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井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3-9424
为了给森林碳汇树种选择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林场为例,采用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数据进行碳汇量估算.结果表明,井冈山市厦坪林场森林碳汇量为59 927.300 1 t.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根据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数据统计,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但是林木的碳储量是不能进行交易的,必须通过严格的监测核证过程,把森林的碳储量开发成为林业碳汇项目,估算出森林碳汇增加量,才能进行交易。为此,根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要求,对宾县新甸林场森林不同林分类型进行碳汇计量。1试验地区概况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据此提出促进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对策。结果表明: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优势是丰富的森林资源、政策支持和森林碳汇项目的成功试点;劣势是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机会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关战略的契机;威胁是人才、技术、法律和交易平台的支持不足,并且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应改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经营,并建立独立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据此提出促进其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对策.结果表明:林区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优势是丰富的森林资源、政策支持和森林碳汇项目的成功试点;劣势是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机会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关战略的契机;威胁是人才、技术、法律和交易平台的支持不足,并且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应改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经营,并建立独立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缓减全球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表明,我国森林面积为2.2亿hm~2,蓄积量为175.6亿m~3,森林覆盖率达22.96%、比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上升1.33个百分点,这相应地增加了树木的碳汇能力。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备受关注。为了达成“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碳达峰后净排放量要逐步减少,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我国将在2021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并逐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基于市场机制的林业碳汇交易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据实际交易情况来看,相对于CCER机制下的林业碳汇项目,广东省的林业碳普惠交易发展迅速。将CCER机制与广东省PHCER机制的方法学进行对比,分析广东省林业碳普惠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其在参与主体限制、基线设定与计入期的选择等方面都极大地降低了林业碳汇的交易风险与交易成本,因而促进了其发展。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行森林碳汇交易立法契合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现实需要,符合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践需求,可有效弥补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之不足。京都规则为国内森林碳汇交易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多由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规范,适用于实践力有不逮。故应加强相关立法,明确规定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地位、实施条件与保险规则。《森林法》修改应当对森林碳汇交易进行原则规定,再由下位法予以配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发展碳汇林业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林业大省,具有强大的碳汇储量和生产能力,为进一步发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功能,从黑龙江省碳汇林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开展碳汇林业的优劣势,优势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生命周期合理、有国家政策支持、森林碳汇贸易的最佳区域,劣势为经济落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完整配套的制度、林地产权制度不完善、森林单位分布不均、森林火灾的危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黑龙江省碳汇林业的对策,即增强对碳汇林业的保护和监督、完善碳汇金融体系的支撑和补偿机制、增加国际合作、加强林业生产的科研投入和碳汇林业的宣传力度、提高育林者自身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森林碳汇交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机制。本文分析了北美、新西兰及澳大利亚3大国际主流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及中国当前森林碳汇自愿性市场的发育状况及交易机制,从市场供求、市场培育及认证机制3个方面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林业碳汇项目在国内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笔者在总结近年来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碳汇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林业碳汇发展规划、大力挖掘林业碳汇潜力、重点加强碳汇森林经营建设、制定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与技术标准、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与抵扣减排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凭借其低成本、易操作、潜力大等独特优势,在固碳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2003-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碳汇潜力展开系统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森林碳汇交易价格,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的潜在价值.根据测算,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高达25.52亿t,表明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较大.如果通过森林碳汇交易,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在价值将非常可观.然而,单位蓄积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发展的政策路径:一方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增加单位蓄积量;另一方面,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化,实现森林碳汇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碳的维持和吸收,增加森林碳储量。分析了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从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公益林的公共产品性、林业跨越式发展以及森林法的要求,以及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指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目前存在公益林没有现地区划、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制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单一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做好现地区划工作、拓宽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完善补偿标准的制定、严格管理使用资金、在国内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融资.  相似文献   

13.
林分郁闭度和龄级对防护林碳汇功能及固碳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量换算因子法,以新疆伽师县"三北"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2008年底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林分郁闭度和龄级对防护林碳汇功能及固碳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密度和生物量随龄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物量和碳密度也随郁闭度的增加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年碳吸收率分别为3.0、2.8、3...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初步提出了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双边谈判模式在碳交易中的应用,并根据碳交易市场的特点,引入了价格系数、离散消减率、自消减总成本和边际成本概念,构建了森林碳;12项目与碳排放主体、碳排放主体与碳排放主体等2种市场运行模式.较为详细地探讨了3种具体交易方案及谈判过程中产生的交易量、交易价格、成本、收益等因子的计算方法,尤其对基于双方自消减与边际成本的碳排放主体间交易模式及因子计算公式做了前瞻性研究:同时,讨论了影响交易进行的关键因素,并形成了交易流程图。意在充分发挥市场对碳汇资源、地区环境的优化配置作用。图6参11  相似文献   

15.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开展的森林碳汇项目,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建设提供了新途径。从森林碳汇贸易视角对补偿市场建设进行SWOT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1-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合方式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整体贸易变化、贸易结构变化特征,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优势变化特征,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演变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优势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的人造板、木家具、木制品,俄罗斯的原木、锯材、木浆,在对方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且持续提升;俄罗斯出口与中国进口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常年高于中国出口与俄罗斯进口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原木、锯材、木浆互补性明显;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较大,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森林碳汇的特征入手,阐述了森林碳汇贸易项目还处于初期阶段,介绍了森林碳汇的公共产品、外部性特征;结合云南腾冲碳汇试点项目案例,简要分析了项目的特点与存在问题,给出了在森林碳汇贸易项目建设中如何发挥政府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超动态的占补平衡原则,设定逐年递增的林地红线,在逐年新增林地,逐年提高林木蓄积量的情况下,建立林票制度平台,允许新增林地按规定进入林票交易中心。制定林票交易规章制度,确保林票交易主体遵循程序进行交易,做好林票收益分配。解决好征占用林地与新增林地之间的激励补偿制度设计,保证林木蓄积量稳定增加,确保新增林地面积逐年上升。林票制度与地票制度相衔接,有效促进宜林不宜耕的闲置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代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吉林省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的水源涵养、保持水土、保肥、释放O2、吸收CO2、游憩、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20558万元,各个评价指标的价值大小依次为:制造O2价值为19846万元,占16.46%;增加枯水期径流效益为18 956万元,占15.72%;水土保持效益价值为18 462万元,占15.31%;保肥效益为16 845万元,占13.97%;吸收CO2的价值为16 668万元,占13.83%;防洪效益15 783万元,占13.09%;滞尘效益13 478万元,占11.18%;SO2降解的效益为387万元,占0.32%;游憩效益为133万元,占0.11%。利用权重指标、支付意愿系数等影响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大小的因子进行最终评价,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8.4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