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显模  肖光杰 《耕作与栽培》2004,(5):45-45,F004
渝黄一号是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黄籽优质油菜新品种,含油量高达44%以上,为探索其在海拔1000m左右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期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6000株/667m^2和7000株/667m^2其产量表现均好,且无显著差异,而以6000株/667m^2产量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出遵义市海拔为800cm左右的地区,在相同播期,相同施肥水平,不同密度对“渝黄一号”杂交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组织了实施本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6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为158.4kg/667m^2,较其他密度的产量增加12.8~23.3kg,增幅为8%~14.7%。  相似文献   

3.
黔油18号不同移栽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区试验结果表明,黔油18号栽培密度不同。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栽6000株/667m^2与栽8000株/667m^2、9000株/667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栽5000、6000、7000株/667m^2差异不显著。栽5000、7000株/667m^2与栽8000、9000株/667m^2差异达显著水平,栽8000、9000株/667m^2差异不显著,以栽6000株/667m^2产量最高,栽9000株/667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稻田免耕油菜适宜移栽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油研七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以栽6000/667m^2株为最高,产量达172.55kg/667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余庆县海拨800m稻田两熟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栽6000~7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6.0~182.3kg/667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密度对大蒜蒜瓣蒜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蒜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4.5万株/667m0的蒜舛、蒜薹产量最优,蒜薹、蒜舛产量分别达到588.44kg/667m^2,1756.43kg/667m^2;其次是5.0万株/667m^2。蒜薹、蒜舛分别为566.95kg/667m^2,1726.79kg/667m^2。最差的是8.5~9.0万株/667m^2,蒜薹、蒜瓣产量分别只到261kg/667m^2,1340kg/667m^2;密度低于4.5万株/667m^2。高于5.0万株/667m^2的蒜薹、蒜瓣产量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7.
刘有祥 《耕作与栽培》2003,(2):43-43,54
分析了优质玉米品种兴黄单89-2在2500株/667m^2,2750株/667m^2,3000株/667m^2,3250株/667m^2,3250株/667m^2,3750株/667m^2和400旧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下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最适种植密度是3250株/667m^2。  相似文献   

8.
仁怀中油杂1号适当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油杂1号在仁怀市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两年不同密度同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中油杂1号杂交油菜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单株移栽较双株移栽显著增产,单株移栽不同密度产量表现为:667m^2苛6500株>6000株>7000株>5000株>5500株>4500株>7500株>4000株>800株,经二次回归分析,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0.4439 0.4155x-0.03509x^2,极值为5921株/667m^2,167.4kg/667m^2,研究表明中油杂1号的适宜密度范围在4500-7500株/667m^2,肥田选下密度,瘦田选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勇 《耕作与栽培》2009,(3):45-45,4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超级稻新组合准两优527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影响显著。在低海拔区以1.8万穴/667m^2移栽密度产量最高,达770.05kg/667m^2,其次是1.6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位居第2,1.0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产量最低,为710.36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勇 《耕作与栽培》2009,(4):24-24,26
秋马铃薯不同播期及密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秋马铃薯播种期以9月2日,密度以5500株/667m^2为宜,A1B2产量最高,平均单产为1305.41kg/667m^2,A1B3产量住居第2,平均单产1236.331kg/667m^2,A3B1产量最低平均单产821.83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表明,不同施肥、不同密度对兴黄单892产量影响较大,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为4000株/667m^,施肥量为N27.2kg/667m^,P2O58kg/667m^,K2016kg/667m^。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及施钾肥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密度及施钾肥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处理A2B2最高,单产为2801.4kg/667m^2,其次是处理A3B3,单产为2641.32kg/667m^2,第3是处理A2B2,2626.31kg/667m^2,产量最低是处理A1B1,单产为2055.03kg/667m^2。经方差分析,马铃薯免耕栽培最佳种植密度为处理A2(5000株/667m^2),最佳施钾肥量为处理B3(2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移栽叶龄、密度规格强化栽培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采用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无差异,但其具有节水(20%~40%)、省工(2~3个)、节约用种(0.5kg/667m^),节省投支30~40歹己/667m^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凤冈县气候条件下,最适移栽叶龄为3.0~4.0叶,最适密度为5000~7000株/667m^。以3.0叶龄移栽密度5000株/667m^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70kg/667m^。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密度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脱毒甘薯在8001000m海拔区的最佳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以栽5000窝/667m^2产量2678.4kg/667m^2最高,其次是栽4000窝/667m^2产量为2537.6kg/667m^2;第三是栽6000窝/667m^2,产量2122kg/667m^2为最低。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分析讨论认为栽4000-5000窝/667m^2是甘薯一号在800-1000m海拔地区的最佳密度,可作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应用泰者.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冈优151采用旱育秧,设置了栽0.9万穴/667m^2,1.1万穴/667m^2,1.3万穴/667m^2和1.5万穴/667m^24个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1.3万穴/667^m2,基本苗6.5万株,产量达642.3kg,居第1位,栽1.2万穴/667m^2,基本苗7.5万株,产量639.3kg,居第2位,栽1.1万穴/667m^2,基本苗4.5万株,产量601.1kg,居第4位。建议海拔1000m以下的水稻主产区,中上等肥力稻田风优151移栽密度应考虑在1.3万-1.5万穴/667m^2,基本苗在6.万-8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超级稻天优998不同的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量等四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四元二次回归方程,经过试验及计算机寻优得出了超级稻品种天优998在宜州壤土田高产栽培模型的高、中、低方案及密度、氮、磷、钾最佳用量;高产方案的目标产量557.83kg/667m^2,插植基本苗(密度)53640株/667m^2,施纯N13.87kg,P2O53.99kg,K2O7.98kg/667m^2为宜;中产方案的目标产量543.97kg/667m^2,插植的基本苗为54237株/667m^2,施纯N12.48kg,P2O5 3.46kg,K2O 6.45k/667m^2为宜;低产方案的目标产量499.78kg/667m^2,插植的基本苗为54010株/667m^2,施纯N 10.43kg,P2O5 2.52kg,K2O 4.24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密度及氮磷钾施肥对兴海20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兴海201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兴海201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时兴海201产量的影响为:密度〉钾肥〉氮肥〉磷肥。经计算,初步确定兴海201产量大于584.01kg/667m^2的栽培方案为:密度为3700-3747株/667m^2、施氮量为11.7~13.5kg/667m^2、施磷量为5.9~6.9kg/667m^2、施钾量为9.8~11.3kg/667m^2。  相似文献   

19.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探索了化肥不同施用量对“渝黄一号”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尿素30~40kg/667m^2、普钙40kg/667m^2、氯化钾30kg/667m^2、硼砂1kg/667m^2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