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溪村的家族活动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民在政治生活中从被动到主动, 在经济生活中从自发到自觉, 在文化活动中从封闭到开放, 在社会生活中从传统到现代; 农民的文化选择不仅加速了其自身角色意识从“家族人”到“现代人”的转换, 也促进了农村家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农民文化消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庆祝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果时,却忽视农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农民文化消费内容和形式的缺失客观上造成了农民文化消费价值观的畸形,纠正农民文化消费误区的主要矛盾是要填补农民文化精神生活内容缺失的问题。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为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引导农民建立科学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结合健康、科学的思想教育来引导农民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农村归属感的缺失和城乡文化冲突及体制障碍,导致农民工的身份出现尴尬,他们既不能成为城市市民,也不甘心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内心越来越纠结,促使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内卷化,这既不利于农民自身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生活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种形态,它是人类由游牧狩猎生活,走向定居生活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一直持续到现在,尽管经历了几万年的变迁,村落文化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城市文化生活来说,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落后,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农村文化应进行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十一五”数据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浩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6-18847,18852
农村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各种公众利益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农村水利设施基本保证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水,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普遍提高。然而,相对城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医疗质量不高,农村生活环境没有得到切实改善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投入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现代化的冲击使得农民文化生活进入"回不到过去,走不进现代"的窘境。本文分析了农民文化生活和在打造农村文化品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并着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农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保障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利于打造农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践行,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促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速,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物质生活改善不同的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却和以前一样,改变不大。作为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增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本文根据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农民社会保障是当前农村、农民在基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的保障需求,是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有序流转,加速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强化,管理措施日益规范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大量涌向农村,给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就山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趋势作初浅探讨。以高度计划经济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文化生活方式被约束在一定的政治观念的范畴内,以规范了的比较单一的文化内容提供给农民,使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受到抑制。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山区农民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从起点很低的文化需求——先是从地方戏剧、杂耍说唱和电影需求开始,而后是电视录像、棋牌娱乐。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同于另一个国家本质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历史积淀。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的不合理,发展观的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村文化发展缓慢,造成了城市与农村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又一极不平衡的状况。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是以促进广大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为长远目标。从广大农民的切实需求出发,建设真正“有生命力”的农村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生活、科技信息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匮乏。因此,每年春李开始,各级竞政都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不仅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而每当此时,总有一些个体户,也打着“文化、科技下乡”的幌子,乘机而入,把“文化、农资垃圾”送下乡,严重腐蚀了农村的文化阵地,搞乱了农资市场。在农村集贸市场上,一些不法书贩,抓住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对农资质量鉴别力差的弱点,靠地摊向农民兜售书籍及农资产品。驻足观看,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属于淫秽读物、盗版书籍及伪劣农资。近几年,随着农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建设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速城乡统筹,促进社会融合的一项重大社会创新工程。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以民本型社区建设为目标,将农民的政治诉求、利益要求、生活追求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构建参与型的社区文化、均等型的社区服务和善治型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抓好新型农民培训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是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农民致富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当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以下的占38%(不识字的占7%),科学素质水平只有城市居民的1/6。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又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这些都表明,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视角的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承包权迫使农民离开农村却难以融入城市,农村土地转让权使农民进入城市却又摆脱不了农村的束缚,提出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使留在农村的农民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更易在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文化生活需求,扭转山区农村文化贫血的落后局面,我们保康县两峪乡在集镇和一些条件较好的村组,依托能人建起了农村科技文化书屋。但据笔者跟踪调查,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冷淡。农村科技文化书屋的主人也对农村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在城市化市民化过程中,正经历着从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观到城市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从乡土文明走向城市文明,学习在现代城市社会环境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等,发展失地农民自身的现代性。相较于从农村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这种变化更加艰难和缓慢,将是一个长期的再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三十多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比如农民的价值观念更新,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对此,应该从农村文化体制,农村文化投入,文化市场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正受农村家庭结构变化、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影响,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独守空房,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年复一年的辛勤耕作,换取子孙环绕和稍有盈余的晚年生活,靠土地和子女养老,似乎是千百年来农民的共同指望。然而,随着农村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独守空房,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农村养老,问题频现。当他们老了,头发白了,儿女奔向了城市,他们还能在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经济上去了,农村文化怎么样?农民收入提高了,物质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新疆霍城县部分乡镇、行政村及一些农民家庭,以实地察访、交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对农村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与思考。一、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及特征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农民对目前农村文化生活满意度:55%的户主对目前的文化生活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45%的  相似文献   

20.
朱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33-10435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开展与农产品流通的加快,促使城市化专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城市出现,城市的优越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破产农民迁入城市,加速了美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