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新民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3):59-59
养蚕不消毒,蚕子养得哭。蚕房不通风,蚕儿闷出脓。养蚕不除沙,蚕儿要喂趴。小蚕靠火养,大蚕靠风养。小蚕保苗,大蚕壮膘。夏秋天气热,蚕儿闷不得。  相似文献   

2.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乐至县部分乡镇,近年来,将老式蚕架蚕箔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 (一)立式转盘蚕台养蚕优点 (1)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箔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  相似文献   

4.
黄荣 《四川蚕业》2000,28(4):37-38
<正> 1 大蚕室外蚕台育技术大蚕室外蚕台育是目前农村省力化养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对现行养蚕形式的革新,是解决日益发展的蚕业生产与简陋的蚕房,人蚕共居,口袋蚕房,落后的手工操作,繁重的体力劳动,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养蚕缺劳动力等之间矛盾的一条出路,也是保证蚕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顺利发展的良好途径。它具有三高三省的好  相似文献   

5.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01,21(3):56-56,63
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 ,具有“二省一高”之效。即一省劳力。省力化蚕台育只有十层、给桑、除沙等技术操作每次只需 1 0分钟左右 ,比常规蚕箔育节省劳力 2 /3以上 ,而且蚕台可上下滑动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老年、儿童等半劳力都可操作 ,是目前解决农村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在家缺劳力的最佳途径。二省投资。饲养一张蚕购买一套省力化蚕台育仅需投资 1 50元左右 ,比蚕箔育节省投资 1倍以上。“一高”即蚕茧产量高。由于省力化蚕台育每层有蚕网和蚕台布 ,蚕儿食桑后 ,蚕沙掉在蚕台布上 ,蚕沙不易发酵 ,不产生不良气体 ,加之蚕儿饲养在蚕网…  相似文献   

6.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7.
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蚕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蚕育和简易蚕台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蚕简易蚕台进行了技术改进:蚕台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蚕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蚕台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 1992年,“大蚕简易蚕台改进与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蚕台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3,31(1):39-4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 ,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 ,我们从试点到扩面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 ,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 ,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 ,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蚕种催青省力化催青是蚕儿发育的初始保护阶段 ,是养好蚕的基础。传统的催青方法蚕种所感受的温湿度不均匀 ,造成蚕种孵化率低。为此我县 1 995年建成并使用双向匀风式恒气流自动控制蚕种催青系统 ,提高了蚕种催青质量 ,蚕种一日孵化率均在 95%以上 …  相似文献   

9.
将蚕台育与少回育进行组装配套,研究配套的蚕台少回育技术。旨在将现有的省力养蚕技术环节进行配套组合,形成配套的新技术体系。组装的技术体系应用后获得省力、省时、省工、养蚕成绩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晓平 《广西蚕业》2007,44(2):46-47
蚕儿发育不齐,不仅给养蚕技术处理带来不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和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认真分析造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修改)小蚕共育的几个重要技术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保  徐德元 《四川蚕业》2009,37(1):31-32
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病源感染,发育决、整齐,蚕体健壮,为养好壮蚕打下良好基础。为提高小蚕共育的养蚕水平和养蚕工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发生转移,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工本,提高经济效益己成必然趋势。传统的养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一些新的养蚕技术便应运而生,全年条桑育取代传统的片叶养蚕、自动上蔟取代拾蚕上蔟等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近年来泾县桃花潭镇晚秋蚕饲养大力推广条桑育、蚕台育等饲养方式取得成功。1晚秋大蚕条桑育、蚕台育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养蚕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王平 《蚕学通讯》2005,25(4):45-45,55
桐梓县是遵义市蚕桑生产重点县,桑园面积1 600hm2,全县养蚕重点乡镇8个,共 40个村.重点村户均养蚕1~3张,平均每季投种1 500张以上.针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多,养蚕劳动力缺乏的具体情况,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缺乏劳动力的养蚕户试行夏秋季大蚕期地面育的试点,经几年来的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蚕地面育不用蚕箔、蚕架,省工、省时、省成本;下地后不除沙,不伤蚕体,减少发病率,喂叶方便.在我县地蚕育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特别是夏秋季推广大蚕地育,比蚕箔育可降低温度1~2℃,避免了高温闷热环境对蚕儿生理的影响,减少了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现将大蚕地育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浅谈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儿发育不齐,不仅给养蚕技术处理带来不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和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认真分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殷杉芝  魏仙 《蚕桑通报》2007,38(3):49-50
蚕儿发育不齐,不仅给养蚕技术处理带来不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和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认真分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晓平 《四川蚕业》2008,36(3):45-45
蚕儿发育不齐,不仅给养蚕技术处理带来不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和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认真分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近年来指导养蚕生产实践的体会,从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和蚕儿的易感期入手,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晚秋蚕僵病预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的蚕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降低养蚕生产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养蚕成本,就成了蚕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养蚕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就是5龄阶段.不但天天采叶喂蚕,而且要天天除沙,上蔟时熟蚕要一条一条地捉.由于劳力紧缺,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稳定蚕业生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探,采用固定蚕台育,5龄期不除沙,上蔟不捉熟蚕,让其自行结茧获得成功,受到了养蚕大户的欢迎.为了让这一成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广,笔者就相关技术谈谈初见.  相似文献   

19.
杨军 《广西蚕业》2005,42(3):9-10
本文总结了滚筒式蚕台省力化养蚕的技术措施、优点和管理经验。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实现省力化养蚕。  相似文献   

20.
本刊 《江苏蚕业》2014,(2):41-41
<正>2014年4月10日,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蚕桑高效养殖技术协作组与江苏省蚕桑学会联合在如东县召开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现场观摩会,来自苏州大学、省蚕种所以及蚕桑主产市、县的领导与专家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实地参观了位于如东县栟茶镇陈湾村季彬和掘港镇六总村何德元等2户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现场,观摩了5龄后期人工饲料蚕儿的蚕座与发育情况以及初熟蚕儿结茧的情形,观看了《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录像片,并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如东县蚕桑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韩益飞同志介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