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牧和舍饲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草原资源日渐匮乏,放牧饲养绒山羊已成为绒山羊养殖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改变以往的放牧饲养绒山羊的方式,舍饲绒山羊是发展绒山羊的一条途径.为此,在辽宁省盖州市辽宁绒山羊原产地,以辽宁绒山羊成年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在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下对绒山羊的饲粮组成、营养摄取状况、绒的产量、净绒率、绒长、绒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放牧与舍饲条件下饲养辽宁绒山羊,所采食的饲料种类有很大差异,放牧采食的饲料种类多而营养丰富;舍饲条件下饲料种类较单一.在舍饲条件下,辽宁绒山羊绒细度有变粗的趋势,绒长、产绒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不同年份生产性能变化状况,试验采集了辽宁绒山羊原种场和辽宁绒山羊示范场2003~2009年母羊的产绒量、绒长度、绒细度和体重数据。结果表明:绒山羊产绒量、绒长度、绒细度和体重随年份不同呈现显著变化。2003~2008年间产绒量呈递增趋势,但随着绒细度选育的加强,2009年略有下降;除2004年外,绒长度每年稳步上升,2007~2009年趋势平稳,说明选育趋于稳定,保持优良性状;2003~2006年绒细度逐步增加,2006~2008年绒细度逐步下降,到2009年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体重随年份推进呈增加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本品种系统选育工作效果显著,各表型性状得到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舍饲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6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周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期母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7.79%,8.45%,9.79%,10.40%)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羊绒细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羊绒与羊毛的生长速度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当蛋白质水平为10.40%时,绒毛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因此,可以认为,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期母羊饲粮的适宜蛋白水平为8.45%~9.79%。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慢速长绒期施用褪黑激素对机体生长及山羊绒生产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埋植和饲喂2种施用方式进行比较。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上一年产绒量基本一致的3周岁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母羊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3月和5月埋植组(2 mg/kg BW)和3—7月饲喂组(3 mg/d)。试验羊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试验从3月20日开始,7月20日结束,试验期共121 d。结果表明:施用褪黑激素显著提高了山羊绒长度和生长速率(P0.05),且埋植组显著高于饲喂组(P0.05),而对山羊绒细度没有影响(P0.05);试验羊结束体重和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慢速长绒期施用褪黑激素可能是一种提高山羊绒生产的有效方法,且埋植比饲喂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对西藏那曲尼玛县、阿里日土县两个原种场的绒山羊绒纤维细度、自然长度、产绒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绒山羊绒产量、细度、长度差异均不显著,绒山羊不同性别绒品质(细度)的指标均优于我国其它绒山羊品种如河西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尼玛绒山羊成年公羊、母羊平均绒纤维细度分别为14.00 μm和13.33μm,分别比选育前的平均细度公15.32μm、母16.02μm细1.32μm 和2.69μm;选育后日土县成年绒山羊公、母羊细度分别为13.58μm和13.57μm,平均细度比选育前13.72μm细0.14μm;绒纤维主体细度14μm以下的分别占65.2%和76.19%;绒自然长度4 cm以上的分别占81.56 %和78.87 %;选育前后2县成年山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188.04 g、180.60 g和278.57 g、279.60 g,个体平均产绒量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48.14 %和54.82 %;纯白个体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绒山羊是在辽宁省东部山区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经过多年选育形成的,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体大、产绒多、绒品质好、净绒率高、绒纤维长、遗传性能稳定、改良各地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绒山羊中心产区退牧还草和禁牧措施全面实行,饲养方式已由传统的放牧向舍饲转变。为了解舍饲对绒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程度,为今后科学组织生产提供依据,特以辽宁瑞丰舍饲种羊场及周边养羊户饲养的绒山羊为对象,连续跟踪4年,进行了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些现代育种技术,使内蒙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据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建场时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365.19 g,成年母羊270.28 g,绒纤维长公母分别为5.42 cm、4.28 cm,细度14.5 μm,净绒率65%;现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924.3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980 g,绒自然长度7.55 cm,绒细度15.15 μm,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00.0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600 g,绒自然长度6.15 cm,绒细度14.95 μm,净绒率65.76%;母羊产羔率达到145%.为今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优化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北京绒山羊的绒细度,兼顾绒山羊产绒量和绒山羊体重,2004年3月,北京引进了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冷冻精液改良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以下简称“阿北”羊),取得明显效果,公羊在产绒量和绒长指标上,分别提高了4%和0.57%;母羊在产绒量和绒长指标上,分别提高了2.66%和2.24%。  相似文献   

9.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山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绒纤维品质及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杂种羊的各个指标均较子午岭山羊有提高。杂种羊体重比子午岭山羊体重提高10%以上,子午岭成年母羊产绒量为115克,杂种一、二、三代分别为282、330、355克,产绒量显著提高(P<0.01),接近当地辽宁绒山羊(370克)。本文估测了高代杂种F_3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62、0.138、0.455。产绒量与体重、绒纤维的长度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74、0.882。绒纤维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86。根据估测的遗传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选择指数I_8=-0.00425x_1+0.1898x_2+0.8785x_3,其中x_1=产绒量(克);x_2=体重(千克);x_3=细度(微米),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古扎鲁特旗罕山白绒山羊2016年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并与1995年品种验收时数据进行对比,其主要性能指标绒厚度、产绒量、体重与1995年品种验收时数据相比提高显著。其中,绒厚度:成年公、母羊分别为9.31 cm和6.98 cm,提高55.17%和26.91%;产绒量: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385.86 g和831.75 g,提高83.87%和66.22%;体重:成年公、母羊分别为64.94 kg和45.08 kg,提高40.41%和48.39%;绒细度: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4.97μm和12.96μm,变化不显著。截至2016年6月底,扎鲁特旗罕山白绒山羊群体数量达190.0万只,与1995年品种验收时相比提高了250.4%。建议做好品种选育工作,以促进罕山白绒山羊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育后的柴达木绒山羊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50g和40g(P〈0.01),体重分别增长4.49kg(P〈0.01)和1.47kg(P〈0.05),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但在产绒量不断提高同时,绒纤维细度变粗趋势已经显现,种公羊的绒纤维细度增加0.7μm(P〈0.01)。  相似文献   

12.
南疆绒山羊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绒山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的现场测定,采取相同羊号的毛样,利用奥迭2.0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对羊毛细度进行测定,分析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取样56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不显著;体重与绒产量呈现负相关差异不显著.育成母羊取样81只,产绒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2~3周岁公羊取样22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4~6周岁公羊取样21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弱的正相关,体重与细度呈现负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绒山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的现场测定,采取相同羊号的毛样,利用奥达2.0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对羊毛细度进行测定,分析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取样56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不显著;体重与绒产量呈现负相关差异不显著。育成母羊取样81只,产绒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2~3周岁公羊取样22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4~6周岁公羊取样21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弱的正相关,体重与细度呈现负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绒山羊(成年公羊、老龄母羊、特培公羊、体弱公羊)产绒性能和体重变化,开展了舍饲补饲试验,以期为以后的绒山羊生产提供数据。此试验利用苜蓿草、玉米、油渣、黄萝卜、棉壳、食盐作为绒山羊冬季越冬饲料,对绒山羊进行舍饲试验。对配种公羊进行育肥及产绒量效果测定,以白山群种公羊作为对照组;对特培公羔进行生长发育、绒毛长度及产绒量效果测定;  相似文献   

15.
辽宁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羊体形大、耐粗放饲养、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为了使广大养殖户正确选留、选购优质辽宁绒山羊,提高辽宁绒山羊养殖质量,现就辽宁绒山羊选种要点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绒山羊杂二代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149只杂二代绒山羊和140只土种山羊生产性能测定,杂二代绒山羊成年和2周岁羯、母羊的产绒量比当地同龄羊提高1~2倍,1周岁羯、母羊比当地同龄羊提高45~7倍;绒毛净绒率、细度、伸长度均优于当地山羊;体尺、体重低于当地土种山羊。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笔者分析了不同年份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差异和2022年度不同年龄、性别之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细度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榆林市地区2010-2016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细度呈现逐年变粗的趋势(15.98~16.58μm);而2016-2022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细度逐年变细(16.58~16.02μm)。对2022年的502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周岁羊绒纤维细度最细(公羊15.47±1.62μm、母羊15.47±1.26μm),随着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逐渐变粗(公羊17.68±0.95μm、母羊16.68±1.08μm)。相比较而言,母羊羊绒细度受年龄限制低于公羊,公羊羊绒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粗的趋势更大。本研究详细说明榆林市地区近年羊绒细度变化趋势和不同年龄段、性别对绒纤维细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毛被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永年  王薇 《中国养羊》1996,16(1):38-39
随机取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各 1 53只 ,经一年的跟踪测定统计发现 ,辽宁绒山羊为双层组织结构毛被 ,绒和毛分层清晰 ,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 1 5.50厘米和 1 4.95厘米 ,平均绒长 8.6 4厘米和 6 .32厘米 ;多绒山羊为单层组织结构毛被 ,除背线、颈、腹部稍见到粗毛外 ,全身长着厚密长绒 ,毛稀短 ,酷似绵羊 ,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 1 1 .85厘米和 1 0 .85厘米 ,平均绒长为 9.50厘米和 8.51厘米。在绒毛比、绒自然长度和产绒量上 ,多绒山羊均高于辽宁绒山羊 ( P<0 .0 1 ) ;净绒率略高于辽宁绒山羊 ,绒细度略粗于辽宁绒山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非长绒期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对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6岁能繁母羊150只,每个年龄段根据产绒量和体重将母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于2014年4月30日和6月30日埋植2 mg/kg BW褪黑激素于耳部皮下。自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5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于抓绒时采集绒样,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所有年龄段山羊绒产量和绒长度均显著提高,绒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5岁埋植组山羊的产绒量提高幅度和细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8.75%、4.94%,6岁埋植组山羊绒长度增加幅度最大,为29.27%。综上,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均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和提高产量作用,但不同年龄绒山羊增产效果不一致,并且褪黑激素对于提高内蒙古绒山羊后期的生产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体侧部羊绒细度均匀性的变化,探讨适合陕北白绒山羊生产的饲养管理模式,试验对自然放牧和均衡舍饲2种饲养方式下陕北白绒山羊体侧部羊绒细度均匀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全年自然放牧的陕北白绒山羊体侧部羊绒细度均匀性较差,各部位细度均匀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尖部最粗,与中部和根部比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