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色岩半裸露地区植物选择及配置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调查和样方调查法,分别调查衡阳市紫色岩半裸露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母岩、土壤等因子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物搭配、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生长状况,并采用对比研究法,进行品种及其模式的配置试验,评价不同植物品种适应性与不同搭配模式植物种群的适应性及保水、保土能力,最终筛选出不同立地条件下适宜的植物与植物配置模式,为紫色岩地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巨尾桉造林试验,采取相同的营林措施。经过7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树高生长达到显著差异,胸径生长达到显著差异;其林分植被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植被种类多,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湿地松标准地调查材料及标准木材性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湿地松生长效应和纤维变异规律,提出了营造湿地松纤维材林是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4.
大庆地区盐碱地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大庆地区重盐碱地的立地条件 ,为了增加植被盖度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整地方法、树种选择、造林方式等角度探讨了大庆盐碱地区适宜的造林绿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壑纵横,不同部位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致使同一种树种在沟壑造林后有着优劣成败极大悬殊。造好林必须弄清不同部位随着坡向、地形、土壤、植被的变化,知道它的干、湿、肥、瘠程度来划分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并通过试验调查掌握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树种的适应性能,科学的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一、试验调查的地点与内容本项试验的地点设于庆阳县南小河沟的支沟杨家沟,董庄沟和范家山,魏家洼四处,构成一个阳坡、阴坡和东坡、西坡两个大断面。在这两个大断面上进行地貌,土壤、植被调查,结合地形、坡向、土壤、优势植物分布等因素归纳出几个不同土地类型。在这些不同土地类型上以地形为主,逐一详尽作植物分布,土壤种类,土壤剖面发育变化调查,选土壤水分点定期测定土壤水分等,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提出一套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划出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并进一步调查人工林、天然林在这些立地条件类型上的生长情况,摸清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学特性,在实践中与立地条件结合起来,选择出适宜造林的树种。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红枣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区位适宜性,合理配置红枣品种是确保红枣丰产和稳产的关键。为了有效评判黄土丘陵沟壑区红枣的区位适宜性,治理水土流失,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对该区域红枣区位适宜性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与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了6种立地条件类型,并且对其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红枣最为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川水地,较适宜为沟底,一般适宜为梁峁坡和沟坡,不适宜是梁峁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适宜科尔沁沙地翁牛特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4种防风固沙林营造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
不同立地条件下南酸枣人工造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都匀杨柳街大坪、三都拉揽打略、荔波玉屏尧排等地的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人工植苗造林试验,获得南酸枣人工林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其早期生长状况表现不同。以砂岩、板岩、石灰岩发育的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的壤土表现较为适宜,是营造南酸枣速生丰产林主选的造林用地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9.
使用化学除草剂开设防火隔离带,是阻隔火源的有效措施。通过试验,选出最佳除草剂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根据杀灭效果选出最佳施药期,得出了最佳除草剂于最佳施药期内,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植被组成下的经济用药量。  相似文献   

10.
对淮南煤矿塌陷区立地条件及栽培植物、次生植被进行了广泛调查,将塌陷区生态恢复及重建主立地区划为高地深水型、离水边坡型、水位变幅型、近岸浅水型,并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相应植物材料选择,对塌陷区生态恢复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修枝作为一种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在调节林分结构、调控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维持林分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索科学合理的修枝技术是国内外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文中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林内小气候、林下植被以及林地土壤3个方面阐述了林木的修枝效应,以期揭示林木修枝对环境的作用规律,为人工林修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林木修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适应型北美红杉的种植环境及造林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红杉造林地选择,根据其不同种源和无性系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发育的相似群体归类,并按不同的类型选择相应的造林地: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相关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林地,适宜作为温暖湿润生态适应型北美红杉的造林地;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相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中性湿生灌丛植被类型的林地,适宜作为温暖半湿润生态适应型北美红杉的造林地;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相关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以杜鹃、野山茶、苔草等为代表的灌丛植被类型的林地,适宜作为温凉干燥生态适应型北美红杉的造林地;耐低温类型的北美红杉,已能在云南高海拔地带的暗针叶林地区生存,并有一定生长量,值得继续研究,可选择相应的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栎类、桦木、花楸、槭等针阔叶林地作为高寒山地低温环境型北美红杉造林地。云南省有大面积低产林分和宜林荒山,生产潜力较大,其中有适宜不同生态适应型北美红杉造林的环境。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北美红杉造林,改造这些低产林分和在适宜的荒山造林,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大提升这些低产林和宜林荒山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套种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改造等措施,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以改变树种结构单一、地力日益衰退、病虫害逐年严重、林地灌木杂草丛生、火灾频繁发生、林分产量低下等状况。结果表明:在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可不同程度增加单位面积阔叶树数量,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能充分利用林地中的营养空间,马尾松和阀叶树在各自不同层次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14.
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伴随着林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 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面临不断恶化的风险。金融危机、森林认证和雷斯法案构成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应对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成为制约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首要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的构成因素并简要介绍各个因素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因素的影响分别予以分析; 最后, 针对贸易环境不同层次的特点, 提出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集体林权分割与博弈的研究,对于明确集体林权制度变迁方向、提高集体林权制度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结合耦合理论,运用动态博弈方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产权分割下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过程。研究结论为:1)集体林权分割是主要利益主体之间实现良性耦合的前提;2)当利益主体的策略是耦合策略时,子系统之间暂时实现良性耦合;3)中央政府策略表达倾向过渡为以服务合作为主导;4)政府制订集体林权策略需考虑村落环境,重视农民合理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结合陕西省三道门森林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采用发展林下经济-林麝特色养殖的方式,对该公园林麝苑进行规划设计。该项目以人工养殖林麝为主,建成运营后既能保护好现有森林公园林地资源,又可增加当地林麝数量,对保护林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促进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发展陕南山地林下养殖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陕南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问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作为处理世界自由贸易机制的国际组织,允许为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由贸易和环境选择利用世界自然资源。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定入世议定书,入世后中国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条约和原则的制约和挑战。中国的林业资源应当作为基础资源加以保护,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下加以改革。因此,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优先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入世条件下,按照世界惯例,中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瞄准中国林业体制改革,以便适用中国天然林业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依法保护中国环境,特别是在中国林业保护和处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关系方面。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和规则,建立林业的生态化体系,尤其是GATT20条的规定,保护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国林业创建国际环境。表1参2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影响择伐强度的光照条件、地势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分析、研究,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择伐强度的大小对森林生长、恢复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