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标准为每hm2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 500kg;补助期限暂定5年;粮食来源,原则上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必要时可动用地方储备粮或申请动用省级和中央储备粮。 2.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现金补助。补助标准每hm2退耕地每年补助300元,期限暂定5年,由中央财政支付。 3.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 4. 退耕还林(草)实行“退一还四”。 5.实行个体承包和专业队造林相结合。 6.实行退耕还林(草)报帐制。按报帐的办法领取粮食和补助现金。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国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试点任务分别是退耕还林还草33.3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49.3万hm2。包括2000年完成任务的政策兑现在内,中央将投资36亿多元,补贴粮食19亿多kg。 退耕还林还草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2001年这项工作的试点范围比2000年将适当扩大,涉及20个省(区、市),其中新增的试点县36个,主要在湖南的洞庭湖流域、江西的鄱阳湖流域、湖北的丹江口库区、辽宁西部风沙区、广西红水河梯级电站库区、陕西延安地区和新疆的和田地区等地。 另外,2001年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工作将继续实行"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扶持政策。国家将对退耕农户按所还经济林和生态林的不同,分别给予5年和8年的粮食、现金补助,对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给予一次性种苗费补助,同时对生态林、经济林的比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退耕后所还生态林占80%左右。有关主管部门2001年还将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作业设计,按山头地块和农户落实任务,按年度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政策和奖惩。 (本刊辑)  相似文献   

4.
2000年我国政府出台的粮食政策包括: 1.中央决策加快粮食结构调整。具体包括以下举措:2000年1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200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黑龙江、吉林、辽宁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河北省北部的春小麦和南方早籼稻、江南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玉米也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的文章《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农业部提出力推十大种植技术。浙江省改变传统的粮食生产指令性计划形式,采取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以调整优化水稻品种结构为主,提出了早稻、晚稻共20多个品种供各地农民参考选择。 2. 2000年3月,我国西部174个县先行退耕还林还草,中央投资19亿元,退耕总面积34.3万hm2,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并给予适当现金补贴,每hm2退耕地每年粮食补贴标准为,长江上游地区2 250kg、黄河上中游地区1 500kg,现金补贴标准按每hm2耕地每年补助300元安排,退耕还林还草实行个体承包政策,30年不变,种苗费按建设生态林标准每hm2补助750元。通过这一政策,国家消化部分储备粮,同时保护了粮食生产能力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百事灵通     
退耕农户将继续享受政府补助国务院前不久发布《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667平方米(1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667平方米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西部退耕还林政策中有关做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退耕还林,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根治长江、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治本之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仅仅对退耕还林政策中的有关做法提出商榷,供大家研究,以利于我国以退耕还林(草)为主要任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大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地在退耕还林中的具体做法很多,本文将以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下文发布的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为基础进行讨论.   1 “以粮代赈”方式的探讨   据报道,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已经启动,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13省、区、市的174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全年“以粮食换林草”面积将达34万hm2,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总面积为43万hm2.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kg,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kg.   由此可见,国家是下了很大决心和力气来实施退耕还林的.然而,农民需要那么多粮食吗?据笔者所知,农民和地方政府一般对待退耕还林的做法是,保留一部分水土条件较好的耕地作为口粮田,其余的退耕还林(草).这也就是说,农民的粮食是基本自给的,农民“退耕还林”、国家“以粮代赈”的部分属于农民的余粮,而余粮的用途不外乎两个:出卖换钱和直接换物,粮食是以粮为生的农民的几乎唯一的或者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无怪乎一些地方“退耕还林”后粮食市场上的粮价大跌,低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农民把国家补助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卖,而且对“不劳而获”的粮食更不珍惜,造成了粮食市场的极大混乱.结果形成了国家把粮食千里迢迢运送给农民,农民又肩挑背扛地运到市场上销售,乃至再卖给国家的情况.粮食的大循环不仅造成了粮食直接的物质损失,其中花费的国家、个人的储运费用又何其多!实在值得深思.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物交换是一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而以货币为等价物的价值交换则具有先天的优越性,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中“以粮食换林草”的做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以粮食换林草”只在宏观的角度具有意义:它表述了国家牺牲部分粮食生产换取以林草为基础的较好的生态环境的内涵,体现了国家角度、整个社会角度经济社会再生产中此消彼长的大循环过程.把它作为具体的实施办法则有失妥当,建议采用现金补助的形式.事实上国家对退耕户也已经部分采用了现金补助,例如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中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现金补助,按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安排,我们所要做的仅仅就是把“以粮代赈”的部分与现金补助合一,把补助的粮食按照每公斤粮食1.4元折算,然后与以前的现金补助加起来而已.对于中央财政来说,其支出是一样的,但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2015,(4):30
<正>201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在陡坡耕地较多的地方优先安排500万亩;2015年拟安排1000万亩。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3.08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  相似文献   

8.
安定区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45.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6.2万。1999年,国家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方针,2000年伊始,安定区抢抓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经过多年全区人民共同不懈的努力,截止2008年,完成退耕地造林48.73万亩,国家每亩补助50元种苗费,由于资金限制,造林树种主要以山杏、山毛桃、沙棘、柠条、红柳等乡土树种为主,树种单一,并受干旱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2008年国家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对已实施的退耕地进行了加密、改造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展开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为种苗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方的种苗都不能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投资建立苗圃基地,培育优质种苗有望获得丰厚回报。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又一项重大造林举措,规划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我国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坡度在 25度以上,总面积达 7000万亩的农田将逐步退耕还林,而且每退耕一亩地还要在区域内的荒山上造林 2- 3亩,造林总面积约 2亿亩,国家投入达 400亿元左右。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通知,今年将在 13个省的 174个县开展试点示范,退耕还林 515万亩,相应安排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 164万亩。与此同时政府还给予退耕补助粮食,为农民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 1999年朱钵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词(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八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古11个旗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据统计,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退耕面积1645万亩,还林还草面积1171万亩。全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 国家为了鼓励退耕还林,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这使得农民在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获得利益,确保退耕还林的稳步实施。 根据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这些鼓励政策包括四个方面: 1 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 粮食和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  相似文献   

12.
<正>1.上一轮退耕还林1)原政策补助年限及标准:退耕还林后,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为每年239元/亩(毕节市242元/亩)。2)完善政策补助年限及标准: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适当现金补助,补助周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为每  相似文献   

13.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宁县退耕还林工程及布局,详细阐述了退耕途径及办法,主要包括行政干预退、机修梯田退、成立林场退和重分土地退;还林还草的具体措施有参考农民意愿搞规划、科学管理造林专业队、抓积累工落实上规模、鼓励个体承包抓大户、分户以质按量补粮食和强化管理保证还林成功。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安定区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试点区后,抢抓机遇,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实施退耕还林(草) 4万亩,种草3万亩;2 0 0 1年安定区边治理边探索,退耕还林(草) 1 .8万亩,其中实施以林为主的退耕种草0 .42万亩,以草为主的退耕种草0 .84万亩;2 0 0 2年安定区被列为国家全面启动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重点区,在总结前两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实施退耕还林9.2 7万亩,其中种草6 .5万亩;2 0 0 3年安定区在实施退耕还林种草过程中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种草方面的各类先进的应用技术,以山绿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在西部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从 2000年起,将在长江上游的云南、四川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陕西、甘肃等 13省区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建设,计划退耕 515万亩,同时安排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 648万亩。 2000年中央还将安排投资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青海钾肥工程。青海盐湖钾资源储量丰富。此项目的建…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继续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对中牟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保护中牟县生态、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日前发布了《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2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亩补助90元。补助期限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标准为:退耕还林每亩退耕地现金补助1200元,五年内分三次下达,第一年500元,第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5,(11):27-28
一、西北地区饲草、饲料发展趋势 1.将会出现饲草料产品的高峰期 当前饲草料来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退耕还草地区将有大批干草进入国内外市场,这主要在西北农牧交错带中水土流失严重及风沙为害引发沙尘暴的地区.那里大力种草,以蓄水、拦沙、固土、改善生态环境与养殖草食家畜为目标.例如陕西省黄土高原大于25°的陡坡耕地有167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4%,正在陆续退耕还草还林,2001年已退耕310万亩.又如沙源治理大力种草,在内蒙古化德县,作为环北京沙源治理工程,2001年已退耕种草1.02万亩等.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优惠政策。通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探索出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基本建设以及脱贫致富相结合的路子,为退耕还林草的全面启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立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年内对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成果,提出并进行了退耕还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造林类型的划分,旨在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