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光质果袋春夏季节套袋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分析透过5种不同果袋的光质组成,并以"东圣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5种果袋果穗套袋处理对果实发育的微环境、鲜重增长率、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及生理病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套袋后,袋内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光质组成中400 nm以下的短波紫外光减少,红膜袋内400~600 nm的光锐减;相对湿度普遍提高;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套袋后,番茄果实鲜重增长率、硬度、果形指数、单果重和穗果重均无显著变化;果实着色提早,成熟整齐度高;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鲜膜袋处理的果实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红膜袋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降低,白膜袋处理的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套袋后,番茄果实畸形果、穿孔果、脐部黑疤发生率降低,但裂果率提高,果梗容易增粗。春夏季节套袋有利于番茄果实发育和着色,袋材首选紫膜袋,次选白膜袋。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在庆阳市种植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丰富庆阳市日光温室栽培小果型西瓜品种资源。引进了13个国内外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了试种,并对各引进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形态、果肉风味和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个参试品种生长特征及果实品质差异显著,其中鼎优美颜中心糖含量最高,达143.3 g/kg;红小玉的边糖含量最高,为123.3 g/kg,且中心糖与边糖差最小。综合分析,鼎优美颜与红小玉果型精致小巧、果皮薄、果肉脆甜多汁、纤维含量少,可作为日光温室栽培种在庆阳市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与树体不同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为减轻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和改善果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以10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不同内裂程度类型(分正常果HF、轻度内裂果SlF、重度内裂果SeF 3种类型)的果皮、果肉、对应枝条和叶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以及果实外观与内在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内裂程度各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含量与果实质量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塔罗科血橙枝条氮含量高低顺序为SlF>HF>SeF,磷含量SlF>SeF>HF,钾含量HF>SlF>SeF;不同内裂类型的叶片和果皮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肉氮含量SeF显著低于SlF和HF,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内裂类型塔罗科血橙的枝条、叶片、果皮的钙、硼含量高低顺序规律相同,均为HF>SlF>SeF;果肉钙含量HF>SlF>SeF,而果肉硼含量SeF>SlF>HF。单果重和果皮重大小顺序均为HF>SlF>SeF;随着果实内裂程度的增加,果面颜色逐渐变黄,果皮逐渐变薄,硬度逐渐降低,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初步结果显示,正常果与内裂果的钙、硼含量及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差异,果皮中钙、硼含量高的果实不容易发生内裂,但果肉硼含量高的果实内在品质稍好。钙、硼等营养水平是否影响塔罗科血橙果皮、果肉等相关酶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果胶含量、果皮强度与延展性等,还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钙、硼等营养元素调控研究,为科学合理调控塔罗科血橙不同器官组织的钙、硼等营养水平以及减轻果实内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柑桔皱皮果与果皮及其细胞壁矿质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 1 7甜橙、红江橙及红江橙正常果与皱皮果、红江橙阴面果与阳面果的果皮及其细胞壁N、P、K、Ca、Mg的含量进行了分析 ,探讨这些矿质元素与柑桔成熟期皱皮果形成的关系。结果发现红 1-7甜橙皱皮果发生率较低 ,仅为 7.34% ,而红江橙皱皮果发生率高达 28.06% ;皱皮现象 86%以上出现在果实的阴面果皮。果皮N、P含量与柑桔皱皮果的形成没有相关性 ,K在皱皮果中的含量比正常果高 ,而在阳面果皮比阴面果皮高 ;Mg在皱皮果和阴面果皮及其细胞壁的含量都比在正常果和阳面果皮稍低 ,但Mg的含量与皱皮果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Ca在正常果和阳面果皮及其细胞壁的含量都明显高于皱皮果和阴面果皮 ,皱皮果率与Ca的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玉露香、红香酥、五九香和锦丰等4个梨品种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梨果品质、矿质营养及贮藏期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除红香酥外)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不套袋果(P0.05),而硬度高于不套袋果,对果实单果重的影响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且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黄内黑纸袋对锦丰和五九香梨梨果品质的下降作用较塑料膜袋对玉露香和红香酥梨高。调查同时发现,套袋显著增加了五九香梨果实冷藏期虎皮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玉露香梨病果率。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适宜采摘期确定及其贮藏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其适宜采收期。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采用未浸果和浸果(氯吡脲10 mg/L)处理,监测了谢花后9~128 d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6个不同采收期下贮藏期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贵长’猕猴桃果实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谢花后9~23 d)、缓慢生长期(谢花后23~100 d)和平缓生长期(谢花后100~128 d)。‘贵长’猕猴桃果实在生长期内,硬度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干物质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逐渐增加,总酚和黄酮含量变化呈波动增加。10 mg/L氯吡脲浸果明显提高了‘贵长’猕猴桃果实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降低了生长期果实的硬度;且能增加生长期和贮藏期果实干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滴定酸、总酚和黄酮含量,提高谢花后58~128 d和贮藏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但加速贮藏期糖高峰出现和可滴定酸损失,降低了贮藏性能。早采或晚采以及10 mg/L氯吡脲浸果均可加速‘贵长’猕猴桃果实的软化、硬度降低、质量和营养物质的损失,极显著地(P0.01)增加果实腐烂率。‘贵长’猕猴桃较适宜的采收期为谢花后125~132 d,即干物质达16.5%~17.5%、可溶性固形物达6.5%~7.5%间采收。该研究可为猕猴桃优质生产及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四种特色品种小苹果采后生理及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四个特色小苹果品种采后生理品质及质地变化规律,为制定特色小苹果最佳贮藏货架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该研究以‘龙丰’‘金红’‘塞外红’‘乙女’4个特色小苹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0±1)℃条件下放置14 d,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乙醇和乙醛含量、乙烯释放量)以及穿刺参数(果肉硬度、果肉做功、破裂力、屈服力)和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参数(脆裂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苹果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随贮藏时间不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小,其中‘龙丰’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均较低,常温贮藏性能优良;‘塞外红’刚采收时品质高,但在常温贮藏期间,硬度下降最大,品质下降较快,常温贮藏性能较差。‘金红’和‘乙女’硬度、维生素C含量下降也较大,且‘金红’和‘乙女’果实的乙醇、乙醛含量出现峰值,而其他小苹果的乙醇、乙醛含量均大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不同品种小苹果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出现一个呼吸高峰,‘龙...  相似文献   

8.
沙地桃品种果实物候期和果实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桃果实品质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全面了解不同桃品种在光热资源充足的沙漠边缘地区的栽培表现,为同类区域桃树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桃果实糖分积累的理论,以6个桃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品质指标测定,比较这6个桃品种在武威沙地栽培条件下的物候期和果实品质表现。结果表明,6个桃品种在武威沙地栽培,果实发育期92~174 d。不同桃品种单果重97.35~269.68 g,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寿桃、雨花露、夏甜、中桃5号、红油桃4号、瑞光27号。果实着色由深到浅依次为瑞光27号、中桃5号、红油桃4号、夏甜、雨花露、中华寿桃。不同桃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2.8~150.0 g/kg,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为80.48~127.34 mg/g,甜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雨花露、夏甜、红油桃4号、中桃5号、中华寿桃、瑞光27号。不同桃品种苹果酸含量为0.85~3.22 mg/g,柠檬酸含量为0.27~2.77 mg/g,总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红油桃4号、中桃5号、瑞光27号、雨花露、中华寿桃、夏甜。可见,雨花露、夏甜、红油桃4号、中桃5号、瑞光27号这5个桃品种在武威沙地栽培时均能正常成熟,且果实品质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樱桃品种果实品质因子主成分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研究不同品种甜樱桃果实品质指标差异,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从而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甜樱桃品种。以24种甜樱桃果实为材料,测定其11项品质指标(单果质量、硬度、可食率、出汁率、p H值、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花色苷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模糊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甜樱桃品种各项指标存在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与维生素C之间,可食率与出汁率、可滴定酸之间,花色苷与p H值、可滴定酸之间,总糖、还原糖、糖酸比与p H值之间均呈及极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提取了甜味、口感、抗氧化、可食、质量5项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48%,包含了大部分指标信息,因此筛选总糖、出汁率、维生素C、可食率、单果质量作为评价甜樱桃的关键指标;利用PAST软件绘制各品种在5个主因子的分布状况,并对品种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得分排名前10的樱桃品种依次为"Red"(0.70)、"早露"(0.63)、"红蜜"(0.60)、"彩玉"(0.47)、"秦樱一号"(0.44)、"S2S1"(0.38)、"早大果实生"(0.35)、"13-33"(0.28)、"明珠"(0.13)、"秦林"(0.07);对11个分析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综合品质表现排名前10的品种分别为"Red"(0.642)、"红蜜"(0.566)、"早露"(0.545)、"明珠"(0.524)、"彩玉"(0.521)、"秦樱一号"(0.512)、"秦林"(0.501)、"美早"(0.491)、"S2S1"(0.482)、"早大果实生"(0.470),以上结果一致表明"Red"、"早露"、"红蜜"、"彩玉"、"秦樱一号"、"S2S1"、"早大果实生"、"明珠"、"秦林"等9种樱桃综合品质较其他15种樱桃更优,其中"Red"樱桃品质最优,可作为樱桃资源开发利用、育种及品质改良的原材料。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该试验初步确定排名前9位的樱桃优良品种,为樱桃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对蟠枣(‘京沧1号’)缩果病发病率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叶面肥处理蟠枣缩果病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对蟠枣果实外观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显著降低,蟠枣果实产量、商品率分别较清水(对照组)提高8.73%~27.21%和3.53%~17.94%;除硫酸锰、四硼酸钠、富瑞朋流体硼叶面肥处理外,其他处理蟠枣果实硬度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果实色差参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积累有积极影响。整体看来,氮元素叶面肥对降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提高蟠枣果实商品率、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作用显著,锰元素对提高蟠枣果实产量、硬度、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作用显著,钾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整体作用效果不明显,硼元素叶面肥对提高蟠枣产量,增加蟠枣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作用效果明显。因此,该结果可为蟠枣缩果病防控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优良杏品种库车小白杏和树上干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选择最佳采收成熟度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小白杏和树上干杏的3个成熟度果实品质研究,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总糖、果胶、还原糖、总酚、纤维、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2个杏品种3个成熟度总糖、维生素C、总酚、硬度、SSC、纤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简称桂1)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开口效果变化规律,确定开口带壳果加工的最适采收期,本试验以Ⅰ(8月20号)、Ⅱ(8月30号)、Ⅲ(9月9号)、Ⅳ(9月19号)4个采收期(正负误差1 d)的澳洲坚果果实为材料,测定开口合格率、离壳率、完整果仁率、脂肪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再对内含物指标及开口效果指标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采收期澳洲坚果的开口合格率在98.57%以上,离壳果率在55.67%以上,完整果仁率在75.67%以上,蛋白质含量在8.52 g·100g-1以上,总糖含量在2.92 g·100g-1 以上,脂肪含量在76.23 g·100g-1以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在72.14以上。尽管采收Ⅰ期澳州坚果的完整果仁率不如其他采收期,但其果实品质指标与其他采收期无显著差异,果实开口合格率、离壳率较其他采收期好,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因而认为在采收Ⅰ期采收桂1澳洲坚果果实最适于开口带壳果加工。本研究为确定澳洲坚果桂热1号果实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分析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特性,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建立蓝莓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蓝莓品质合理评价和优良蓝莓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以26个高丛蓝莓品种果实为材料,测定其11项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糖酸比、维生素C质量分数、花色苷质量分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个蓝莓品种的11项果实品质性状中糖酸比、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单果质量和花色苷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3.67%、32.25%、30.84%和28.48%。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花色苷质量分数和果实硬度可作为评价蓝莓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依据各品种的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得分排名前10位的蓝莓品种依次为‘大果蓝金’‘莱格西’‘公爵’‘日出’‘维口’‘蓝片‘早蓝’‘蓝丰’‘爱国者’‘红利’,研究结果为大连地区蓝莓品种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冬枣生长期果实的品质,研究了生长期冬枣树经HarpinXoo蛋白喷施处理后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arpinXoo蛋白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冬枣果实的单果质量、硬度、糖酸比、总糖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以及降低病虫裂果率。喷施HarpinXoo蛋白处理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分别提高了18.99%和20.26%以上,病虫裂果率降低了59.67%以上;到10月上旬的冬枣收获期,HarpinXoo蛋白处理的果实糖酸比以及总糖和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83.15、33.26%和4.76mg/g,而喷施清水对照分别仅为48.36、20.31%和3.41mg/g。而且喷施HarpinXoo蛋白能够良好地保持冬枣果实的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率和总酸质量分数。冬枣树生长期喷施HarpinXoo蛋白后显著提高了冬枣外观和口味品质。HarpinXoo蛋白的适宜施用质量浓度是20μg/mL。研究结果为冬枣生长期的果实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天水市甜樱桃果品质量,以瑞德、含香、布鲁克斯、福晨4个甜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引种观察。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天水均为6月上旬成熟期,果实形态特征各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带皮)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供试品种均适宜在天水市栽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蓝莓果实质地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蓝莓果实质地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物性分析仪整果穿刺和质地多面分析法对22个蓝莓品种的果实质地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蓝莓果实质地品质优劣评价模型,对22个蓝莓品种的果实质地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代表蓝莓果实质地品质的10个质地参数均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品种间果皮破裂距离、果皮脆性、果皮韧性、果实硬度、粘附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差异较大,果皮强度、弹性和内聚性差异较小。蓝莓果皮破裂距离与果皮强度、果皮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脆性与果皮韧性、果皮破裂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硬度与果实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咀嚼性与果实硬度、粘附性、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回复性与内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蓝莓果实质地品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筛选出综合评价蓝莓果实质地品质的核心指标:果实硬度、果皮脆性和果实回复性。果实质地品质优良的参评蓝莓品种依次为大粒蓝金、克瑞顿、布莱登、陶柔、夏普蓝、莱格西、奥尼尔、泽西、米德、双迪。本研究结果为高品质蓝莓品种选育和良种采后储运、加工及销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期对苹果常温贮藏品质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通辽地区的‘塞外红’苹果为试材,研究了生长发育期在116~134 d内的3个采收期果实常温(20±1)℃贮藏品质和软化衰老的变化,以确定‘塞外红’苹果的最佳采收成熟度和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升高,种子颜色逐渐变褐到全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采收期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逐渐下降,从采收到贮藏结束,采期Ⅰ果实的硬度一直保持最高,采期Ⅱ保持了果实较高的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采期Ⅲ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一直保持最高。结果还表明,采期Ⅰ的果实常温贮藏期间虽然具有较高的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而且抑制了可溶性果胶的生成,推迟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延缓了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但果实的外观色泽、口感和风味相对较差;采期Ⅲ的果实丙二醛和乙醇含量积累较多,果实衰老快。综合分析,采期Ⅱ的‘塞外红’苹果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外观色泽和贮运性能。因此,建议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的采收期以9月5—10日为宜(可适当晚采1~2 d),采收成熟度参考标准为:果实生长发育天数123~128 d、果肉硬度11.0~11.5 kg/cm^2、SSC≥16.5%、种子的颜色3/4左右变褐、淀粉染色为4.5级左右。  相似文献   

18.
磷、钾营养对柑桔果实产量、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采用田间试验以柑为材料研究了连续4年施用磷、钾肥后对柑桔果实的产量、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肥,尤其磷、钾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柑桔果实的单果重和产量,以及采收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柑桔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烂果率,减缓糖分、酸度和Vc含量的下降。磷钾营养对于提高柑桔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贮藏过程中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浩  杨倩雨  李志强  苏淑钗 《核农学报》2022,36(6):1089-1099
为了明确不同成熟度油橄榄果实表观性状与内在品质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以豆果、皮瓜尔、鄂植8号、莱星6个成熟度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大小、颜色等8个表观指标以及含油率、脂肪酸组分、还原糖、总酚、总黄酮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油橄榄果实各指标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亮度值(L*值)、红绿值(a*值)、黄蓝值(b*值)均先增大后减小,横径增大,纵径变化不显著,横径增长速度大于纵径,果形指数变小,含油率升高,表明果实外观逐渐变圆;还原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酚、总黄酮含量在第Ⅰ成熟度时显著高于其他5个成熟度,豆果、皮瓜尔、鄂植8号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越来越接近1∶1∶1。不同成熟度油橄榄的含油率与脂肪酸比值、还原糖、总酚含量、果形指数以及果实横径存在相关关系,且与a*值、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73、-0.84;a*值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总酚、总黄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总黄酮含量与SFA、PUFA呈显著负相关,与总酚含量、MUFA、还原糖含量、果形指数、L*值、b*值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变化规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认为,油橄榄果实a*值和总黄酮含量可以代表大部分指标用于进行果实品质检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机械采收识别系统采集指标数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突变体研究植物激素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对番茄中植物激素茉莉酸(JA)、脱落酸(ABA)、乙烯(ETH)和赤霉素(GA)的生物合成缺失型突变体植株进行果实农艺性状的分析,探索了这4种内源植物激素在番茄果实发育的典型时期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植物激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如在外观品质方面,JA和ETH显著影响红熟期果实硬度,ABA和GA显著影响果实果形指数以及果实大小;在营养品质方面,在番茄果实发育的几个典型时期,其营养成分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等均受到JA、ABA、ETH和GA的共同调节,说明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不同程度的受到JA、ABA、ETH和GA等内源植物激素的精细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