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测定了孵化生产中纯种白来航鸡种蛋的失重,详细分析了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规律。我们认为: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从入孵到孵化第8天,失重率逐步上升,8~12天失重速度逐渐变慢,12~18天又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失重率又逐渐加大,16~18天时失重速度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
在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与气室变化会直接影响孵化率。而影响种蛋失重和气室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为了提高种蛋的孵化率,通过试验探索藏鸡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失重与气室变化符合胚胎发育的正常规律。在温度1~6天为37.58℃、7~14天为37.56℃、15~20天37.50℃、21天37.40℃;相对湿度1~6天为60.12%、7~14天为60.36%、15~20天61.12%、21天62.33%时,在整个孵化期中藏鸡种蛋的失重平均在11.58%,气室5~11天倾斜度逐渐增加,11~18天倾斜度比较明显,到了17~18天气室达到最大的倾斜度。  相似文献   

3.
种蛋正常孵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为探讨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与孵化效果的关系,我们对孵化生产中纯种来航鸡种蛋的失重情况进行了测定试验。 随机抽取孵化生产中纯种来航鸡种蛋220枚,编号统计后同机孵化,每两天称重一次(精确到0.01克),共称重10次。经入孵后第六天照检,取出无精蛋19枚,在孵化的第6天和18天检查死胚情况。根据全期种蛋的失重大小分三组分别统计分析出雏情况和胚胎死亡情况。 结果表明,从入孵到孵化18天全期平均失重率为11.74%,但受精蛋在每一时期的失重速度并不相同,从开始入孵到第8天种蛋失重率逐步上升,8~12天失重速度逐渐变慢,而后又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失重率逐渐增  相似文献   

4.
藏鸡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失重与气室变化符合胚胎发育的正常规律熏即温度1~6d为37.58℃、7~14d为37.56℃、15~20d为37.5℃、21d为37.4℃;相对湿度1~6d为60.12%、7~14d为60.36%、15~20d为61.12%、21d为62.33%时,在整个孵化期中藏鸡种蛋的失重平均在11.58%,气室5~11d倾斜度逐渐增加,11~18d倾斜度比较明显,到了17~18d气室达到最大的倾斜度。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6.
三、火鸡的繁殖及孵化 母火鸡长到7月龄、公火鸡长到9月龄即达性成熟,母火鸡从34周龄开始进入第一个产蛋周期,产蛋期在每年的3~9月份,每产10~15枚左右即自行孵化。 孵化:火鸡的抱窝性强,农户少量饲养可由母火鸡或本地母鸡进行自然孵化,每次可孵14~18枚。入孵后第7~8天、15天、25天时各照蛋检蛋一次,把无精蛋、死胚蛋除去。种蛋入孵26天,壳内小雏已经形成,有的开始啄壳,28天出壳,一般29天全部出完。在大规模生产时则应  相似文献   

7.
关于莱茵鹅种蛋孵化期间失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莱茵鹅入孵种蛋100枚,在孵化期间第0、5、7、15、25天进行测量,失重率分别为0、2.60%、3.38%、6.67%、11.43%。孵化湿度控制在55%-75%,在受精率为90%的情况下,测得受精蛋孵化率为81.5%,说明失重率正常。  相似文献   

8.
以青脚麻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入孵前测定种蛋重,并在入孵的第0(即入孵前)、3、6、9、12、15、18d,测定各胚龄种蛋蛋重。按出雏后不同性别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9~12、12~15胚龄阶段公胚与母胚之间失重指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广西黄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入孵的第0(即入孵前)、3、6、9、12、15、18、21天,测定各胚龄卵白、卵黄和胚胎中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卵黄水分含量变化呈乘"升高-下降-升高"态势,卵白水分含量变化呈"下降-持平-升高"态势,胚胎水分含量在6~21d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1人工孵化 控制好温、湿度。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5~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0~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适时翻蛋、照蛋与凉蛋。  相似文献   

11.
凡使用巷道式电孵机的孵化场,大多数是每周隔3天和4天各入孵一批。也有个别孵化场每3天入孵一批,此法虽然可以增加入孵量,但稍差于每周入孵二批的孵化效果。每隔3天入孵一批的生产流程,显然到在17胚龄时就必须落盘,无疑这就必须增加一组出雏机才可以满足正常运转。由表1可见,17胚龄时,上批出雏机内正值20胚龄,尚未出壳。如果不增加出雏机,则需延至18天落盘。此时正值上批出雏,就要上午捡鸡,接着进行出雏机冲洗、消毒,下午又紧接着落盘。不但工作量集中,也不符合一般的卫生防疫制度。可能还会影响到孵化效果。由表2可见,安排逢…  相似文献   

12.
1孵化操作方法 入孵前把种蛋放到不低于22~25℃的环境下预热12~18小时,能使胚胎发育从静止状态中逐渐苏醒过来,减少孵化器温度下降的幅度,除去蛋表凝水,以便于入孵后能立即消毒种蛋,并可提高孵化率。在整机入孵时,温度从室温升至孵化规定温度需8~12小时,这就等同于预热,不必再另外预热。  相似文献   

13.
将1188枚种蛋随机码放在6个蛋盘内,同机人孵,每盘为1个试验重复。于人孵的第6、9、12、15、18和21天从各盘取出36个胚蛋用于测定蛋清葡萄糖的含量;胚质量及其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肝脏质量、水分和脂肪含量;卵黄囊质量、卵黄脂类及其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肝脏的脂肪含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水分含量、蛋清的葡萄糖含量和卵黄囊质量则不断减少,脂肪在孵化的第12天含量最低,蛋白质在孵化的第6、12和15天含量较高。相对肝质量与胚胎的水分含量正相关,与孵化第15天的卵黄棕榈酸和油酸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卵黄硬脂酸含量与孵化第6天的亚油酸和孵化第12天的油酸均为负相关,但与孵化第6和15天的花生四烯酸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肉鸽的人工孵化 饲养肉鸽一般选用纯种王鸽和银王鸽2种肉用王鸽,饲养方式可采用室内三层单笼配对生产。种鸽所产的蛋分批放入小型孵化机进行孵化。因鸽蛋小,故应将鸡蛋的蛋架改成适合放鸽蛋的蛋架,孵化温度控制在37.8~38.2℃,相对湿度为55%~65%、后期湿度为70%~80%。照蛋分3次进行,第1次在入孵后第5天,取出无精蛋和死精蛋;第2次在入孵后第10天;第3次在入孵后第16天,取出死胚蛋后转入出雏机,入孵后第17~18天仔鸽开始出壳。  相似文献   

15.
1981—1984年观察了孵化中鹅蛋的失重情况,所用材料为白色Benkovski鹅(BWG),Rhine鹅(RG)和它们的杂交种(♂BWG×♀RG)。孵化前称10个蛋,并在孵化的第1天和第5天称蛋。以后在胎龄的第10、15、20和25天各称5个蛋。结果如下:1.鹅蛋的失重从孵化的5天为一间隔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2.当第5天时失重2.0—2.5%,第25天时失重为12.2—14.0%时,受精蛋的孵化率较高(81.04—88.69%)。3.对鹅蛋失重的观察可在孵化的第5、10、15、20、或25天,一次称5个蛋而得知,籍以了解胚胎发育是否正常。(永新)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1):12-15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鸡种蛋在孵化期间外部品质和胚胎发育的差异性,以白羽鸡、红标鸡和温氏麻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分析不同孵化期(9、12、15、18、20胚龄)蛋外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白羽鸡蛋孵化初始(0 d)蛋重明显高于红标鸡和温氏麻鸡,但蛋形指数显著低于红标鸡(P0.05),极显著低于温氏麻鸡(P0.01),红标鸡的蛋形指数显著低于温氏麻鸡(P0.05)。在发育进程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孵化9~12 d时温氏麻鸡胚重显著高于红标鸡和白羽鸡(P0.05);在孵化15~20 d期间白羽鸡的生长速度加快,显著高于红标鸡和温氏麻鸡(P0.05)。并且不同性别鸡胚在相同孵化期发育存在差异,雄性比雌雄发育稍快,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孵化的前15d,温氏麻鸡的失重率显著高于白羽鸡和红标鸡;而在孵化18 d后,红标鸡的失重率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此外,孵化过程中蛋壳厚度逐渐降低,不同孵化期蛋壳厚度的减少程度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内,白羽鸡和温氏麻鸡在孵化9~12 d和15~20 d蛋壳厚度变化不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孵化15~20 d的蛋壳厚度显著低于9~12 d的蛋壳厚度(P0.05)。研究表明,温氏麻鸡胚胎早期发育速度较快,而红标鸡在胚胎发育后期有追赶趋势,且3个品种种蛋在孵化后期蛋外部品质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肉用鹧鸪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孵化: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煤油灯或热水袋孵化.人孵前种蛋要消毒,孵化室内温度为37~38℃,相对湿度7 d内55%~60%,7~18 d 50%~55%,18~24 d 70%~75%,入孵后20 d必须每隔2 h时翻蛋1次,20 d到出壳(24d)可以不翻蛋.孵化中期,每次晾蛋10~15 min,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 min,23~24 d不再晾蛋.孵化期照蛋2次,头照在7~8 d,2照在第20天,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相似文献   

18.
1孵化前的准备工作1.1制订计划在孵化前,根据孵化与出雏能力、种蛋数量以及雏鸡销售等具体情况,订出孵化计划。一般每周入孵两批,工作效率较高。也可采用3天入孵一批,孵化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现将孵化计划分别叙述如下:①每周7天中,隔3天和隔4天各入孵(出雏)1批;②1周中固定周l  相似文献   

19.
合理使用孵化机,不但可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而且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孵化率。对孵化机的管理,可以从种蛋入孵前、入孵过程中和出雏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阐述。1孵化前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种蛋和孵化器的管理。在入孵前应制订好计划。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孵化能力、种蛋、供应、雏鸡销售信息等情况,编制出适宜的孵化计划,并做好人员任务分工安排。1.1安装前要使水泥地面保持平整孵化机稍向前穴有的机型向后雪倾斜,以便于清洗时排放污水。机门前要留有2~3m的操作空间。1.2对孵化室、孵化机进行消毒此项工作应在入孵前1周于检修机械完后进行。室…  相似文献   

20.
麝香鹑为森林禽类,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1孵化与育雏⑴孵化前准备:麝香鹑的孵化期为35~ 36d,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火炕、电褥子、暖水袋等方法孵化。种蛋以产后10日内的蛋入孵为好。种蛋保存温度为10℃~15℃,最高不超过20℃;湿度在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和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常用熏蒸消毒法)。孵化期间的温度应根据入孵的时间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入孵1~3d为39℃,4~7d为38.5℃,8~25d为37.8℃,26~3ld为37.2℃,32~36d为37℃。孵化室的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为40%~45%。孵化到20d时,土法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