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力求得出适合重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2.
何燕  宋连久  赵燃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0):243-252
调查分析藏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藏东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20年7—11月藏东南6县1区295个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别通过农业成本、农产品附加值、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加效果最好,利益联结机制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效果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业成本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较差。进一步促进藏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必须调整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开放、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3.
吴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93-19095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组织模式提出了建议,推崇“公司+农业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以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以此确定他们之间不同的契约关系,探索一种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成功的经营方式,它可以解决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是薄弱环节,它们不能有效地联结,使农民收入的提高受到影响,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基于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形成动因、经营形式及参与者功能定位,提出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该模式的展开,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转变,传统农业逐渐被取代,现代农业不断得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自提出施行,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农业发展模式,而该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解决个体农户与大市场的接轨问题,尤其是选择何种经营组织形式成了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各区域农户数量众多,多采用分散经营的方式。将分散的经营方式转变为适宜规模的社会化经营模式是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是应对此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此为基础可以满足农民获取规模效益和利润分红的目的。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要点,最后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推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户和农业企业构成了农业产业整个链条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追求的利益目标,合理的农企利益联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以农业大省河南的农企利益联结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农业产业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依然存在利益分配机制有失公平,利益约束机制缺乏,利益保障机制建设不够等问题,需要从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利益保障机制等方面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皖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的至高点、利益创造的增长点,对其农业产业化展开了深入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格局下,皖西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着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条件不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劣势,同时面临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安徽跨越式发展及皖西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给农业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以及竞争、自然风险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农户与农业企业双方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为天津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从农业企业规模和农户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的形式两方面对天津市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现状进行总结;针对天津存在农户经营分散、企业市场带动能力较弱、农企双方购销合同违约率较高、农业合作组织的中介职能作用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市场带动能力、规范双方购销合同、发挥农业合作组织中介职能和创新利益联结形式等对策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一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以嘉兴平湖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深层次探析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问题。并基于其利益联结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政府等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提出建立一个机制,服务两个需求,打造三个平台,强化四项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指标,农户是农机投资和提供农机服务的主力军。本文基于2019年福建、四川、山西的1 433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提供农机服务行为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行为的动机更强,经济效益水平更高。而且不同地形条件、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提供农机服务行为及经济效益影响不同,坡度低的地形条件下及中规模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提供农机服务行为及效益更显著。由此,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引导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二是加强坡地基础设施和小型农机建设;三是激活农机服务市场,支持不同规模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四是鼓励农机服务规模经营发展,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合作经济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自愿入股联合,民主管理的经济形式,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农民进人市场,延伸产业链,促进专业化、提高区域化,加快农业第二次飞跃,是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合作经济组织比专业协会更加系统、职能更加全面,不仅与农民利益关系直接相联,运行高效,而且直接推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合作经济模式应该是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杂交水稻的新组合给科研机构带来新突破给农民种植带来实惠。通过对海拔山区杂交水稻的新组合在湖南新化地区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从而得出试验数据和结果,以供指导农业生产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依据产业融合理论,24个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可分为农旅协调型、农产拓展型、技术支撑型三种模式,其数量呈依次递减状态。三种模式的落地壁垒和差异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支撑型、农产拓展型、农旅协调型;短期社会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拓展型、农旅协调型、技术支撑型;发展前景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支撑型、农产拓展型、农旅协调型。针对目前存在的要素支撑不足、产业关联粗放、市场带动力弱以及农民参与度低这些共性问题,应从要素引进机制、产业连接机制、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农企互信机制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指出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促进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转变思路创新经营模式、理顺体制机制、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引导其规范运行,为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根据地域特点发展差异化产品,以特色和精品实现农业增效;统筹整合涉农组织.在产业链的利润中维护农民利益;发展热带特色农业观光园区,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在海南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全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陈德  向东梅  石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39-10141,10143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难以保障自身的合理收益.该研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垄断情况下和完全竞争市场中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经济决策,论述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垄断地位对农民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阐明了农民在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交易时所处的弱势地位及其遭受的经济侵害.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对生产资料提供者进行管制;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进行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布置下一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共选取了4类20个指标,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强,且近年来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从分类指标来看,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资源减量投入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应构建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加快生态文明视域下农业科技体系的完善,强化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进一步提升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具有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性。本研究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11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农户实际是否投保影响均不显著,得出新疆农户在是否投保没有话语权的结论;其次应用博弈理论,对保险行为主体政府、保险公司两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要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农户所能承担保费的前提下,给予保险公司保费补贴,两者之和要达到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盈亏临界点,从而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丹  周芬  谢红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53-355,357
以浙江、山东2省为例,研究我国华东地区科技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比分析2省的现状、科技农业推广、农业科技需求、农业成本和农业收入等方面内容,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科技农业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均高于山东省,其农业生产方式较科学,农业投入成本则低于山东省。我国华东地区科技农业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