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鳗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一旦恶化,直接影响鳗鱼的摄食、生长,尤其在土池养鳗中更为突出,故养鳗素有“先养水”之说。 1.池塘的消毒与放苗前水质的培养 土池养殖鳗鱼比一般的塘鱼养殖要求严格。实践证明,养殖鳗鱼的池塘经过曝晒、消毒后养殖池的水质一般在6—8周内相对稳定。此期鳗种的日摄食率高、生长快,养殖的鳗鱼个体均匀,发病率极低。 池塘清整(淤泥深20厘米)后,至少要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如果时间充足,曝晒塘底以淤泥开裂为佳。此为养殖前期水质管理关键。 放养鳗种前10天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和20千克(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分别消毒。一周后排干消  相似文献   

2.
土池循环水无公害养鳗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土池养鳗是一种比较经济普遍的养鳗方式,但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预防病害所带来的药残问题,严重影响着鳗鱼养殖生产的效益。介绍了一种土池循环水鳗鱼无公害养殖模式的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旨在为土池鳗鱼无公害养殖探索一种有价值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鳗鱼土池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池养鳗具有比水泥池养鳗投资少、耗能少、养殖成本低、管理简单、不易产生“三类苗”等优点,现已成为一种深受养殖户欢迎的养殖模式。据统计,2004年,在全省近100家鳗鱼养殖企业中,已有60余家鳗鱼养殖场开展了土池养鳗,土池养殖面积达7000余亩,占江西整个鳗鱼养殖面积的78.7%,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土池养鳗已成为一种深受养殖户欢迎的养殖模式,它具有造价低、水深与水质较稳定、管理简单、养殖技术容易推广普及等优点。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的经验,对土池养鳗相关技术进行小结,供有关人员参考。一、放养前准备工作1.清整池塘放养前20天排干池水,深挖淤泥,排除污物,加高、加固池埂,使池塘不渗水、不漏水,常年水深保持在2.0m左右,为促进鳗鱼生长和提高养殖成活率打下基础。2.消毒消毒时,土池水深平均保持在15cm左右,用生石灰100kg/亩兑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或用20ppm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一般消毒7天~10天后便可以进水投放鳗种。3.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浙一带养鳗业发展迅速,成鳗产量成倍增长,养殖方式也从粗放型向精养型过渡,逐渐形成了以温室培育鳗种,利用室外土池配套养殖成鳗的生产结构。即在春末把大规格鳗种从温室移至室外土池进行养殖,深秋把不能达商品规格的鳗种再行移进温室养殖,既利用了廉价的土池设施,又避免了鳗鱼冬眠,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年产量。如东县鳗鱼养殖场从1980年开始进行土池养鳗,实践证明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1.养鳗土池水源及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6.
顺德区是淡水养殖主产区,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扶持、部门引导下,发展鳗业的20多年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与经营商机,吸引社会众多客商投资鳗业。广大渔业从业者总结、提炼出土池养鳗规范、季节性转移式养鳗规范、连片无公害养鳗新模式,在没有鳗苗资源的区域,打造出我国南方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和销售基地,撑起广东鳗鱼业的大半壁江山,“顺德制造”的鳗鱼已经成为“中国骄傲”。  相似文献   

7.
江苏如东从1976年开始鳗鱼试养,至今鳗鱼场已发展到48个,养殖温室已达25万平方米,每年出成鳗1000多吨,产值9000万元以上,利润1210多万元。近年来,随着养鳗业的发展,如东又开始发展土池露天养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例如该县洋口乡养鳗场,1992年土池养鳗38亩,5月初每亩投放30~50尾/千克大规格鳗6500尾,到10月下旬全部起捕,平均亩净产1040  相似文献   

8.
鳗鱼休息台     
李年文 《科学养鱼》1996,(10):19-19
鳗鱼休息台休息台是鳗鱼养殖中一个特殊装置。它是根据鳗鱼生活习性为鳗鱼提供一个隐蔽、栖息的场所而特别设置的一个简单网体。一、功用据国外资料和国内养鳗实践表明,设置休息台有几个优点:1.为鳗鱼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由于池底有机物沉积多,溶氧含量少,亚硝...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鳗鱼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也深入养殖基层,各地养殖场纷纷打破传统的养殖模式,采用新技术、新办法,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为养鳗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近年来部分养鳗场采用沙包土池底的鳗池进行白仔培育,对传统应用水泥底的鳗池育苗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各地人士对其的养殖效果议论不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采用两种不同池底水泥底与砂包土池底进行欧鳗白仔培育效果对比试验。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作个总结论述,以供同行参考。一、养殖条件:试验地点为福建省建宁县金溪乡兴华养鳗场。1.鳗池条…  相似文献   

10.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使用多年的养殖池塘,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关系。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生物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顺德市近几年来积极利用土池(即鱼塘,下同)养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92年全市土池养鳗达16017亩,预计总产鳗鱼6000多吨,比1991年4101亩、总产2000多吨增加三倍多。九年来实践证明,土池养鳗有很多优势:一是造价低,投资少,回收快,如筑一亩水泥池需要2.5万多元,而新挖一亩土池只需3000至4000元,相差四至五倍,如择优利用现有鱼塘,稍加整治,则投资更省;二是土池养鳗,可选择每口面积5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回顾了鳗鱼养殖的简史;介绍了目前我国养鳗的几种主要方法;并对各种养鳗方法进行比较概述。最后,作者对我国鳗养殖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鳗种露天养殖池塘的浮游动物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江苏中洋集团在黄海滩涂开挖了大片滩涂池塘 ,开始尝试滩涂池塘养鳗 ,养殖品种有美洲鳗、日本鳗和欧洲鳗。土池养鳗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调控池塘水质。浮游动物对池塘水质有着重要影响 ,且其生物量与鳗鱼摄食量密切相关。探讨养鳗池塘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变动规律 ,对于指导养鳗池塘浮游动物的控制从而改善养鳗池塘水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于 1998年对中洋集团特种水产养殖公司 4口不同鳗种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养鳗池概况  4口养鳗池塘面积均为0 6 6hm2 ,水深 0 8- 1 2m。放养鳗种…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鳗,是一种高密度的集约式养殖法,在高密度放养和强化饲养的环境中,往往因水质恶化和饲养管理不善等,造成发病甚至死亡。特别是在越冬期间和出保温棚前后,稍为疏忽,就有可能发生鳗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造成鳗鱼发病的原因主要是: 1.供放养的鳗池和水体没有彻底消毒,特别是投产多年的旧鳗池池底没有翻整。池底  相似文献   

15.
欧鳗与南美白对虾混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专业户采用虾池改造成养鳗土池,采取欧洲鳗混养南美白对虾,充分利用鳗鱼残余蛋白饲料和鳗鱼粪便排泄物,做到减少对虾饲料投入,增加收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达到良好的生态养殖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4亩,泥质底,位于高潮区的上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的潮汕,珠江三角州地区及福建闽江沿岸,盛行土池养鳗,其法是指在面积12亩左右的土池中,将10克大小的种鳗养至商品规格。和水泥池相比,土池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发病机率远低于水泥池。但土池面积大、池水深、鳗鱼总量多,要获得高效益,最关键的技术在于科学投饵。笔者根据在养殖第一线的长期实践,总结经验并用之于生产,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土池投饵技术简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回顾了鳗鱼养殖的简史;介绍了目前我国养鳗的几种主要方法;并对各种养鳗方法进行比较概述。最后,作者对我国鳗养殖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镇现有养鳗土池100亩,年产鳗80多吨。在土池养鳗的这几年中,我们发现水霉病是危害鳗鱼比较严重的一种病,每年都有流行,发病时间大多集中在2~4月。水霉病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夏季土池养殖欧鳗的利用率,减轻鳗鱼残饵和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并为鳗鱼提供良好的遮荫场所,净化鳗池的水质,我们进行欧鳗土池养殖中培养水葫芦兼养草鱼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点为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涪头村土池养鳗场。  1.池塘条件: 1#、 2#、 3#三口土池,面积分别为 3.37亩、 3.42亩和 1.75亩,共计 8.54亩,水深 1.5米。池的形状: 1#池多边形、 2#池长方形、 3#池 7字型,每口池各设一台 0.7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放灌水方便,池塘底坚硬、淤泥少,堤坝坚实牢固。  2.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土池养殖欧鳗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光华 《内陆水产》2003,28(10):31-32
我国养鳗业是外向型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地。加入WTO后,进口国对鳗鲡药物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验要求很高,这对我国现有的鳗鱼养殖技术,尤其是病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福建省土池养殖欧鳗发展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土池养殖欧鳗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利用山区溪河、山泉无污染水源,发展土池养鳗,是今后养鳗业的发展方向。为使商品鳗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必须从鳗鱼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严加防范。由于鳗鲡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且因鳗不能在无水环境生存的特点,给鳗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困难。为此,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