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析土石山区油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常绿乔木,属于暖温带树种,抗旱、耐寒、耐瘠薄,是北方土石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并不苛刻,但近几年气候干燥,雨水缺乏,造成油松难于成活。文章介绍了油松山地育苗即就地育苗就地栽植的好处,并从整地、栽植、保根、管护等方面对油松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带育苗     
林带育苗是辽宁省部分防护林区的广大贫下中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在拟造防护林的林带上就地育苗,就地造林的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多快好省的方法。林带育苗的好处1.直接在设计的防护林带上就地育苗,就地成林,可加快林带建设速度。苗木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可达到一次全苗,一次成林,提早发挥林带的防护效应。2.不另设苗圃地,不占用耕地。3.免去苗木长途运输的费用,降低了造林的成本。4.方法简便,比较省工。林带育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定西市华家岭林带改造的目标,对林带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整地、苗木规格、栽植密度、抚育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林带建设的关键技术,结合项目内容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造林良种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造林良种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林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油松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每年造林6.6万hm2多。但是由于育苗、造林用种良莠不分,加之造林、管护不当,致使造林成活率低,成林不成材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推广使用良种,提高青苗、造林质量,我们承接了“油松良种育苗、造林”推广课题。现将油松良种苗期结果初报如下。1育苗地概况育苗地设在我省油松的主要造林地区,实行就地育苗就地造林。育苗地自然概况见表1。2材料与方法2.1材料良种是陇县八渡林场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的混合种子,对…  相似文献   

5.
李建华 《山西林业》2007,(5):22-22,32
油松是常绿乔木,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本文介绍了油松山地育苗的好处,即就地育苗、就地造林,避免了长途运输造成苗木丢失水分,以及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投资等。并重点介绍了山地育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吕梁山林区五角枫、白蜡、栾树等阔叶树树种造林现状以及造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科学选择树种(品种)、科学掌握栽植技术、就地育苗就地栽植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赤峰縣黑山溝门是封山育林重点地区,所封养起来的树种,大都是些闊叶樹,針叶樹比重極少,因此,如何擴大發展針叶樹的比重,是当地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問題。过去几年来,黑山溝門虽然栽植了兩次油松,成活的不多。如在1953年从外縣运来二年生油松苗木二万七千株,造林三十畝,由于远途运輸,苗木保湿和栽植技術較差,根据1957年的普查,僅成活30%。1955年和1956年虽然采取了就地育苗,就地造林的办法进行了油松山间育苗,但是由于选地不当,管理欠妥,特别是防寒不得法,結果都失敗了。  相似文献   

8.
属高寒干旱山区的甘肃省定西县华家岭,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年平均气温3.4℃,年降水量仅467.4毫米,而年蒸发量则高达1212.4毫米.当地1971年在高海拔地段及梁峁、风口处栽植的杨树林带,生长不良,树冠旗状,侧枝丛生,树体未老先衰.从1987年开始,华家岭林业站对这些“小老树”居多的低产林进行改造.他们以适合当地生长的云杉为主要树种,兼营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等乔、灌木.在具体改造方式上,一是按株择伐“小老树”,保留较好的中、小径木、间种云杉、沙棘、柠条,逐渐诱导成乔灌混交林;二是隔行择伐,形成针、阔、灌行间混交林.这样,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带相继取代了原来的“小老树”林带,为高寒干旱区改造低产林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从采种、种子催芽、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土壤消毒、播种、苗期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油松的育苗技术,同时阐述了雨季穴状反坡整地、当地育苗当地栽植、直壁靠边栽植、深埋少露等造林技术,最后提出了幼林抚育、适时补植、专职管护等管理措施,以提高1年生油松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造林实践,华家岭林带会宁段云杉更新造林技术趋于成熟。本文针对此林带段更新造林现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即适时间伐杨树,促进云杉林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壶关县常行乡盖家川底村农民王五全经多年苦心探索,研究成功“贫瘠干石山油松移栽技术”,全县先后造林35万亩,全部一次成林,节约造林费2415万元。新技术的特点就是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就地育苗就地栽;变直播造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壶关县,经过十多年的造林实践,总结出一套贫瘠干旱石质山阳坡油松造林的技术经验,1987年曾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培育耐旱苗。在未绿化的山阳坡中部,选择土层深厚、比较肥沃的生荒地开条田育苗。这样育出的苗木就地栽植适应性强,加之运途短,造林成活率都比较高。二、选用适龄苗。二年生的苗木,侧根毛根多,根系较小,坑穴规格易达要求,容易栽植,不但造林成活率高,而且生长  相似文献   

13.
油松是我省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深受群众喜爱。直播油松,操作简便,减少了育苗和栽植手续,节省人力。为了认真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指示,摸索油松直播造林的规律,大力发展油松,加快绿化步伐,我们于1972—1973年春,在蒲城县高阳公社张家山开展了油松直播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太行山区主要荒山绿化树种侧柏、油松塑料袋容器育苗的容器规格、营养土配方、栽植季节及造林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容器育苗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克服我省浅山造林的困难,尽快实现西北八省(区)造林科技座谈会提出的规划要求,我们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推动下,今年开始在西宁塔尔山林场、大通县下丰积大队、红河限大队和向阳堡大队进行油松营养钵育苗和造林试验,育苗累计17万余钵,上山栽植10万钵。实践证明,油松营养钵育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本低,适于在干旱浅山地区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我场采用营养土培育油松苗,并将油松营养土苗上山造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九七八年,进而在晋东南地区屯留、陵川、黎城等七个县推广,在大旱的一九七八年,共造林2461亩,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2.7%。二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此法操作简单易行,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节省了育苗投资,是迅速绿化干旱瘠薄山区的好办法。现将油松营养土育苗造林的主要技术要点归纳如下:1.选择圃地与作畦:圃地应选在造林地附近、水源方便、通风透光、排水良好的平缓荒地。忌选农耕地、沟岸河边、树荫林带,以防虫害及立枯病的发生。畦宽一般为1米,长度不限,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辽西地区降雨少、气候常年干旱,植被的覆盖率不高,增加了造林的难度。油松的适应能力强,在北方干旱地区造林中广泛应用,恶劣的环境下油松的育苗造林面临着更大的技术难题。结合辽西实际,对干旱地区油松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育苗造林技术措施,以期为当地人工造林工作提供参考,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华家岭防护林带是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华家岭已形成了100 km长的主林带1条,支林带10条共300多km,全区累计造林面积6 200 hm2,生态防护效益显著.但同时,林带也存在着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总体质量偏低、经营管理粗放、低产低效林所占比重大等问题.因此,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通过经营类型的划分和分类经营,改善防护林带的生态现状,以逐步提高华家岭防护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齐齐哈尔市今春造林受严重干旱、高温、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的现象,总结出了造林中保证苗木成活的八项措施:栽植大苗、苗木浸根、适地适树、就地育苗、及时平茬、适时早栽、提倡深栽、严把苗木关等。  相似文献   

20.
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如何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泾川县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立地条件和苗木规格是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油松造林方面,应注重调查规划,科学编制设计;选择阴坡和半阴坡立地类型,清明之前栽植,采用带土球或营养钵苗木,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