/3,食用菌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数的增加,食用菌害虫危害不断加重,轻者影响产量和质量,重者造成绝收,严重影响食用菌生产。如2004年,云和镇大徐村某菇农的培养室里发生螨类为害,因前期没有注意预防和控制,致使6000余袋已经发好菌的香菇棒全部受损,霉变腐烂,菇棒全数销毁,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桑枝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季节集中和出菇后培养料中存余剩余营养的问题,以平菇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贮存和二次出菇的方法对食用菌的调控出菇和二次间断出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41.923%~129.1%,相差3 倍之多。秀珍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64.31%~78.77%,相差不大。从出菇调控结果看,‘平菇831’的生物学效率从50.312%降低至46.591%,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 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秀珍菇195’的生物学效率从69.4%降低至28.99%,生物学效率降低一半以上。使用‘平菇803’进行二次出菇试验,以薄层箱栽和直接全拨皮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42%和16.08%,而其他出菇方法的生物学效率仅为1%左右。可见平菇和秀珍菇是良好的调控出菇食用菌种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二次出菇技术由于产量低下和用工量较大,在生产上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所谓“爆发出菇”,意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菌袋尽量延长发菌时间,积蓄最大数量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3-4潮出菇、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栽培管理水平,一旦“爆发出菇”,其总体产量一次性出齐,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160%的生产效果,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商品价值,在与原来栽培一批相同的时间内,可连续栽培3批以上,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尤其对于定单蘑菇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17.
<正>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实际上它是平菇的一种,被誉为“平菇王”。可利用农林产品下脚料进行高产栽培,出菇的条件可在5~6月份左右,所以正值食用菌的淡季空缺,面临河北省不易反季节栽培是一次好机会。 栽培原料:棉籽皮、废棉团、木屑、麦秆等作为主要原料,以细米糠、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糖为辅助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木霉种类及棉籽皮菌糠上木霉产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栽培的食用菌上分离到了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拟康木霉、哈茨木霉、桔绿木霉、长枝木霉和非钩木霉.其中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是河北省食用菌木霉菌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经过筛选向棉籽皮菌糠中添加黄腐酸可以增加木霉菌产孢量,可达6.5×108个/g.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栽培种规模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色泽艳丽,肉质肥厚鲜嫩,营养价值丰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珍稀食用菌之一。由于其生产原料丰富、栽培工艺简单、投资少、效益好,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但大球盖菇的制种却是一大难题。大球盖菇栽培种培养时间长达60~90天左右,污染率有时高达50%以上。特别是在四川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大球盖菇制种有时甚至会出现全部报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作为长期在河南农业科学院从事食用菌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她,不但主导建立了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还选育出5个食用菌品种,填补了河南省食用菌自育品种的空白,推动卢氏县香菇优良品种使用率提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