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林业科技》2017,(6):41-44
为了降低化学防治桦三节叶蜂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开展人工摘茧防治、野外挂袋、采茧室内培育后林间放蜂等方法,探索其寄生性天敌的保护利用。研究表明,秋季收集的桦三节叶蜂茧,进行室内培育,翌年,天敌羽化期,到林间集中释放,可明显提升天敌对桦三节叶蜂的寄生率。另外,在秋季以人工摘茧的方式对桦三节叶蜂的预防,可明显降低桦三节叶蜂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2.
桦三节叶蜂 Arge similis Vollenhoven危害桦树。在互助县北山林区一年发生 1代 ,以幼虫危害叶片 ,总食叶量可达 47.1 cm2 /头 ,桦三节叶蜂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茧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 ,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如人工消灭越冬蛹茧、营造混交林 ,保护天敌等方法 ,以减少幼虫发生量 ,药剂防治在卵刚孵化后的幼虫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湖北桦三节叶蜂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彻底地调查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明确了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采取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发现了该虫触角上的6种感器,探明了嗅觉感器的类型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其幼虫在林内和树内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桦三节叶蜂整株和分层抽样技术.调查研究了该虫的主要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发现了6种寄生性天敌,3种重寄生天敌.采取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无公害农药对幼虫开展防治试验,筛选出了防效优良的药剂.对各种有效防治措施进行科学组装,建立了无公害的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桦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Vollenhoven危害桦树。在互助县北山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叶片,总食叶量可达47.1cm^2/头,桦三节叶蜂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茧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人工消灭越冬蛹茧、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等方法,以减少幼虫发生量,药剂防治在卵刚孵化后的幼虫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两种药剂防治桦三节叶蜂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控制神农架林区桦三节叶蜂的危害,应用3%高渗苯氧威、1.2%烟碱·苦参碱两种药剂,采取喷烟和喷雾两种措施对桦三节叶蜂进行推广防治。用药48 h后,防效最佳,平均校正死亡率达到90.8%。在一般林地,采用喷烟的方法进行防治,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游人活动区、金丝猴等动物活动区、蜜蜂养殖场所附近,采取喷雾方法进行防治,以避免烟雾造成负面影响。防治时间应避开桦三节叶蜂的天敌羽化高峰期,以免对其天敌的造成较大伤害。  相似文献   

6.
梯室淡毛三节叶蜂Arge reversinervis Wei是危害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新害虫。对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首次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梯室淡毛三节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下树做茧越夏越冬。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天敌主要有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褪色前眼茧蜂Proterops decoloratus Shestakov、叶蜂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及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  相似文献   

7.
桦三节叶蜂(Arge pullata)是近年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的主要食叶害虫。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蔓延和危害,应用新一代植物源农药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对桦三节叶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低量10倍液处理或超低量5倍液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97.41%和95.68%。试验为防治桦三节叶蜂最佳用药量等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桦三节叶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三节叶蜂是近年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树的主要食叶害虫。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5%桉油精乳油喷雾、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分别用水稀释25 000倍、6 000倍喷雾,48 h后,校正防效均达到89.5%;用柴油分别稀释120倍、50倍喷烟,48 h后,校正防效均达到93.6%。  相似文献   

9.
榆三节叶蜂在吉林省辉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以预蛹状态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中旬幼虫老熟人土结茧化蛹,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危害至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人土越冬.采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活孢子苏云金杆菌(2.5亿.mL-1~3.0亿.mL-1活孢子)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9.5%和95.3%.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集舞毒蛾卵块、幼虫、蛹在实验室内培育,共发现舞毒蛾寄生性蝇类6种、寄生蜂类4科8种。其中,幼虫期寄生天敌有金小蜂科1种,即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广肩小蜂科2种,即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verticillata和Eurytoma sp.;以及茧蜂科3种,姬小蜂科2种和寄蝇类,平均寄生率12.89%。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毛瓣奥蜉寄蝇Austrophorocera hirsuta、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条纹追寄蝇Exorista fasciata等,平均寄生率是13.30%。卵期未发现任何寄生性天敌。从幼虫到蛹期,寄生性天敌平均可降低舞毒蛾种群数量2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