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幼虫、稚虫和成虫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方格星虫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稚虫和成虫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6.46%、66.40%和74.8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1%、2.65%和2.9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0.89%、18.88%和7.86%,总糖含量分别为8.35%、5.81%和5.62%,水分分别为93.54%、89.04%和85.95%。随着方格星虫的生长发育,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粗灰分、总糖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在一定的阶段内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3个生长阶段甘氨酸(Gly)和组氨酸(His)分别为2.90%、6.94%、5.57%和1.15%、1.51%、1.48%,在幼虫到稚虫阶段均显著增加(P〈0.05),成虫阶段Gly显著降低(P〈0.05),His则保持相对恒定。3个生长阶段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1.98%、27.56%和32.61%,差异显著(P〈0.05),成虫最高;稚虫呈味氨基酸(DAA)/TAA最高,为58.76%,幼虫和成虫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在26~30℃和盐度18~22下,研究了每千克干等氮等能基础饲料中添加0、4、8、16、32mg和64mg蛋氨酸铜的饲料(铜实际含量为2.7、7.5、11.2、19.8、30.4mg/kg和52.1mg/kg)对体质量(18.46±0.11)mg方格星虫稚虫的质量日增加、组织铜含量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基础饲料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鱼油为脂肪源,含粗蛋白44.25%,粗脂肪9.23%,灰分9.64%,能值为19.71 MJ/kg。56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铜水平显著影响方格星虫稚虫的质量日增加、体壁铜含量、虫体铜含量(P0.05)。稚星虫的质量日增加随饲料铜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随后趋于平稳。饲料铜水平为7.5、11.2、52.1mg/kg时,稚虫的质量日增加差异不显著;当饲料铜含量为11.2mg/kg时,稚星虫质量日增加达最大值(0.68±0.04)mg/d。稚星虫的体壁铜含量和虫体铜含量均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当饲料铜含量为52.1mg/kg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组稚星虫体腔液铜含量为2.32~4.53μg/g,与消化酶活性一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质量日增加和饲料成本考虑,建议方格星虫稚虫饲料铜水平的添加量为7.5~11.2mg/kg。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 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方格星虫稚虫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8.36%组星虫体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18.36%组星虫的体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方格星虫稚虫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9.31%时,但是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8.70%.  相似文献   

4.
水温18.5~20℃下,采取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10、15、20、25、30和35盐度下3种规格[干质量(0.220±0.000)、(0.489±0.002)g和(0.899±0.002)g]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盐度、规格均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在盐度10~25时,3种规格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增加而增大,盐度25时达到峰值后,随着盐度增大而减小。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在相同盐度下,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且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干质量符合y=amb模型。盐度10~35时,可口革囊星虫的氧氮比值为5.947~25.246,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可口革囊星虫对海水盐度耐受力的实验表明,不同个体星虫对盐度的耐受力没有显著差异,三组平均成活率均大于90%.可口革囊星虫存活的适宜海水盐度范围为10~35.本实验结果发现该种对低盐海水适应性很强,验证了该种的自然分布和生态习性.测定113条星虫体重与体壁干湿重关系,其直线回归分别为y=0.2819x-0.0142(R2=0.9529)、y=0.1886x 0.0028(R2=0.9891).  相似文献   

6.
可口革囊星虫对温度、盐度的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ma esculenta)属星虫动物门、革囊星虫纲、革囊星虫目、革囊星虫科、革囊星虫属,是我国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岛、福建、浙江沿海,有些地方的潮间带栖息密度较大[1-2]。可口革囊星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加工成品“沙虫干”是著名的海产珍品之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做成“土蒜冻”制品具有滋阴降火、补肾益智、泻火的功效[3-4]。目前,有关可口革囊星虫的生物学基础资料较少[5-7],笔者探讨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影响,从而为可口革囊星虫的人工养殖和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相同海域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营养组成的异同,比较了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和基本营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滩涂和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脂肪酸总量相近(P0.05)。滩涂和池塘养殖星虫的C22:0、C20:3(n-3)、C16:1、C18:2(n-6)、C23:0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作为硅藻脂肪酸特征的C16:1(n-7)/C16:0比值和C20:5(n-3)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池塘养殖的方格星虫谷氨酸(Glu)、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滩涂养殖(P0.05),而必需氨基酸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养殖方格星虫体壁和沉积物中的钾(K)、钠(Na)、镁(Mg)、钙(Ca)、硒(Se)含量均高于滩涂养殖方格星虫相应体壁和沉积物中的含量(P0.05),而且2种养殖方式下的方格星虫体壁K、Se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沉积物中的含量(P0.05)。综合分析表明,相同海域不同养殖方式并不会显著影响方格星虫的基本营养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但是对于Glu、总氨基酸以及C22:0、C20:3(n-3)、C16:1、C16:1(n-7)/C16:0比值和C20:5(n-3)等具有影响。方格星虫对K、Na、Mg、Ca、Se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而对于铁(Fe)、锌(Zn)、锰(Mn)、铜(Cu)、铅(Pb)、铬(Cr)、镉(Cd)、钴(Co)等元素无明显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为39.20±0.24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9种等能微颗粒饲料56d,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5.47%时,稚星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蛋白水平为46.79%;对稚星虫体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稚星虫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64.85%组稚星虫体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64.85%组稚星虫的体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25.21%、29.87%、35.03%和40.67%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79%。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重为15.49±0.03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投喂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作为饲料糖源的7种等氮(45%蛋白)等脂(9%脂肪)饲料56d,研究饲料中的糖源对稚星虫生长、成活率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糊化玉米淀粉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糖源处理组(P<0.05),而饲料中糖源对稚星虫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体组成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糖源对稚星虫的体水分和体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葡萄糖处理组方格星虫稚虫的体水分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土豆淀粉组(P<0.05),其他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葡萄糖处理组方格星虫稚虫的体粗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糊化及非糊化淀粉组(P<0.05).不同糖源对稚星虫的体粗脂肪含量及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稚星虫对大分子糖类(淀粉)的利用能力显著优于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另外,玉米淀粉预糊化显著提高了方格星虫稚虫对玉米淀粉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隶属星虫动物门、革囊星虫纲、革囊星虫科,俗称海丁、沙虫等,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栖息于潮间带营穴居生活,体柔软呈蠕虫状、长圆筒形,最大体长约15厘米。可口革囊星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常加工成"沙虫干"和"土笋冻"等海珍品,具有滋阴降火、补肾益智的功效,被誉为"动物洋参"及海中的"冬虫夏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据研究,星虫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