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施有机肥(O)、施氮肥(N)、施磷肥(P)、施氮磷肥(NP)、施有机肥和氮肥(ON)、施有机肥和磷肥(OP)及施有机肥和氮磷肥(ONP)等8个处理,采用样方法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6年和2007年,3种肥料混施处理(ONP)比对照盖度增加了7%,地上生物量均为最高。2007年施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生长季均比2006年显著增加。氮、磷肥和有机肥组合的处理(ONP)对增加高寒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的荒漠草原农牧交错带弃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和恢复年限对弃耕地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对干旱的四子王旗和相对湿润的武川县,荒漠草原弃耕地分别种植中间锦鸡儿和苜蓿有利于地带性植被恢复演替,可增加草本群落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四子王旗和武川县弃耕地总的物种数、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和一、二年生草本物种数呈减少趋势,地带性优势物种在群落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植物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了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递减趋势。在荒漠草原合理的人工干扰有利于弃耕地的植被恢复,弃耕地的植被恢复演替是个漫长的过程,弃耕地的再利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地补播豆科牧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地补播是一项重要的草地改良措施。特别是在以禾本科草为主的天然草地上补播豆科牧草,能提高产草量,改善草地群落的营养成分,提高草地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然而此项措施并未有效地运用于实践,补播技术和草地群落稳定性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论述了天然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关于品种选择、补播方式、补播时间等补播技术问题,对补播豆科牧草后天然草地的产草量、牧草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进行阐述分析,并从豆-禾牧草种间竞争和共存角度对补播后草地群落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天然草地补播豆科牧草时应选择适宜的补播技术,并以种间竞争和共存理论为指导来提高补播群落的稳定性,实现草地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青南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丹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284-285,293
研究了青南地区“黑土滩”退化过程中植被组成、群落综合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产量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植物根系逐渐减少,草土比的比值明显减少,比值由轻度退化类型的1:5左右演变到极度退化类型的1:400左右。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空前挑战,为增强青藏牧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合理利用高寒草地资源,减少天然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牧民收入和生计韧性。本研究团队承担实施了农业农村部(MARA)-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研究,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实施牧民参与式的春季休牧和免耕补播等天然草地管理技术,监测草地植被多样性和生产力,通过卫星影像计算了研究区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对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产生的社会影响、满意度和牧民经济情况进行调查的任务。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试点和调查在默勒镇取得了丰富成果,草地生产力在春季休牧和免耕补播下分别提高了34.1%和50.0%,2种恢复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草地植被多样性,NDVI显示恢复措施下的植被长势要好于对照地,此外,牧民对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的满意程度达88.6%,实施管理技术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项目户牧民的收入,当地约80.0%的牧民的科学素养都有所提高。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和绿度覆盖,并且可以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生活环境,提高牧民科学素质,增强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从而助力牧区振兴。  相似文献   

6.
李莉  李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87-91
草地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草地退化、荒漠化治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2000—2010年MODIS的MODl3Q1数据产品,根据草地退化的研究需要,把草地植被覆盖度作为遥感监测指标,对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州地区10多年来草地退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1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滑动平均值做"基准",得出2002—2010年阿坝、凉州、甘孜三州草地共退化约698718.75 hm2。且近十年来草地整体退化面积呈上升趋势,草地退化情况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民勤荒漠草地盐生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特征,为民勤荒漠草地保护、生产力的恢复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民勤盐渍荒漠草地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5月、7月和9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2个群落的组成及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民勤荒漠草地盐生植物群落灌木层伴生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盐爪爪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7月份最大;芦苇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9月份达到最大。从5月到9月份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草本层伴生种组成随季节变化不大,盐爪爪群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盖度和冠幅7月份最大;芦苇群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盖度和冠幅逐渐增大,9月份植物种最多、盖度和冠幅最大,结构变得复杂。这主要是由于民勤盐渍荒漠草地气候特点、植物自身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的立地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旨在采用微灌技术对环湖区混播人工草地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的观测研究,探索环湖区人工草地对灌溉条件响应,为环湖区混播人工草地管理和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光伏扬水系统进行微喷灌节水灌溉试验,调查群落结构,计算地上和地下植物量。研究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灌溉区大于对照区;水分充足条件下能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而干旱有利其根部的发育;灌溉可有效提高环湖区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产量。可见水分的增加抑制了退化草地指标种生长,有利于草地恢复,环湖区人工草地对灌溉条件具有较好响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参考林分”(C0)、“林果草+水平沟”(C1)、“乔灌草+竹节沟”(C2)、“油茶+等高草带”(C3)和“未治理地”(CK)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后,其中C1 和C2 措施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比未治理地CK增加了51.87%和52.90% (P<0.05),达到C0 措施的48.42%和48.75%。然而,C3 措施未显著影响总有机碳含量,仅为C0 措施的29.32%。C1 和C2 措施的微生物量碳、冷水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比CK措施增加了49.91%~78.77%、43.15%~91.11%和28.17%~108.36%,达到C0 措施的67.01%~89.47%、35.65%~57.95%和32.88%~39.21%,而C3 措施的微生物量碳和冷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略为减少,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加了29.87%。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微生物量碳、冷水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介于1.91%~4.73%、0.76%~2.49%和4.11%~8.16%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退化雷竹林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为目标,在竹林林分结构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位调查方法研究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的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退化雷竹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立竹密度过大,立竹平均胸径偏小;退化雷竹林各年龄立竹的器官平均含水率较生长正常雷竹林的高;退化雷竹林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比例最高,枝、叶生物量比例分别是秆生物量比例的23.10%、27.32%,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加,秆生物量比例下降,枝、叶生物量比例提高;退化雷竹林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下降,是生长正常雷竹林的69.49% ;退化雷竹林秆、枝、叶和地上部分总的相对生物量显著降低,分别为生长正常雷竹林的67.53%、55.26%、58.62%、63.74%。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变化对牧草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牧草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0 年内蒙古地区30 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1983—2009 年8 个牧草观测站牧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模型、迈阿密模型对内蒙古3 个不同类型草原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气候及牧草生产潜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内蒙古草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偏少,使得暖干化趋势显著,且有发展态势。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空间上由东北到西南逐步递减,3类典型草原气候生产潜力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别为4490~6180、4100~6000、420~5000 kg/hm2;气候资源利用率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别为39.2%~79.0%、28.9%~66.3%、21.2%~38.7%,尚有潜力可以开发。降水量对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均具有正效应;气温对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不同草原类型区存在差异,气温对草甸草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均具有正效应,气温对位置偏南地区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形成负面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协同作用对内蒙古草原区牧草气候生产潜力产生影响。总体上,降水量是限制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因子,对牧草气候生产潜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Taking natural grassland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 Mountain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grassland in multi-year enclosure(20 years), one-year enclosure, control areas(natural grazing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verage and height of the enclosure sample pl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grazing area(P <0.05); mean aboveground biomass of grassland: multi-year enclosure(316.58 g/m~2) > one-year enclosure area(299.07 g/m~2) > multi-year enclosure control area(254.39 g/m~2) > one-year enclosure control area(187.37 g/m~2); belowground biomass: multi-year enclosure(2,906.90 g/m~2) > one-year enclosure area(2,587.26 g/m~2) > multi-year enclosure control area(2,378.93 g/m~2) > one-year enclosure control area(2,029.17 g/m~2); mean aboveground biomass of natural grassland was 263.60 g/m~2, mean belowground biomass 2,225.56 g/m~2; ratio of belowground biomass to aboveground biomass varied between 6.79 and 12.90, distribution of belowground biomas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 each plo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 Enclosure was favorable for improving the coverage and biomass of natural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准确了解草地牧草生长状况,利用EOS/MODIS遥感资料结合地面同步调查数据,分析锡林郭勒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草地类型NDVI和草地生物量的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S曲线回归估产模型测算的草地生长季逐月牧草产量能较好地反映其生长状况变化,体现了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其中,草甸草原牧草生长季NDVI和牧草平均估产产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08~0.560和39.8~168.6g/m2(干重),峰值出现在8月;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季NDVI和牧草平均估产产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94~0.480和33.7~146.2g/m2(干重),峰值出现在7月;荒漠化草原牧草生长季NDVI和牧草平均估产产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30~0.185和10.0~29.8g/m2(干重),峰值出现在7月。  相似文献   

14.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self-pressure sprinkler irrigation technology to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grassland in alpine arid areas,three treatments including fenced grassland(FG),fencedirrigated grassland(FA),and free grazing grassland(CK) were compared in respect of primary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coverage of FA was only 35.96% higher than that of FG and 152.69% higher than that of CK;the plant height of FA was only 76.71% higher than that of FG and 155.77% higher than that of CK;the productivity of the community in FA was only 24.10% higher than that of FG and 110.00% higher than that of CK.It indicates that the self-pressure sprinkler irrigation technology has certain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potential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grassland in alpine regions and can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in Tibet.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不施氮肥)、Urea(尿素)和Urea+Nitrapyrin(尿素+氯甲基吡啶)3个处理,重复4次,分别于2012和2013年研究了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随水滴施能增加棉株的生物量、吸氮量及产量,使植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吸氮量较单施尿素分别提高4.1%~5.1%、4.3%~4.4%,皮棉产量提高4.1%~4.4%;其中,茎、叶、蕾花铃的生物量较单施尿素分别增加2.7%~4.5%、14.9%~16.2%和2.5%~3.9%,吸氮量则分别提高0.4%~1.1%、12.2%~16.3%以及2.9%~3.4%;氯甲基吡啶的添加能提高棉田氮肥利用率11.5%~12.5%。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促进滴灌农田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谢家沟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草地群落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侵染特征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了4种典型草地(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与AM真菌的侵染状况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典型植物均能被AM真菌侵染,草原化荒漠、草甸草环与草原换位置、山地草甸的平均菌根侵染率分别为79.90%、89.04%、85.93%和68.66%,草甸草原是侵染状况最好的草地类型。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AM真菌侵染呈正相关关系,盐分和p H与AM真菌侵染为负相关关系,但土壤总盐含量在2.1 g/kg左右时侵染率、侵染强度最高。自然条件下土壤因子与菌根的侵染及发育状况密切相关,土壤养分的高低制约着AM真菌侵染强弱,有机质和盐分是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刘宪斌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345-348
为探讨大气氮沉降对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模拟大气氮沉降的方法对试验小区进行施N处理,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刈割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土壤微生物量C、N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的趋势;在刈割和施N的交互作用下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量C、N的含量。不同施N水平能降低草原植被根系生物量、促进土壤酸化。施N量为20g N?m-2?a-1时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抑制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