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过去我省蚕茧生产基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八十年代初被迫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山区转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的蚕茧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蚕茧产量已超过解放后最高产量,种桑养蚕并已成为新蚕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当前又面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对我省新蚕区的生产和进一步发展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在目前蚕桑生产状况下,要稳定和巩固我省蚕茧生产基地,必须  相似文献   

2.
蚕茧市场管制与蚕业区域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建琴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05,31(3):321-327
构建蚕茧市场管制下的蚕业区域转移模型,解释了在其它地区蚕茧市场受管制的情况下,一个蚕茧市场不受管制的地区的蚕业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由此说明蚕茧市场管制是影响我国蚕业区域转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讲,是蚕茧市场管制限制了蚕业转移规律的发挥,影响了“东桑西移”战略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十五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为之瞩目。我省茧丝生产在省丝绸公司领导下,亦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八十年代中顺利地完成了蚕茧生产基地从珠江三角洲向粤北、粤西等新区转移,进一步促进了蚕茧生产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全省全年二化白茧化,这标志着我省蚕茧优质高产达到了新的水平,根本改变了我省历史上饲养多化蚕种,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蚕茧生产发展很快。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烘茧设备往往适应不了蚕茧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烘茧设备的潜力、有效地保全茧质,笔者在前人试验总结的基础上,于  相似文献   

5.
广东是全国四大蚕茧产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蚕茧产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人们对我省蚕茧产区的转移持不同的看法。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作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一、历史的回顾我省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全国各省、区中,我省发展蚕桑业得天独原,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可采桑养蚕7~8造。1922年前后是广东桑蚕生产的“黄金时期”,当时全省有桑地180多万亩,年产茧达7.5万吨,仅次于浙江居第二位,当时的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蚕茧基地建设工作,自1985年起实施“七五”计划以来,逐步由“三个转移”(分散向集中,平坝向丘陵,富区向贫区)正在向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经过5年来的实践证明:蚕茧生产走基地建设的路是正确的,它能按照自然生态区划和客观经济规律,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主攻单产,提高质量,组织实施“三提高”,以增强我省蚕茧生产的商品质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从而,把我省原料茧生产从自然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从“七五静期中全省已论证确立的24个基地县建设的效果看,蚕茧总产都在原基础上增  相似文献   

7.
我省桑蚕生产开始回升,蚕茧产量去年比上年增加7%,其中新区产茧量已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5%。这是桑蚕生产完成了从平原向山区转移后,桑地面积稳定,养蚕技术提高的结果,也是丝绸业体制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桑蚕生产在我省有着悠久历史,珠江三角洲地区尤为兴旺,1978年的产茧量占全省94.5%。但是,由于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桑蚕生产有急剧下降的趋势,直接影响着出口和国内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在欢庆建国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我省蚕桑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成就,将鼓励我们充满胜利的信心,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以更高速度的发展,为推动我省蚕桑生产,多产蚕茧争光。当前,我省蚕桑科学研究正处于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进程中,前景无可限量。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是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要求我省蚕茧产量在去年产量达到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多增产蚕茧,支援出口的需要,提供人民衣着用的更多的丝绸,为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今年要实现增产更多蚕茧的有利形势和有利条件是具备的。首先,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级党委和部门都会大力支持发展蚕桑生产,特别是广大蚕区的干部、群众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指引下,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是高涨的。同时,我们有了去年持续增产蚕茧的经验,各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 凉山州位于我国横断山区的东北部,界于川滇高原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形成独特的气候特征。大片区域宜桑宜蚕,有利于发展“三高”蚕业,被国内外蚕业专家誉为“发展蚕桑的宝地”,目前是我省主要的优质茧出口基地。笔者就本区域主要蚕区的气候特征与蚕茧生产的关系进行多年调查分析,发现本区域主体气候有利于蚕茧生产,但也同时存在着不利因素,并明显影响着蚕茧质量的提高,现就其气候特征与蚕茧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1.凉山蚕区的主体气侯和蚕茧生产 凉山地区从纬度上属北亚热带。但由于  相似文献   

12.
<正> 各地区行政公署,宝鸡市及主产茧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丝绸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发展蚕桑生产是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和丝绸出口创汇出现了同步增长的好势头。但由于我省蚕桑生产水平较低,加之蚕茧的收购和经营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蚕茧产量仍然不能适应需  相似文献   

13.
由于省委十分重视发展蚕桑生产,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这项事业发展的措施,近年来我省新栽桑园的面积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80、81两年新栽桑面积达7~8万亩,82年蚕茧产量超过10000担,创建国以来我省蚕茧生产的最高记录,按照这种发展速度,只要认真加强技术措施的贯彻,做好新桑园的肥培管理工作,我省的蚕桑生产将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国际国内丝绸市场行情很好,我省要比全国更好一些。全省桑蚕茧生产虽然持续五年增产,去年总产量已达到96.8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我省现有丝绸工业的缫丝设备仍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因此,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省蚕茧生产自“蚕茧大战”以来与全国的发展形势一样,其增产幅度每年都在12%以上。特别近几年发展更快,使蚕茧的供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但解决了历来广东原料茧不能自给的局面,而且每年要组织大量蚕茧外调,如此迅速的发展和转  相似文献   

16.
<正> 七○年代以来日本蚕业变成夕阳工业,正在走下坡路,世界蚕业中心正向我国转移,l986年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8.83%,产丝量占世界总量的48.89%,国内国外市场对蚕丝需求量将继续增长,我国蚕丝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六五期间,我省蚕桑生产不论数量与质量都处在全国先进行列,我省蚕茧总产量仅次于四川居全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桑园面积由1980年的76.5万亩增加到1989年的149.7万亩,增长近1倍,蚕茧产量由1980年的3.82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10.735万吨,增长近2倍。要使我省的蚕茧生产再上新台阶,其着眼点已不可能放在继续扩面上了。这是因为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我省又是粮食重点生产省,因此,为稳定粮食面积,蚕桑生产不可能仅依赖扩面的方法来增加蚕茧产量。当前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只有走内涵挖潜之路方是良策。作者分析了有关资料,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看,我省蚕业从内涵挖潜增产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省部分地区爆发蚕茧大战的现状,分析蚕茧大战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浙江蚕种业十年回顾及今后十年瞻望浙江省蚕种公司吴一舟一、前十年回顾我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已基本完成,经过3-5年的调整,到八十年代中期,我省蚕茧生产进入了历史上高速发展的十年。蚕茧生产的迅猛发展,使蚕业需求量大增,为浙江蚕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蚕茧生产是我省农村的重要骨干副业,丝绸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要使我省的丝绸产品经久不衰,争取多出口,多创汇,为国家多作贡献,首先要抓好蚕茧生产这个基础。其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广大蚕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