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的施复合肥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Y2菌株)浸种2因素3水平的试验,分别在苗龄60、130和200 d时测定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探究施复合肥和Y2菌株对此阶段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苗龄阶段苗高最高的是施复合肥44 g·m-2与Y2菌株6.4×105CFU·mL-1浸种的组合,分别达4.66、6.90和9.48 cm。影响地径和苗高的关键因子是施肥,实际综合的因素水平最优组合为44 g·m-2复合肥和6.4×105CFU·mL-1Y2菌株浸种的组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复合肥和Y2菌株浸种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苗木地径的生长(P=0.015-0.0200.05),施肥对130和200 d的苗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P≈0.000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U19(1918)均匀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9601-Y2(简称Y2)、IBA、NAA、复合肥、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及其不同水平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40 d的苗木平均地径、苗高和针叶长分别为4.1~6.9 mm、6.7~12.8 cm和7.2~19.1 cm。10×105cfu/m L的Y2浸种、0.10 g/L的IBA溶液喷施叶面、施0.25 g/袋的复合肥、每6 d浇水1次和每次浇1/2饱和含水量的组合促进地径、苗高和针叶生长。复合肥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与IBA、Y2和水分共同促进苗木生长;NAA则抑制苗高生长和针叶伸长。地径与苗高、针叶长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复合肥+硼锌铁镁钙水溶肥(F1)、复合肥+氨基酸水溶肥(F2)、复合肥+生多素水溶肥(F3)、单施复合肥(F4),以单施复合肥(F4)为对照,研究在复合肥配施不同水溶肥处理的条件下,茉莉植株生长、茉莉花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复合肥配施不同水溶肥条件下,茉莉花植株生长比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产品ZH-2在菜心上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单施复合肥(处理1)、单施有机肥ZH-2(处理2)、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处理3)3种施肥模式,以不施肥(CK)为对照,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心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同等养分条件下,3种施肥模式在菜心农艺性状和产量上的表现均在0.01水平显著优于不施肥模式,而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模式(处理3)在菜心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最为突出,其农艺性状表现最好,品质较高,分别比单施复合肥和单施有机肥ZH-2增产24.27%和44.47%。[结论]在菜心生产中配施有机肥ZH-2+复合肥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施肥模式,为菜心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基质配比、容器孔穴数和缓释肥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苗木生长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苗龄210~300 d的4个阶段(每30 d测定1次),不同处理组合苗木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2~1.7,1.7~2.0,1.8~2.0,1.9~2.5 mm和6.1~7.4,6.6~7.9,6.9~9.7,7.4~10.8 cm,处理组合间此2项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基质始终是影响4个阶段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森林土∶草泥炭为1∶1的基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生长。每容器施1.5 g缓释肥有益于苗木生长。基质和缓释肥对苗木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明疏松透气和充足的养分可极显著促进华山松苗木生长;有益于苗木生长的最优处理组合为森林土和草泥炭配比为1∶1的基质置于侧壁无孔的管状容器,每容器施1.5 g缓释肥。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施肥对青钱柳苗木生长、叶片快速光响应及糖含量的影响,选用青钱柳一年生苗施用复合肥、有机肥(鸡粪)、生物肥(菌根菌肥)和混合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1:1:1)进行育苗试验,根据1年生苗木全年的适宜施氮量(9.0 g/m2,按纯氮计算)确定基本量(M)、0.5倍基本量(L)和1.5倍基本量(H)3个水平,换算出年施肥量。结果表明:①施用生物肥M水平的苗高最高,为33.83 cm,比对照(不施肥)增加71.6%;有机肥M水平的地径最大,为3.31 mm,比对照增加53.2%;②对青钱柳叶片电子传递能力的作用效果均以M水平最好,具体表现为生物肥有机肥混合肥复合肥;③施用混合肥L水平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为135.65 mg/g,比对照增加66%,混合肥处理L水平和复合肥处理L水平的还原糖含量高,均为74.3 mg/g,比对照增加46%。中等氮素水平对青钱柳幼苗生长和叶片电子传递能力的促进效果最佳,低氮水平的混合肥和复合肥处理对提高叶片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麻风树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60 g/桶有机肥、120 g/桶有机肥、180 g/桶有机肥、20 g/桶复合肥、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对麻风树出苗、生长、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加快麻风树出苗,但有降低出苗率的趋势,其中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的出苗率最低,比不施肥处理的出苗率降低7.85%。施肥可明显促进麻风树主根、侧根、地径、茎、叶的生长,增加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苗木质量指数,其中以施20 g/桶复合肥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之间的地径、茎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有减少4条侧根总长和一级侧根数的趋势。施肥可提高麻风树氮、磷、钾的含量,显著增加氮、磷、钾的积累量(P0.05),其中以施20 g/桶复合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但两者差异不显著;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对促进麻风树生长及改善养分状况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施肥对核桃楸床播育苗的影响,达到培育优质壮苗的目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对核桃楸苗木的茎干、根系生长等特性的影响。[结果]当施尿素15 g/m2+磷酸二氢钾15 g/m2时,苗木在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等指标均高于不施肥和其他施肥处理,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结论]在生长季以施尿素15 g/m2+磷酸二氢钾15 g/m2或磷钾复合肥时,苗木的整体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9.
刘家洪 《北京农业》2015,(6):105-107
通过油茶幼林冬季分别施放养猪场沼气水、养猪场沼气水+复合肥、复合肥以及绿源有机肥与冬季不施肥的油茶幼林生长和茶果产量的对比分析,表明,施沼气水+复合肥和施绿逸有机肥的油茶幼林生长最好、茶果产量最高,其次是单施复合肥和单施沼气水的油茶幼林;不施冬肥的油茶林的生长和茶果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16-121
[目的]探讨七叶树苗木生长所需的最佳施肥种类及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七叶树苗期进行复合肥、氮肥2个肥料种类,5个施肥水平[0、2、4、6、8 g/(株·次)]处理,研究施肥对七叶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苗高、地径增量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8 cm和2.49 mm,是CK的4.00和3.56倍,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苗高、地径增量在同一水平下低于复合肥处理;高径比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下最好;地上、地下鲜重和地上、地下干重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3、23.07、7.09和8.43 g,分别是CK的2.44倍、1.58倍、1.88倍和1.67倍;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七叶树苗木生物量积累在同一水平下低于复合肥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在8 g/(株·次)氮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7 m、1.27 dm~2、8.87 cm~3和2.64 mm,分别是CK的1.99倍、1.93倍、1.74倍和2.24倍,施肥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好于复合肥处理;比根长在8 g/(株·次)氮肥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23 m/g,是CK的1.40倍,且不同氮肥水平处理优于复合肥。[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七叶树苗木生长有显著提高,但施肥过量,则生长反而降低或提高不显著。复合肥对七叶树幼苗各指标的影响整体优于氮肥,基本在6 g/(株·次)复合肥水平处理下最佳,而合理增施氮肥有利于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兴佳2号’马铃薯为材料,在减施化肥22.22%~50.00%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微肥与化肥配施(T2,微肥6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无机互混肥(T3,1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T4,1500 kg/hm2)和螯合腐植酸复合肥(T5,937.5 kg/hm2)等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对照(CK1,复合肥1500 kg/hm2)、减量施肥对照(CK2,复合肥1125 kg/hm2)、不施肥对照(CK3)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T5、T1和T2可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T5、T2和T1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82%、11.65%和8.2%,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2提高74.87%、57.75%和50.52%;CK2比CK1减施化肥25%,产量仅降低3.21%,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61%;各处理间干物质、淀粉、V–C、蛋白质、钾、还原糖含量等差异显著。在减施化肥25%的基础上,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或微肥与复合肥配施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较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蓝田县小麦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最佳方案,于2018-2019年进行了小麦底施不同有机肥的产量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是底施六国复合肥济邦黄腐酸钾有机肥中衡有机肥中衡生物有机肥,其中中衡生物有机肥的产量为416.0kg/667m2、是六国复合肥的84.1%,济邦黄腐酸钾有机肥的产量为485.9kg/667m2、是六国复合肥的98.2%;小麦纯收入是底施济邦黄腐酸钾有机肥六国复合肥中衡有机肥中衡生物有机肥,其中中衡生物有机肥纯收入为100.4元/667m2、是六国复合肥的48.4%,济邦黄腐酸钾有机肥纯收入为230.2元/667m2、是六国复合肥的110.8%。认为蓝田县小麦生产中用济邦黄腐酸钾有机肥替代六国复合肥底施不会影响产量和收入。  相似文献   

13.
叶面施肥对窄叶西南红山茶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对窄叶西南红山茶苗木进行叶面施肥,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双向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7个小区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叶面施肥组合对窄叶西南红山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磷酸二氢钾配施对窄叶西南红山茶苗高、地径、冠幅产量增加的影响优于单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喷施3 g/L的尿素和1 g/L的磷酸二氢钾混合肥对窄叶西南红山茶苗木树高、地径和冠幅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用量分别为2.718 g/L、1.654 g/L,配比为1∶0.608,对苗高的生长最好,达1.455 cm;用量分别为2.499g/L、1.569 g/L,配比为1∶0.628,对地经的生长最好,达0.068 cm。可根据用苗要求,采用不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4.
纽荷尔脐橙是赣南地区脐橙的主栽品种,多种植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山地丘陵.长期以来,为保持赣南脐橙的高产,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使得赣南地区果园土壤问题逐渐显现.设计盆栽试验研究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多样性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过程,设置不施肥、单施有机肥、80%有机肥和20%复合肥、60%有机肥和40%复合肥、40%有机肥和60%复合肥、20%有机肥和80%复合肥、单施复合肥等7种处理.研究结果表明,20%有机肥和80%复合肥处理的脐橙根尖数相比于CK增加了0.86倍,同时其脲酶活性也最高,与CK相比提高约3.1倍;而单施复合肥则更有利于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增加,相比CK提高1.17倍.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60%有机肥和40%复合肥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优,相比于CK增加0.67~1.13倍.说明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有利于脐橙根系生长与土壤生物学性质优化.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对辣木营养生长和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50%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不施任何肥料。结果表明,50%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处理的辣木,株高(56.35 cm)、茎围(7.57 mm)、叶片数(375.00片)、分枝数(18.33条)、干物质产量(1 101.75 kg/hm~2)、碳水化合物含量(312.95 mg/g)、酚类化合物含量(17.53 mg/g)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2.118 mg/g)均最高,且抗氧化活性也最高,对DPPH和ABTS表现出最佳的清除能力;单施化肥的辣木,粗蛋白含量(9.99 mg/g)最高。综合表明,50%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处理可以有效促进辣木的营养生长、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缓释肥及氮和磷肥配施对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野生移栽苗木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提供其壮苗培育施肥的科学依据。【方法】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村国有林场尖山林区,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苗龄约3 a生的滇油杉野生移栽苗,开展缓释肥、氮和磷肥(每个因素3水平)配施的试验研究,于2019年2月开始施肥,施肥0.5和1 a后测定苗木生长量(地径和苗高)和生物量(施肥1a后,测定根、干和针叶)。【结果】施肥后处理组合间地径和苗高增长率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影响。施肥0.5 a后,处理组合的地径和苗高增长率分别为73.75%~104.38%和81.08%~129.26%(对照的41.04%和50.22%),影响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分别是缓释肥和磷肥;施肥后0.5~1 a期间,上述此2指标分别达15.60%~47.76%和14.59%~59.86%(对照的13.7%和17.19%),缓释肥与磷肥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施肥1 a后,处理组合苗木的根、干、叶和单株苗木生物量分别为1.048~2.076、0.214~0.626、0.345~0.901和1.709~3.317 g/株(对照的1.008、0.236、0.380和1.624 g/株)。【结论】施缓释肥、尿素和磷肥分别为1.00、0.10和0.25 g/株配施,促进滇油杉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复合肥和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菜心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Ⅰ)、复合肥(Ⅱ)、75%复合肥+25%有机肥(Ⅲ)、50%复合肥+50%有机肥(Ⅳ)、25%复合肥+75%有机肥(Ⅴ)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栽培试验,测定菜心在不同施肥处理后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在生长前期,菜心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值均在25%复合肥+75%有机肥处理组表现为最佳。收获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株高、叶长及叶宽有增加的趋势,而茎粗和叶片数则相反。50%复合肥+50%有机肥处理下的菜心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为最高。随着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结论】综合产量及效益,50%复合肥+50%有机肥为种植菜的最佳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赤霉素(gibberellin,GA3)和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溶液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的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其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短期内培育无蹲苗期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15年生的1.5轮实生种子园采集云南松种子,采用L9(34)正交试验,开展不同质量浓度GA3(0.1,0.2和0.3 g/L)和COS(1,3和5 g/L)溶液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0.5,1.0和1.5 kg/m3)的育苗试验,以不浸种和不施肥的处理作为对照。在苗龄70,110和140 d时,测定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并于苗龄140 d时测定其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筛选促进苗高生长的无蹲苗期壮苗培育的最优组合。【结果】苗龄70,110和140 d时,各处理组合的苗木地径分别为0.9~1.1,1.1~1.5和1.9~2.3 mm,苗高分别为3.5~5.0,7.3~9.6和8.7~12.0 cm,对照地径分别为1.0,1.1和2.1 mm,苗高分别为3.7,7.0和9.2 cm;苗龄140 d时,各处理组合苗木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43~0.67,0.19~0.27,0.62~0.94和0.08~0.13 mg/g,对照上述色素含量分别为0.52,0.20,0.72和0.10 mg/g;各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除苗龄140 d时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COS外,其他苗龄阶段影响各指标的主导因子均为基质施缓释肥。【结论】外源激素和养分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生长及其针叶光合色素的积累;无蹲苗期的云南松壮苗培育以促进苗高生长为主,0.2 g/L GA3和1 g/L COS浸种结合基质施1.0 kg/m3缓释肥的组合,在110 d时即可培育出苗高达到出圃要求的无蹲苗期壮苗。  相似文献   

19.
以施用常规复合肥(N 15%、P2O5 15%、K2O 15%)为对照,设置了海生万磷酸铵镁复合肥、海生万磷酸铵镁复合肥+羊粪的试验处理,通过测定包心菜的生物产量、可食部分含量、株高、根系长度与根茎直径等指标,研究了海生万磷酸铵镁复合肥与羊粪配施在包心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复合肥相比,海生万磷酸铵镁复合肥与羊粪配施处理的包心菜生物量提高24.44%,可食部分产量提高32.37%,而单施海生万磷酸铵镁复合肥则生物量降低6.75%,可食部分产量降低6.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油茶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探寻贵州册亨县油茶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为当地油茶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以9年生‘湘林210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了1个空白对照及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油茶生长、结果、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结果效应、果实经济性状及种植经济效益影响各不相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有效促进油茶生长指标、结果效应、果实经济性状及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入比例为2:1(即施入500g/株复合肥+250g/株有机肥)时,油茶各项指标为最佳。【结论】贵州册亨县最适宜的油茶施肥模式为500g/株复合肥+250g/株有机肥,建议在当地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