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南方枣树都是在春季采用切接、夏秋季采用芽接的方法嫁接。近年经笔者实践证明,枣树在夏秋季采用切接的方法嫁接,成活率高(≥98%),生长势强,生长量大,如在夏季进行,当年生长量可达1~2米,优于春季切接法、夏秋季芽接法(图1、图2)。下面就夏秋切接法作一介绍,为今后枣树育苗或高接换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1 试材和方法试验用高接接穗均为寒富 1号 ,高接砧树为 2~ 5年生国光苹果树。1 .1 不同高接方法试验 采用 4种方法嫁接 ,即劈接、切接、皮下接和绿枝接。劈接和切接时间为 4月 1 5日 ;皮下接为 4月 2 5日 ;绿枝接为 6月 1 0日 (对高接树保留的部位合适的当年生徒长枝 ,用劈接法嫁接半木质化寒富 1号接穗 )。4种接法在接后必须套塑料袋保湿。每株高接 1 0~ 1 2个枝。1 .2 高接套袋保湿对成活率的影响 采用劈接法高接 ,设高接后套塑料袋和不套袋 2个处理。套塑料袋的接穗萌芽后去袋。1 .3 高接枝的粗度对接口愈合的影响 设 3个处理 ,…  相似文献   

3.
枣树育苗 ,常用的嫁接方法是春季劈接或夏季芽接。春季劈接存在接穗需长时间贮藏和切削相对困难、嫁接时期短等不足之处 ;夏季芽接存在接芽养分贮藏较少 ,接后生长势弱的缺点。为此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枣树夏季嫩枝切接法。该法简单易行 ,具有接穗随采随接、切削容易、嫁接时期长、成活率高、成活后接穗生长迅速等优点 ,能够当年嫁接 ,当年出圃。现介绍如下。1 砧木培育 播前应施足基肥 ,一般 667m2 (亩 )施农家肥 3 0 0 0kg、复合肥 1 0 0kg,深耕后整成宽 75cm的小畦 ,每畦播 2行 ,取经过层积处理的酸枣核或催过芽的酸枣仁按 1 …  相似文献   

4.
核桃树高接是低产树品种更新的有效措施,但采用传统方块芽接法嫁接时间晚,新梢生长量小且发育不充实,越冬不安全.而5月20-30日采用嫩枝双舌接或嫩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嫁接成活新梢长度平均达40cm以上,粗度平均在1.7cm以上;嫁接时间较方块芽接提前10~20d.  相似文献   

5.
果树嫁接一般分为枝接和芽接两种。枝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进行。包括切接、劈接、皮下接等,芽接一般在7—8月之间进行。切接与劈接。采用切接时,一接穗应具2—3个饱满叶芽。接穗削法是,先在顶芽同侧下部削一长  相似文献   

6.
以野蔷薇作砧木,以杂种茶香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作接稳,采用"T"字形芽接法和生长季绿枝劈接法在3月25日至7月3日期间的不同时期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T"字形芽接法比用生长季绿枝劈接法处理的植株嫁接成活率高,"T"字形芽接法的适宜嫁接时期为4月24日至5月4日,生长季绿枝劈接法的适宜嫁接时期为6月3日至6月13日.四种不同接穗嫁接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微型月季(Min),藤本月季(CL)、杂种茶香月季(HT)、丰花月季(FL).  相似文献   

7.
柿树春季多采用劈接和皮下枝接法,带木质芽接很少采用。5月份采用的丁字形芽接存在嫁接时问短,接穗利用率低等缺点。这种方法只能采用枝条下部未萌发的2~3个隐芽,芽接用接穗多,浪费大,并有损于母树翌年产量。秋季8~9月份带木质芽接,在生长季节利用当年生新梢,木质化程度高,腋芽发育健壮、饱满。利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闲暇之余爱好养花种草的人越来越多。对于那些不太精通养花技术者和部分初涉养花之道的朋友 ,除要摸索掌握一套养花技巧外 ,学一些嫁接方面的知识也很有必要 ,因有些花木必须嫁接才能得到你所喜爱的品种。下面为大家介绍部分名贵花木的嫁接方法 :  梅花  可用梅子、山桃、李子作砧木 ,采用枝接、芽接法。枝接在春季进行 ,芽接宜在夏季进行。  腊梅  砧木用狗蝇梅 ,选用切接法在早春进行嫁接。  丁香  可用小叶女贞作砧木 ,采用劈接、芽接法。劈接春季进行 ,芽接夏季进行。  桂花 小叶女贞、大叶女贞、…  相似文献   

9.
柿树立夏前后盾形芽接技术近年我们对柿树采用立夏前后盾形芽接,成活率达95%以上,该法比腹接法和劈接法简便、省工,比方块形芽接成苗质量好。现将其技术简介如下:①嫁接时期,以立夏前10天至立夏后20天左右为宜;②接穗由健壮母树上采取,为去年旺条,去掉已萌...  相似文献   

10.
芽接是在果树育苗中常用的嫁接方法 ,但在柿树嫁接中都认为成活率低 ,很少采用 ,通常采用枝接或劈接法。然而 ,通过 4年对柿树进行的芽接试验结果 ,芽接柿树不仅成活率和优苗率都在 90 %以上 ,而且还具有常用接法不具备的优点。1 芽接的优点  1)接穗枝条易取 ,不影响生长和结果 ,同时还能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 2 )嫁接速度比枝接、劈接法快 ,节省材料和用工成本。 3)翌年芽口萌发快 ,抽生枝条壮而高 ,比枝接劈接牢固 ,风吹不易折断 ,成苗率高 ,优质苗高达 85 %以上 ,芽苗当年就能出圃定植。2 适期嫁接 柿树芽接最适宜的时间在…  相似文献   

11.
生产服务     
枣树大树改接的实用技术长期以来,枣树生产上多用根蘖苗进行繁殖,用嫁接繁殖的也只是用带木质部芽接及硬枝劈接、腹接等方法。这些方法操作较难,且嫁接成活的树当年的长势也不强,用大树改接,效果也不理想。1997年暑假期间笔者用嫩枝插皮接改接了自家的90株大树...  相似文献   

12.
大龄小樱桃树要改接大樱桃,由于适宜嫁接部位的砧桩太粗(直径在10cm以上),无法采用劈接、插皮接等传统接法。经过试验,可用原树抹头后的萌蘖带木质部芽接法进行改接。 1.抹头 3月中、下旬将小樱桃树下部各骨干枝留30cm左右抹头;为了不影响当年收入,也可在小樱桃果下树后(5月下旬)抹头。 2.肥水管理 抹头后及时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及有机肥,并随即浇水。由于小樱桃树的隐芽寿命长,受到全树抹头的刺激,不久,锯口下便会萌发出很多萌蘖,这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春季,在两个不同时间采用3种方法进行梨树改接,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方法嫁接的成活率。梨树萌芽前带木质芽接、劈接、插皮接的成活率分别为86.0%、82.5%、89.0%,萌芽时带木质芽接、劈接、插皮接的成活率分别为83.0%、85.0%、96.0%。萌芽时嫁接成活率较高,同期嫁接时插皮接的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1砧木和接穗的选择砧木应是接近地面的新梢,嫁接部位的粗度和木质化程度应与接穗基本一致。采接穗时将叶片剪去,留0.8~1.0cm长的叶柄,最好随剪接穗随嫁接。2嫁接方法一般采用劈接、单芽切接、腹接、带木质芽接等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劈接。嫁接时期4~6月份。剪取一带叶柄的枝段,将接芽下端、两侧各斜削一刀,呈楔形,长2.5~3.0cm,砧木留一叶剪断,从中央垂直劈下,深3.0~3.5cm,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劈口中,使二者的形成层相互密接,削面稍高出砧木切口一线宽,然后用薄膜条绑缚,只留叶柄和芽眼。2)单芽切接。嫁接最适期为4月下旬接穗半木质化后至7…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野生川梨资源丰富,山区及半山区农民常就地嫁接建成梨园。多采用劈接法嫁接,接穗一般留芽 2~3个,长 7~10cm。但由于人们常上山打柴、割草及放牧,较长而缺乏保护的接穗常被碰撞,造成嫁接成活率低。为此,笔者进行了不同嫁接方法的比较。试验于1998年2月上旬在大理市下关镇进行,供试梨品种为砀山酥梨。设多芽劈接、单芽劈接、单芽切接、单芽腹接及嵌芽接等5个处理。多芽劈接的接穗留芽2~3个,长7~10cm。单芽劈接、单芽切接和单芽腹接的接穗长3~4cm。每处理嫁接30株适龄川梨,每株接1枝接穗。为防止…  相似文献   

16.
枣树嫁接繁殖接穗利用率不高,影响良种的繁育速度,去年我们采用“二级跳”法快速繁殖薛城冬枣获得成功,即将枣1个接芽嫁接在壮旺砧木上,长成的发育枝和二次枝于夏季采剪作接穗,可芽接繁殖枣苗50多株。具体作法如下: (1)一级繁育:目的为二级繁育提供接穗。方法是选择生长旺盛的酸枣等大砧.于4月中旬~5月中旬就地劈接,先将冬枣枝剪成带有1~2芽的枝段为接穗,下面削成两面,然后将砧木从基部剪断,中间垂直劈1刀,深3~5cm,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劈口内,用塑料条扎紧,再用湿土培盖,防止接穗风干。嫁接成活生长旺盛者,7月中旬可长到Zm左右,每株可提供…  相似文献   

17.
桃树高接换头是改良劣质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推广优良品种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地区高接换头通用的方法是劈接,通过几年的观察,发现劈接法技术复杂,费工费时,如嫁接不成活难于再补接。经过2005—2008年试验,总结出嵌芽接和方块形芽接是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枣树带木质嵌芽接好为了尽快推广枣树优良品种,促进红枣事业的发展,笔者自1990年以来,根据枣树枝条弯弯曲曲、生有二次枝、主芽位于芽枕上、木质坚硬和木质部纹理不通不直的五大特点,采用带木质嵌芽接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使用工具剪枝剪;宽2...  相似文献   

19.
枣树由于木质较硬,含水量少,皮层较薄,采用芽接后接口愈合缓慢,嫁接成活率和优质苗木出圃率较低,为了提高枣树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为生产提供优质良种苗木,我们于2008-2009年进行切腹接嫁接枣树育苗  相似文献   

20.
樊秀京 《落叶果树》2006,38(4):44-45
2003年将8年生薛城冬枣改接为大瓜枣,采用单芽接穗插皮接法,每株嫁接30~40个接穗,嫁接后当年结果,第2和第3年每666.7m2产量分别为389.4kg和716.3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