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种流行趋势,其手法是将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这种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淇河鹤壁段不仅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也是淇河最秀丽的河段。设计师通过对"南海国际"居住区景观以及对鹤壁市地理、自然、文化的考察进行现状分析,从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等方面着手,力图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中式"是目前中国景观设计的一种风格。"新中式"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古诗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运用中的精髓,并运用到澄江县晨辉会所庭院"新中式"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此时,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新中式"景观对比综合分析,从空间布局、设计意境、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植物文化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拓高住宅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品味,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手法。以南京市绿城"桃花源"中式住宅样板区植物设计为例,阐述了植物品种的特性,植物文化的提炼,再到方案转译的过程。以期为现代中式住宅植物文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普通的景观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息息相关的园林景观的需求。以上海保利首创·颂小区为例,从实践中探究了新中式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详细阐述了从设计理念、分区设计,到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配置的全过程。研究提出了该项目植物种类、文化意境及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并探讨了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运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和文化特性,结合传统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植物设计方法,营造出特色的新中式植物景观效果,可为今后的新中式景观的植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编者 《广东园林》2013,(3):42-45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以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表达传统文化精神的设计思潮。它是对古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再现和重构,注重景观带给人的精神感受。扬州湖畔御景园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特性和扬州传统文化,以天井和个园为设计蓝本,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院落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新中式"园林建筑是现代设计对于传统庭院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就掺杂了一些现代因素,例如传统庭院中的元素和新型材质的碰撞,却不失传统韵味特色的设计,这都属于"新中式"风格。它能完美地体现中华古典园林神韵的元素与现代主义风格相互融合,满足现代人功能要求及审美趣味的一种园林形式,它亦是中华古典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催生出的必然产物。以漳州市禹洲·雍江府示范区为例,对其中运用新中式风格室外景观设计策略进行了探析,以"山、水、澜、溪"为设计理念,阐述了聚水廊、行流水、澜境、石上泉、云水台、游雅径、花溪径等景观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出漳州市的内核及其柔媚,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的底蕴及其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于不具备景观优势的地段,如何创造景观特色、提升景观内涵品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景观叙事正是一种以故事的叙事角度来看待和塑造景观,使景观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特色,创造独特的景观氛围的方法。本文探讨了景观叙事,尤其是其中的诗歌点题的方法,运用在道路绿化中的可行性,及如何应用于道路景观设计中。景观叙事在道路中的运用主要通过诗歌的点题,沿着特定的叙事线索,运用各种叙事手法,创作出丰富而有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以此方法发掘城市当地的植物文化,寻求适合当代新城区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化思潮的影响,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愈发缺失,形式趋于雷同,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转向地域文化寻求解决方案。对地域文化的概念予以解释,并论述了地域文化和城市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地域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灵感,城市景观是地域文化传承的载体。提出了解决城市景观设计中现存问题的方法,即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塑造景观符号和文化符号,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处理这些符号,并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城市景观设计需要立足于地域文化,并不断创新设计手法,注重协调性、以人为本原则,才能创造出既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优秀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的总体绿化特色由其独特的自然气候特点、地理条件、自然植被等背景因素所决定。厦门市东环岛路的绿化配置更是突显南亚热带风情,不仅保留下一批很有价值的古树名木、自然的生态群落,而且利用厦门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优势,创作了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景点。文中对厦门环岛路植物配置特色各景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环岛路绿化及日常维护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自然”城市园林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园林建设的一些反自然现象,作者在对近自然式园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依据近自然林业、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等相关理论,提出“近自然”城市园林的设计概念和特点,用以指导城市园林建设。采用“近自然”城市园林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禅宗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美学意境为切入点,逐层分析日本传统园林的艺术理念、空间布局、理山叠水、植物配置;结合日本传统枯山水庭院的具体实例,试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日本园林的独特造园手法及其艺术成就。对比不同国家的园林艺术并借鉴其优点,希望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今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意境营造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岳阳市王家河段滨水景观设计为例,充分运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理念,在功能分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来体现"水墨泼出"之意境,将城市景观、人文、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展现了城市的独特美貌,同时也为类似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世外桃源》是湖南省常德市政府参加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营建的室外造园。该园占地面积920m^2,规划设计紧扣本届园博会“自然、家园、美好未来”的主题,以《桃花源记》为全园创意构思的主线,运用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林挖湖堆山、叠石理水、以小见大等造园手法,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处主题突出、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极具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现了湘楚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乡土树种应用优势的分析,阐述了湖南乡土树种的应用价值,同时提出在应用中创造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7.
天津蓟县五子城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峰  李艳  王倩  刘金川 《河北林果研究》2010,25(1):92-96,105
天津蓟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城西五名山下兴建的"五子城"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居住区内的景观以创造环境舒适,健康文明,景色如画的居住环境为设计理念,以中国古典吉祥词语和图案为主题进行设计,创造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设计风格独特,绿化效果出众的具有人文特色的美好环境,既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又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中国式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式园林中人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对比,探讨了“小中见大”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妙处,分析了它对现代中国式园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发 《热带林业》2008,36(2):38-39
园林绿化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论述因林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当中融入各种设计理念。提出园林施工过程中不应忽视的环节,以期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为依据,从"京九"商丘段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设计实施了果农复合经营模式,提出在铁路沿线进行绿化设计和植物材料选择时,要追求强的节奏和韵律变化,要求大气势的视觉景观转换。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利用合适的复合模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