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时输精提高水牛受胎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黄牛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一般为42%~65%,高的可达85%。与黄牛相比,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其主要原因除受使役和膘情影响外,还受本身生理特性的制约。如何提高水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是水牛繁育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就如何掌握适时输精技术,以提高情期受胎率,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76头在1978~1995年间产犊的么拉、尼里、杂种奶水牛的原始资料按产犊性别、产后首次发情天数、情期受胎率、下胎受孕情期数等四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性别对尼里母牛的产后首次发情有显著影响(P<0.05),对么拉、杂种母牛的下胎受孕情期数有显著影响(P<0.05);产公犊么拉、尼里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分别低12.4%和20.0%,而产公犊杂种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高10.0%。产后30天内发情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最低,为33.3%。产后60~90天内发情母牛的最高,为50.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杂交奶水牛的配妊情期及产犊间隔,了解杂种水牛的一般繁殖特性.[方法]分析了云南省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奶水牛场2000年2月至2013年1月记录的摩×本,尼×本及摩×尼×本三元杂种水牛共计160头次母牛的初配配妊次数,二胎及以后配妊次数,产犊间隔等.[结果]显示:二胎及以后的配妊配妊次数高于初配配妊次数,平均为2.12次;产犊间隔摩×本F1为456.18±11.12 d,摩×本F2为421.88±15.13 d,摩×尼×本三元杂为434.86±17.74 d.[结论]杂种奶水牛的产犊间隔和配妊所需的发情期均高于普通牛.  相似文献   

4.
水牛的繁殖性能,随着自然、地理、饲养条件的不同,其发情周期,持续期、排卵期,产犊情况及繁殖年龄均有一定差异。我县水牛终年以放牧为主,一年四季,体况变化很大,性机能也受到影响。笔者从事农村水牛人工授精工作已十多年,现将所积累的水牛繁殖资料整理如后,供参考: 一、母水牛的繁殖年龄从457头初次发情的母水牛中,2—3岁发情的281头,占61.48%,饲养条件好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水牛综合利用的效益显著,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对中国水牛的肉用性能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就新搜集到的资料,对中国水牛的肉用性能综述如下,可以初步了解中国水牛今后作为肉用家畜的发展前途。 一、中国水牛的生长速度 初生重 中国水牛初生重公犊平均30.46±6.87公斤,母犊28.98±6.42公斤,为成年体重的5.63%。上海地区的水牛体型大,成年时体重可达600公斤以上,公、母犊初生重分别为47.0、43.14公斤,江西鄱阳湖地区的水牛体型较小,成年时体重460公斤左右,犊牛初生重也较小,公、母犊分别为28.5、27.1公斤。 哺乳期增重 中国水牛为自然哺乳,哺乳期长短  相似文献   

6.
卵巢周期性得不到恢复造成的不动情期是哺乳水牛(沼泽型)因产犊闻隔长而致的低生殖力的重要原因。为评定孕酮释放装置(PRID)在诱导110头不动情哺乳水牛发情和排卵方面的功效,在两年期间作了三个试验。用结扎了输精管的公水牛作发情检查,通过血浆孕酮情况,直肠触诊和腹腔镜诊断排卵。经查所有水牛在 PRID 处理10天后的96到108小时期间发  相似文献   

7.
母水牛的生育力系指繁殖后代的能力。原始卵泡在母犊卵巢中约有6.8万个,卵母细胞在初情之前,有很多发生退化。发育、生长、成熟的卵泡在每一个发情周期中一般只排一个卵。繁殖年限,一般至18岁(最长可到28岁),一条母水牛一生可产犊8 ̄9胎,产犊间隔多为5年产3犊,或3年产2犊,在家畜中生育力较低。除病原微生物影响之外,以下着重讨论正常发情周期的显示、饲养管理的水平、繁殖上的技术和医疗方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牛血红蛋白尿是水牛的一种特有疾病,一般发生于妊娠3~5个月及产后带犊到6~7个月的母水牛,6岁以上的母水牛发病较高.在气候干燥、突然寒冷的条件下最易发生,春节前后天气寒冷,是本病多发的季节.  相似文献   

9.
<正> 牛是单胎家畜,在一般情况下,每胎只生一犊,仅在少数情况下,一胎生产两犊(两犊以上者虽有但极为罕见)。两犊为公、母各一者,称为异性孪生;两犊均为同性别者无论公犊或母犊,均称为同性孪生。 据报道,牛的自然双胎率与品种有关:瑞士褐牛为8.85%,夏洛莱牛为6.5%,西门达尔牛为5.18%,丹麦红牛为2.9%,黑白  相似文献   

10.
农村饲养的水牛,一般分散饲养,多为每户1头,母水牛发情不明显,农户对母水牛的发情鉴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很多母牛不能得到及时配种,繁殖率很低。为提高农村母牛的繁殖率,加快农村水牛改良步伐,2003年10月31日,在武宣县禄新乡上堂村,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开展水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的试验。共处理本地母水牛32头,第一情期人工授精29头,受胎8头,情期受胎率27.6%;第二情期复配10头,受胎4头。两情期受胎率41.4%。  相似文献   

11.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 Anisakidae 的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ris vitulorum Goeze,1782)寄生于初生犊牛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表现肠炎、腹泻、疝痛等胃肠症状。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除欧、美、非洲大陆外,亚洲各国感染率都很高,如泰国(1983)报导牛几乎100%感染,马来西亚巴沙省农业部1970年年报:水牛犊新蛔虫十分严重,印度(1973)粪检320头水牛犊,其中60%感染犊新蛔虫,而且25%混合感染球虫。此外,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都有流行危害的报导。在我国南方养水牛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省流行也很普遍,此病在福建省流行面广,危害性大,如对六月龄以下犊牛进行粪检调查的结果,建阳地区的浦城县感染率54.4%,建瓯县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正> 水牛是我国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我国水牛有1877万多头,居世界第二位。湖北省存栏140多万头,武昌县耕牛存栏数为31680头,其中水牛占95.56%,但繁殖力低下,平均三头半能繁母牛一年内只产一头小牛。为了提高水牛的受胎产犊率,掌握排卵规律,增加水牛数量,扩大繁殖群。于1982年入冬以来,在龙泉乡的营泉、福利、花山等七个村,79个合作社,以自然发情,用PRID(孕酮释放阴道栓)作控制母水牛发情和自然发情后肌注HCG等三种方法,对农村役用水牛的排卵受胎规律进行了调查。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广西杂交水牛初配月龄、产犊间隔、犊牛出生重与第一泌乳期泌乳天数、泌乳量的关系,研究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繁殖生产原始记录作为依据,分析76头杂交水牛初配月龄及各胎次产犊间隔、犊牛出生重以及第一泌乳期泌乳天数及泌乳量的规律。结果表明:杂交母水牛的平均初配月龄为32.75月龄,平均产犊间隔为18.29个月,平均出生重为37.74 kg,第2~5胎的杂交水牛犊牛出生重显著高于第6~7胎(P0.05),杂交水牛不同初配月龄对其泌乳天数无显著影响(P=0.504),但初配月龄为31~36月龄的杂交水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初配月龄小于24月龄或25~30月龄的杂交水牛(P=0.015)。因此,适当推迟初配月龄有助于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
<正> 西乡县峡口公社井坝九队农民冯秀福饲养的一头长寿多产水牛,出生于1953年6月。两岁调教,三岁初配。成年后长期承担繁殖和使役双重任务。至1982年2月已繁殖后裔14头,全部育成。产犊指数669.3天,胎间距1.83年,接近五年产三犊的指标。冯自1977年接手后,念其暮年,精心饲养,58个月产三犊,两公一  相似文献   

15.
<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全国养牛基地县之一,优良的富川水牛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富川、钟山、贺县,湖南省的江永,江华等县也有分布。富川县1986年年底存栏耕牛35800头,其中水牛34800头,水牛占耕牛总数的97.21%;水牛中能繁殖母牛22500头,占水牛总数的65.58%;产犊牛9400头,母牛的产犊率为41.58%。摸清富川水牛妊娠期的长短及产后第1次发情配种的时间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水牛的繁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其繁殖力 ,多种繁殖生物技术得到大量研究。水牛精子的稀释、冷冻及人工授精已基本程序化 ,并得到了广泛推广。通过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的研究 ,获得了水牛胚胎移植的后代。水牛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受精胚的培养也得到大量研究 ,并成功产出体外受精水牛。在水牛胚胎冷冻和移植的研究方面也取得成功并产犊。细胞核移植、基因组和基因图谱等新兴生物技术在水牛上也得到初步研究。随着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水牛的遗传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Bahedurnagar(okara)家畜试验站有53头产犊的尼里一拉菲水牛。以常用的生殖器官直肠检查法进行子宫和子宫颈复位的研究。这些水牛年龄为4—15岁,泌乳期次由第一至第九个泌乳期。产犊期为1982年4—7月。由产犊至子宫和子宫颈完全复位的平均间隔为25.6±1.0天,不受水牛的临产期和年龄的影响。子宫三个部位(子宫颈、孕角和非孕角)都同时复位。产后14天,子宫颈、子宫孕角和非孕角的平均直径分别是106.2±3.7毫米,60.4±2.2毫米和47.2±1.4毫米。而完全复位的直径相应分别为51.5±2.2毫米、33.3±1.1毫米和30.0±1.0毫米。从产后14天至子宫完全复位,孕角直径的缩小率(1.0毫米/天)比非孕角的(0.7毫米/天)明显高些。不同的产犊月份影响子宫颈、子宫孕角和非孕角的复位速度。  相似文献   

18.
犊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犊新蛔虫寄生于4~5月龄以下犊牛小肠,从而引起肠炎、腹泻、疝痛等胃肠症状的一种致死率高的寄生虫病。水牛、黄牛、奶牛等均可被寄生。本病流行很广,死亡损失也极严重,尤以l~2月龄犊受害最重。据抽样调查,2月龄以内犊牛发病率高达45.l%,致死率高达18.4%。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乳业》2006,(2):21
2006年2月13日,广西水牛研究所的一头杂交母水牛,通过分离XY精子,进行性别控制产下了雌性水牛双犊。这在世界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国内外报道的材料来看,水牛配种受胎率较低。我国一般基层配种站的受胎率大多在35—45%左右。但也有少数受胎率较高的,如柳州畜牧所的牛群受胎率高达85.47%。我县在1979年为提高水牛繁殖受胎,进行了一些研究,采用2~6℃的常温安瓿保存的精液,以直肠把握深部输精技术。对母牛发情鉴定,主要依靠触摸滤泡,视其发育,结合询问畜主,观察阴道粘液,判定时机,掌握适时,1次输精。1979年在10个公社内共配水牛150余头,对7个公社进行了妊娠检查和调查,98头牛中受胎70头,情期受胎率为62.36%,总受胎率为71.42%。现谈一点粗浅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