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茶艺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性,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高校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继而探讨了高校开设茶艺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伟 《福建茶叶》2016,(10):217-218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茶文化的外延非常广泛,其中最容易被人们认知的是茶艺,它是一种实用性非常高的技能,同时也具有文化、美学等多元化特征。在高校开展茶艺社团对于我国茶艺文化的传播以及茶艺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本文对大思政视阈下高校茶文化育人的价值及育人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大思政和茶文化内涵,然后介绍了大思政视阈下高校茶文化育人的价值,且提出了在思政课堂中渗透茶文化、开设有关茶艺文化的课程、注重校园茶文化氛围构建、创新茶文化传承教学模式、利用社会服务平台实现育人这几个育人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大学生学习的另一个课堂,图书馆发挥着传播知识、信息交流的重要功能。在新时期下,图书馆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加强建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内开设茶艺室就是图书馆改革的新思路。在高校图书馆内开设茶艺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使图书馆提高了精神内涵,增添了文化气息。而在当今,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各种社会风气影响着大学生的品质培养。在高校开设茶艺室,不仅传播了我国的茶文化,也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设茶艺室的意义,以及我国高校开设茶艺室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宣传、推广与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借助它的自发性等特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样的传承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本文将以高校茶艺社团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高校茶艺社团在中华茶文化传承方面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茶艺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茶文化的代表形式,茶文化在我国很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酒店领域也逐渐开始引入茶文化,茶艺作为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酒店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高等院校酒店专业,已经开设了相关茶艺课程,茶艺对酒店管理本科学生素质提升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酒店管理本科为内容,对茶艺提升学生素质的相关路径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并可以通过考取茶艺师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基于此,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探索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作为象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内容,其中蕴含的"怡、和、真"茶道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维、修养、人格培育具有良好的助益之效,故而,以高校校园为载体,加强中国茶文化的宣传及推广,是推进当代高校学生人文道德素养建设的关键渠道。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知识文化培养的第二课堂,承担着集存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内开设茶艺室,对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茶的自然属性之外,更吸收凝聚了我国儒释道三家文化精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传统茶文化体系,至今在对人们的道德品质教育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的高校中,以各类兴趣为支撑而成立的学生社团,是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社团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对高校建设通俗和高雅并存的立体式校园文化体系,有着至关的重要作用。通过组建茶艺社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在道德品质方面对学生们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是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其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弘扬传播茶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为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与岗位就业等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是必要的。本文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从茶艺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茶艺课程的设计、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课程教学等内容,以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茶艺课程教学体系,辅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叶之乡,由茶所衍生的茶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传播茶文化,很多高校都对留学生开设了茶艺课,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茶词汇的教学上。教师应该重视茶词汇教学这一环节,从茶艺课中的茶词汇特点出发,结合留学生的茶词汇习得障碍,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感知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传播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杨海宁 《福建茶叶》2022,(4):221-223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资源丰厚,历史悠久.面向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听障学生开设茶艺选修课,既能辅助听障学生的专业教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但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课时设置等问题,目前高职听障学生茶艺选修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高职听障学生开设茶艺选修课的意...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的精髓,高等学校可以通过茶艺社团,既可以让大学生发现深蕴其中的高雅,从而得到精神世界美的享受,感受到中华传统的魅力,也可以走进社区,通过茶艺社团的社会实践,引领居民领略艺术的美好,让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广泛开设,茶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茶艺,喜欢茶,这对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热爱茶艺课的基础,结合茶艺教学的现状和近十年来茶艺课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本文以茶艺课程为切入点,探讨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在中华大地上孕育而生的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内涵深厚、包罗万象、充满智慧和启迪,虽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其蕴含的丰富价值与高校思政教育始终坚持的以生为本、培育人才、筑心立魂、立德树人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资源。文章试图通过探究"课程教学改革"、"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互联网+思政"等路径,把茶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在文化自信、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就业创业观念转变、健康生活理念塑造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文化本身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道德感知与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因此,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思政课堂便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创新的价值。在高校课堂上开设茶文化专题讲座、展示茶艺表演、组织茶园观光,都能将中国茶文化的德育价值和文化熏陶传播到大学生之中。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拓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二者都将产生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培养中,引入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礼仪进行培养,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本文结合“三进一融”的育人模式,对茶艺社团在高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茶艺活动中对礼仪素养的要求,同时结合这些要求对茶艺社团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文明礼仪进行了探究。期望通过这些措施实行可以给高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带来实质性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课程构建,但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专业课程内容重叠、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艺术类课程不完善等等主要问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尝试从茶叶视阈来丰富、完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开设茶文化公共课,以及茶艺表演必修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茶文化社团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弘扬茶文化、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高校需要重视茶文化社团建设工作,并引导大学生群体提升茶文化社团建设工作成效。本文在对高校茶文化社团建设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高校支持与社团成员主体性的发挥两个方面,对高校茶文化社团建设路径做出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习静  林龙 《福建茶叶》2016,(7):292-293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精髓在于人际之间、内外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我国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不谋而合。本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的本质,指出茶文化究其根本是一种典型的和谐文化,而后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内心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论证了茶文化与和谐校园之间的有机关联,最后围绕中华茶文化精神,针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打造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人际之间友好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