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厚朴良种母树林和种子园改造营建技术为厚朴良种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在母树林下栽植茶树实行立体经营,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对促进厚朴产业发展以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厚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林分确定、母树选定、立体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简述了厚朴良种母树林和种子园改造营建技术,为厚朴良种母树林和种子园改造营建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杉属于杉科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水杉树的姿态优美,可以作为庭院观赏类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广。水杉喜光,耐寒性强,不耐干旱,移栽成活率较高,适应的温度为-8℃~24℃。虽然水杉的成活率较高,但在实际栽培的过程中,也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本文就水杉栽培及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水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汉平原水杉人工林的观测调查和树干解析,分析探讨了水杉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建立了水杉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及形数随年龄变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杉树高前期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量6 a时达到最大,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3~15 a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6~12 a生长最为迅速;材积总生长量在前24 a一直处于较快生长状态,估计即将达到数量成熟龄,该研究为科学指导水杉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营建母树林是改良树种遗传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增益来源于选择优良林分、伐除劣株,而合理的马尾松母树林密度,对母树林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母树林在幼龄期郁闭度在0.4~0.6时,密度以52~78株/666.67 m2为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地蒙古栎天然林的自然地理状况、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的调查和研究,根据蒙古栎林况分3级木标准进行每木检尺,Ⅰ、Ⅱ级木选定为采种母树,确定出营建母树林适宜初始年龄为20~30年以上,郁闭度0.5以上,坡度小于20°,树种组成6成以上;适宜林型为坡地蒙古栎林、台地漫岗蒙古栎林,适宜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并按母树林经营技术要求确定蒙古栎母树林经营的适宜密度及作业疏伐强度。  相似文献   

6.
营建母树林是改良树种遗传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增益来源于选择优良林分、伐除劣株,而合理的马尾松母树林密度,对母树林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母树林在幼龄期郁闭度在0.4~0.6时,密度以52~78株/666.67 m2为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7.
对遂昌县牛头山林场马头山林区以壳斗科树种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对母树林营建技术进行研究。采取了间伐、杂灌清理、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使种子产量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以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每年施复合肥2次,每次施用量为0.5 kg/株,可提高种子产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采用新植酸枣苗做砧木,选择树势生长旺盛、结果多、产量高、含种仁率高、种仁饱满、抗性强的大酸枣(甜酸枣)15~20个优良品系为接穗,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利用酸枣优树嫁接选育营建酸枣母树林营建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投产早、成本低、见效快,是一项加速初级良种基地建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马龙不同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省马龙县采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和保山林场3地部省合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营建子代林,以全省和当地商品种造林作对照,对5年生的幼林进行早观测分析表明:云南松母树林具有较高的实际增益,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和保山林场的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树高的实际增益分别为48.85%,-13.62%,11.35%,地径的实际增益分别为46.01%,36.97%,42.02%.  相似文献   

10.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结实年龄较迟,一般25~30年开始结实。长乐林场50年代初引种的水杉,目前树高18~20m,胸径50~70cm,近年来才开始少量结实。用本砧嫁接方法建立无性系种子园或母树林,结实年龄也比较迟。1978年,长乐林场用本砧嫁接建立种子园20亩,迄今已是第10年,树势生长良好,但不见有结实。为了促进水杉提早结实,我们自1983年起,以杉木为砧木,进行水杉异砧嫁接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在嫁接后的第2年就开始了结实。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碳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和密度的高低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上海市7种典型林地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经济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地、不同土层(0~10,10~30,30~100 cm)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剔除回归法探讨了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其他软阔林、樟树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水杉林、针阔混交林、其他硬阔林。各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除经济林,其余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逐渐降低。②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樟树林、其他软阔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水杉林、其他硬阔林。上海市林地0~3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对0~100 cm土层的贡献率较低。③上海市7种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电导率、全磷的相关性不显著。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容重显著负相关(P < 0.05)。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 < 0.05);樟树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 < 0.05)。除阔叶混交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全氮,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的主控因子为碱解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需要不断提高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对 森林抚育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提出更加有作用的要点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莹  阮宏华  黄亮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33-4635,4646
[目的]为了研究围湖造田对碳循环以及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利用LI-6400-09土壤碳通量观测仪,分析了该处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和农田4种不同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与温度敏感性。[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具有一致的显著季节变化,其季节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384~3.070、0.603~3.960、0.611~5.850和0.333~4.820μmol/(m2·s),年变异幅度分别为7.99、6.57、9.57和14.47。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的Q10值分别为2.54、2.21、2.82、2.17;林地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农田。[结论]与相同气候区旱地森林相比,围湖地区土壤呼吸速率较高,Q10值较大,表明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围湖地区可能比旱地土壤向大气释放更多的CO2。在研究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围湖造田对碳循环的影响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崇明岛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5种模式农田防护林都能使水稻增产,提高水稻千粒质量,并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同一样地不同树高倍数处产量及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空间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不同模式增产效益有较大区别,5种模式增产效益为: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模式>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混交模式>水杉模式>杨树Popular spp.模式>柳杉模式;5种模式防护林林带平均疏透度变化范围为0.31 ~ 0.39,高于最适值范围,树干疏透度偏大;最佳防护区域均为林带树高的5 ~ 10倍(5H ~ 10H),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防护效益;水杉?鄄柳杉混交模式为最佳防护模式,池杉模式、水杉模式次之,杨树模式和柳杉模式居后。图3表3参21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目的与重要作用,并从资金、林地修复与技术更新三个角度对 三北工程的指导原则开展解析,提出了开拓个人、金融企业与国际援助等集资渠道。同时,针对不同 原因造成林地退化的修复办法和技术创新手段进行探究,旨在促进我国三北工程顺利开展,加快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沐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地碳截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四川省沐川县几种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植被覆盖类型下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人工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植被的碳储量最大.植被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人工水杉林、天然次生林、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c林、农耕地、茶Camellia sinensis园;天然次生林凋落物的碳储量比其他的几种类型要高,分解后更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依次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人工水杉林和慈竹林土壤也能有效地截留大气中的CO2,而农业用地最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5种植被类型下,总的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加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的保护,同时不断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的截留是缓解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一种重要措施.表5参16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目的就是改善生态环境,但受到 技术、规划等方面制约,影响营林生产的工作进度。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研究营林生产过程中,造林规 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应用与分析,为营林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营林技术与管理是保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强化森林营林技术与管理有利于推 动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在森林营林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仍不够到位,调整不足以及改 善发展是森林营林技术与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既是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 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浙江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林分质量和景观水 平,打造一批生态功能强大、木材资源丰富、景观多彩优美的木材战略储备林,实现森林可持续 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作为林场技术人员,对林场在实施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的生 产过程中,如何加强战略储备林的培育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森林资源稀缺森林种苗储备量严重不足,而且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森林资源不断受 到破坏,推进森林种苗培育建设工作,能够缓解森林种苗的燃眉之急,推进森林种苗培育资源的前瞻 建设和战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