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城市绿地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难题。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如何通过增强城市绿地碳汇功能使城市达到碳氧平衡或缓解城市外林地的碳汇压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调节城市碳氧平衡的关键,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概述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及相关概念;介绍了现场测定法、样地清查法、生物量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四种城市绿地碳汇功能研究方法;综述了基于碳氧平衡的低碳森林城市构建理论和"三源绿地"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理论两种基于碳汇理念的城市绿地理论。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以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为主要原因的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绿地系统的碳汇能力已经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因此,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进行准确、可靠及分布;利用生物量法分析、计测城市森林、绿地净碳储量和增汇能力;通过在城市不同森林和绿地类型内设置长期固定样地,建立碳汇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资源更大地发挥绿色碳汇效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植被碳汇、土壤碳汇、水体碳汇3个方面分析城市绿色碳汇效能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绿地三维生态特征和绿地使用维护特征2个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特征与绿色碳汇效能的相关性及其规划导控要点,提出绿色碳汇效能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绿地建设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锯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干燥时,水分的迁移过程主要是以非稳态扩散形式进行的,非稳态扩散指木材内部的水流通量和含水率梯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为了给木材干燥提供依据,采用非稳态法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了木材的水分扩散系数,探讨了不同材种、干燥介质温度、初始含水率、纹理方向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系数与树种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比较,樟子松的扩散系数为7.06×10~(-6)cm~2/s,杨树的扩散系数为9.61×10~(-6)cm~2/s,杨树的扩散系数大于樟子松的扩散系数;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初始含水率30%时樟子松的木材水分扩散系数为7.54×10~(-6)cm~2/s,25%时为7.06×10~(-6)cm~2/s,20%时为6.61×10-6cm~2/s,15%时为6.37×10~(-6)cm~2/s,初始含水率越高,水分扩散系数越大;在相同条件下,干燥介质的温度为90℃、80℃、70℃、60℃、50℃时,对应的樟子松木材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8.04×10~(-6)cm~2/s、7.32×10-6cm~2/s、6.63×10~(-6)cm~2/s、5.94×10~(-6)cm~2/s、4.91×10~(-6)cm~2/s,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的纹理方向,木材水分扩散系数不同,樟子松纵向、径向、弦向的扩散系数分别为7.06×10~(-6)cm~2/s、3.63×10-6cm~2/s、2.14×10~(-6)cm~2/s,由大到小依次为纵向、径向、弦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的碳足迹核算和评估——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资源管理》2017,(2):65-73
城市绿地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碳排放,这给量化城市绿地的固碳能力增加了难度。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和揭示城市绿地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在内的7个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0.66~11.22kg C/m~2和1.65~8.35 kg C/m~2;建造施工阶段和管理养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63~1.78 kg C/m~2和0.01~0.71kg C/(m~2·a)。绿地碳足迹等于绿地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减去碳储量,7个研究区的碳足迹为-2.63~1.99 kg C/m~2。公园密植林区绿地均呈现碳汇特征,道路绿地大多呈现碳源特征,城市绿地的碳源汇特征随着绿地年龄的增加会有所改变。据此分析绿地规划设计对碳收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低碳化绿地管理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阳市第四次(2009年)和第五次(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森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森林碳储量;按照IPCC(2006年)提供的库-差别方法,对当阳市2009~2019年10 a期间森林碳汇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均值法(市场价值法和造林成本法平均值),评价了当阳市森林碳汇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和2019年当阳市森林碳储量分别为98.20×104tC和147.42×104tC;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4.27 tC·hm-2和22.23 tC·hm-2(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包括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2009~2019年10 a期间当阳市森林碳汇量为180.47×104 tCO2(49.22×104 tC),单位面积年碳汇量为2.93 tCO2·hm-2·a-1(0.8tC·hm-2  相似文献   

7.
多果长穗桑冬季休眠芽可在MS BA05×10-6~10×10-6 NAA0~05×10-6上进行大量繁殖。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2×10-6~10×10-6。移栽试管苗株高为3~5cm,带3~5片叶及根原基,移栽成活率达91%。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6种不同浓度的ABT6号生根剂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硬枝插条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00×10-6g/ml和1500×10-6g/ml浓度处理,茎粗>2.5cm的插条在成活率、平均生根数、根长、梢数和梢长方面都表现较优。在对油茶进行扦插时,从提高扦插质量及节约生产成本考虑,可采用茎粗>2.5cm的硬枝作插条,用浓度为1000×10-6g/ml的ABT6号生根剂浸泡插条基部30 min。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市7种常用园林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植物固碳量及碳汇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常用园林植物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量8.32~17.36 g·m-2d-1,年固碳量8.70~270.60 kg;7种树种碳汇能力排序为蒙古栎银中杨水曲柳油松榆叶梅红瑞木连翘。碳汇能力聚类分析表明,乔木(4种)分为两级,灌木(3种)分为两级。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应选择碳汇能力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水泥是铅污染土固稳修复常用的固化剂,在修复重度铅污染土时效果较差。而过磷酸钙在稳定铅污染土方面具有溶出风险低、长期稳定性好和环境安全性高的优点。为了研究水泥-过磷酸钙复合材料固化后铅污染土的浸出和力学特性,采用水泥-过磷酸钙复合材料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浸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对固化前后的铅污染土固化体进行浸出和力学特性变化特征对比分析,分别探讨了水泥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固化土浸出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可显著改善铅污染土的强度和渗透特性,当水泥的添加量从5%增加到30%时,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从0.56 MPa增加到4.78 MPa;渗透系数从8.2×10-7cm/s减小到2.2×10-8cm/s。但水泥在固稳高浓度铅污染土效果较差,当水泥的添加量从5%增加到30%时,固化土的浸出浓度从56.3 mg/L减少到19.8 mg/L,固化土的浸出浓度远高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 5085.3—2007)。过磷酸钙可显著降低污染土中铅的浸出特性,固化土的浸出浓度从43.5 mg/L减少到0.17mg/L;但过磷酸钙会降低固化土的力学性能。随着过磷酸钙添加量从1%增加到5%,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从1.17MPa降低到0.42 MPa;渗透系数从3.0×10-7cm/s增加到1.3×10-6cm/s。因此,在铅污染土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的场地工况和修复目标,合理选择水泥和过磷酸钙的配比,保证修复后的铅污染土强度特性和浸出特性均满足修复标准。  相似文献   

11.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研究热点,如何增强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的城市发展和风景园林在其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基于碳中和视角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其中基于碳中和理念的生态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  相似文献   

12.
广元城市森林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分析广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经济文化条件与建设基础、制约因素、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布局,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赣州市红旗大道绿化树种群落结构的研究分析,认为其绿化效果好,绿化树种群落结构有鲜明的特点。主要绿化建群种乔木及大灌木树种有4种,骨干树种突出、简洁明了而大气,其中3种(樟树、女贞、夹竹桃)是乡土树种,1种(银桦)是引种比较成功的树种;树种结构搭配科学合理,利于形成丰满的林冠层,形成了有效的防护噪音、粉尘的立体防护林冠;建群种的选择符合城市街道绿化抗汽车尾气污染、粉尘污染等抗污染的要求;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较合理,恰好能营造良好的春冬和夏秋道路绿化景观;开始绿化种植树木时,采用小规格(直径2~3 cm)、全冠树苗种植,树木生命力强,长时间生长旺盛;在节点上种植了具有赣南特色的乡土树种赣南种源的榕树(赣南榕树),也不失为赣州市红旗大道绿化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的效益,实施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在城市绿地中选用多种植物的必要性;同时,对在城市绿地中如何实现植物多样性提出了实施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Urban greening and urban forestry are the often-usedterms today concerning planning trees and vegetationin a city to benefit the city environment and the citylife. Urban greening is defined as the planning andmanagement of all urban vegetation to create or addvalues to the local community in an urban area(Konijnendijk, et al, 2002). Urban forestry is definedas the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anaging treesand forest resources in and around urban communityecosystems for th…  相似文献   

16.
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和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州市平江区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数量、生长状况以及绿化和种植方式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平江区行道树主要由9种木本植物组成,共计6091棵,其中香樟和二球悬铃木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3.47%和29.88%。二球悬铃木的胸径和冠幅均明显大于其它树种。平江区主、次干道行道树树种丰富,搭配多样;而支干路和快速路的行道树树种单一。平江区主要道路行道树的绿化形式多为多板多带式,而绿化方式则多为树带式和树池式组合。本文为今后苏州市平江区原有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和新建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果树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论述了果树在园林中应用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果树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及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有关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志文 《四川林业科技》2012,33(3):62-65,61
调查分析广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生态经济文化条件与建设基础、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布局。对城市成带、成团的森林休闲绿地不足;大树移栽多,有针对的绿化防污、防噪以及森林文化创意打造少,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建议。城中多营建乔灌草的森林单块、片块,进行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态、经济与文化生产力;加强资金监管,健全绿化机制;推进广元城市森林建设再上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北京市六环内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梳理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化建设现状,探索北京市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存在的问题及梯度变化规律。【方法】以0. 5 m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为基础,目视解译北京六环外1 km范围内道路,以每种类型道路总长度的10%作为调查长度,利用Arcgis对该范围已命名道路随机选取实地勘测路段,调查选取路段木本植物树种、胸径、冠幅等指标,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记录北京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33科、61属、77种,其中乔木59种、灌木15种、藤本3种;使用数量最多、频度最高的树种为国槐;北京本地种62种;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沿环路呈现了由城内向城外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乔木平均胸径24. 07 cm,平均胸径沿环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胸径等级分布在Ⅱ级数量最多;径级较大的树木占比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少,国道与胡同较大径级树木比例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乔木平均冠幅6. 33 m,Ⅳ级冠幅即6~8 m最为常见;各环路间冠幅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小,国道与胡同大冠幅树种占有较大比例。【结论】北京市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不高,优势树种优势度过强,尤其是北京市市树国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使用频率上都远高于其他树种;在乔木树种中,青年期占比较高,分布不均匀,幼年期树种过少;整体树冠覆盖较好,冠幅分级分布均衡;北京市道路绿地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明显,沿环路由城内向城外显示出物种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的梯度变化;城市道路(环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胡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大径级树木多分布于国道与胡同,公路冠幅大于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城市草坪绿地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垂直分布特征,以长春市为例,选取不同功能分区(公园、道路、居住区、校园)草坪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坪绿地类型与土壤剖面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pH值为:校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SOC含量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校园绿地>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AN含量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校区绿地>道路绿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OC与AN呈正相关,而绿地土壤的pH值与SOC含量呈负相关。由此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调节土壤pH值,来使土壤得到优化,增加固碳能力,减弱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