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赵洪朝,1973年2月生,青海乐都人,共产党员,研究员。现从事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研究所十字花科蔬菜研究室主任。1991年-1995年就读于青海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1995年分配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2000年被单位考核选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正>"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当前已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特征特性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农户不能自行留种,必须选用有生产杂交油菜资质的单位生产的种子。经试验表明,改良后的"青杂4号",可在门源地区高海拔冷凉湿润区域,即浩门镇以东地区广泛种植。1试验目的为测定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4号",在2700~3000米高海拔  相似文献   

3.
现任青海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科技部"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我国知名油菜育种专家杜德志研究员,因其在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获得了201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25日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窒、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主办,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办的“育种与种薯繁育技术研讨会”在西宁——神旺大酒店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5.
李松龄简介     
《青海农林科技》2014,(2):I0001-I0001
<正>李松龄,男,汉族,1972年生,青海乐都人,中共党员,九三社员,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同年分配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并工作至今。研究员,现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任,从事土壤肥料与农业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青海九三农林支社委员,青海省有机肥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青海省农牧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专家,海西州农牧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最新培育的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青杂2号的品种特性,并提出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该品种在北方春油菜区规模化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其前身是1951年青海省农林实验站资料室,1962年成立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在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情报所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我省唯一长期从事农林业及生物学科领域的信息文献收集加工、为农林业科研和生产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农林业科技信息研究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来源 "青杂2号"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开发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品种,甘南州于2002年引进后,经过2002-2003年试验、示范种植,2004年推广面积达187.00 hm2.  相似文献   

9.
青杂七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培育的我国北方春油菜区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属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9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19.25微摩尔/克,含油量48.18%。  相似文献   

10.
春油菜青杂2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2号(原代号303)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利用三系杂交种方法培育成的杂交种。2000年12月评审通过,2002年引入循化县试种。  相似文献   

11.
张荣研究员     
《青海农林科技》2014,(3):I0001-I0001
<正>张荣,女,1973年6月出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人,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1997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化系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工作至今,现任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营养室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一直从事土壤及农作物营养诊断、农作物高效施肥技术及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主持完成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雨养条件下春油  相似文献   

12.
<正>杜中平,男,陕西米脂县人,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党员。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同年分配到青海省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1997年调至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从事蔬菜栽培与植物营养研究工作至今,现任园艺研究所蔬菜栽培与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中国园艺学会会员,青海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青海省农牧区科技指导中心专家,青海省农业工程评标专家,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技术骨干,青海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13.
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5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从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  相似文献   

14.
1 青海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回顾 青海省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主持进行了《青海省灌区及高寒地区主要作物氮磷钾化肥适宜的比例和用量研究》课题,标志着青海省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1979-1984年,在青海省的河湟灌区、柴达木灌区、雨养型干旱山区与冷湿润型高寒山区,分别对春小麦、油菜作物通过50个氮磷用量及比例试验的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5.
唐国永 《农村百事通》2007,(14):32-32,77
“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106天,全生育期136天。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薹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  相似文献   

16.
"青油331"油菜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中国第一个春性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1996年11月7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开始在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到2000年推广面积达到0.4万hm2,占全县杂交油菜播种面积的67%.由于它具有优质、高产、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青油331"杂交油菜的需求,1999年和2000年,我们在本县进行了"青油331"制种田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制种田平均产量达2548.5kg/hm2,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制种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制的复配除草剂"油田清"、"油草枯"适用于青海不同生态区油菜田防除杂草,采用油田清2850ml·hm-2播前土壤处理或油草枯1275ml·hm-2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效果达85%-90%以上.对油菜安全,灭草后油菜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青杂7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30品种名称:青杂7号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品种来源:144A×1244R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春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叶柄长,叶缘锯齿状,蜡粉少,薹茎叶绿色、披针形、半抱茎,叶片无刺毛。花黄色。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132.3天。株高136.5cm,一次有效分枝数4.1个,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青海省的第一大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hm^2左右。其中海拔2500m以上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2011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8号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比白菜型油菜浩油11号增产14.8%以上)、优质(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国际“双低”标准、含油量46%)、抗(耐)菌核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宜在青海、甘肃省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20.
穆德智 《青海农林科技》2013,(3):F0003-F0004
2013年7月22日,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鲍滨福一行7人,在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邢小方、农社处处长张超远的陪同下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参观考察,并召开座谈会。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毛学荣以及有关研究所负责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