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陇薯3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马铃薯主产区定西高寒阴湿区试验观察了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对马铃薯形态建成的影响不同。小垄种植方式下覆膜对不同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影响显著,但对叶片SPAD值影响不明显。无论采取大垄覆膜双行还是小垄覆膜单行,均能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块茎折合产量最高,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7.74%;大垄覆膜双行种植次之,块茎折合产量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3.64%;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居第3,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11.49%。大垄覆膜双行种植、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收5 470.5、6 352.5、1 291.5元/hm~2。综合分析,小垄覆膜单行种植方式更适宜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乃至同类型地区小型农业合作社或者家庭种植户马铃薯轻简化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乐都区的具体情况,在高海拔地区采用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与露地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乐都区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宜采用覆膜起垄的种植方式,它比露地常规种植方式播种的出苗早10d,折合667m2的产量高出1423kz,覆膜起垄种植比露地常规种植增产幅度达55.16%。  相似文献   

3.
结合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产量、病害、植株生长发育等性状的差异,提出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高山自然隔离区露地直接种植微型薯进行原种繁育,加强防治蚜虫和晚疫病,保障原种繁育质量,切实降低原种繁育成本等建议,以加快脱毒种薯生产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了覆膜栽培与露地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在干旱年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乐都区种植马铃薯,干旱年份采用覆膜种植方式,出苗率达高出5%,平均单株结薯数多0.61个,单株薯重高出0.14kg,折合667 m~2的产量高出610kg,覆膜栽培比露地常规种植增产幅度达32.43%。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试验用定薯3号原种作为种薯材料,设5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半膜双垄侧播;(3)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4)全膜双垄侧播;(5)露地播种(CK),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生育期都长,说明地膜覆盖可以保留土壤水分,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不同栽培模式下种植马铃薯,土壤0 cm~30cm 耕层含水量均比露地种植土壤含水量高。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土壤耕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 、10.53%,比对照不覆膜种植(CK)分别高2.49%、2.66%、3.45%;在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个数为7.0个-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重和大中薯率普遍高于露地种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种植产量最高,为2629.6 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442.6kg,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种植产量第二,为2559.7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372.7kg,增产率为17.0%;对照产量最低,为2187.0kg/667m2。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这两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多年连续种植会出现产量下降、易感病、品质变劣等退化现象,严重危协马铃薯种植生产。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通过三级繁育体系,恢复马铃薯种性,增加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收益,在气候冷凉地区进行脱毒种薯的繁育工作。如何做好脱毒马铃薯繁育工作,直接影响种薯的质量。通过几年实践,现将脱毒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兰坪县地处边远贫困山区,马铃薯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品种单一、种植资源退化,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连作障碍逐渐凸显,单产偏低。为此,我们从兰坪县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马铃薯良种引入、脱毒种薯繁育、种薯切块消毒及催芽晒种、小整薯起垄覆膜、稻草覆盖免耕、合理轮作制度、马铃薯平衡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能促进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兰坪县马铃薯产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8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种植三种栽培措施。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717.5kg/667m^2,比露地种植产量提高1295kg/667m^2,且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9.
脱毒马铃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昭通市推广脱毒马铃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脱毒马铃薯推广实效的建议: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脱毒马铃薯;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脱毒马铃薯的认可度;加强种薯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体系;探索高效低成本繁育技术体系,加快脱毒种薯快繁速度;加强脱毒种薯生产基本建设,区域化开发管理;构建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自觉性.以加强昭通市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春覆膜、露地4种方式,研究不同覆膜时期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覆膜垄侧穴播增产效果最佳,产量为46 568.81 kg/hm~2,较露地垄侧穴播增产64.73%;商品率为86.8%,较露地垄侧穴播提高16.7个百分点,适宜在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9,(6):38-38
<正>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用保护设施生产的脱毒微型薯作种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土地上繁育优良种薯的一种生产方式。主要以繁育马铃薯脱毒  相似文献   

12.
1 目的意义在山西北部一季作区种植春小麦,收获后,夏播早熟马铃薯种苗留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山西中南部马铃薯复播留种困难的问题.由于北部种薯区早熟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优质种薯被当作商品薯食用,加上早熟马铃薯种薯贮藏时间长,损耗大,种薯价格相应提高,农民无法接受.夏播早熟马铃薯育苗留种技术还具有增加产量,减缓退化,减少病害等作用.在晋北区7月15日左右收获春小麦后,移栽优质薯苗,每667m2可产小麦350~450kg,产种薯750~1000kg,小麦按每公斤1.8元计算,种薯按每公斤1.4元计算,每667m2产值可达1 700~2 310元.  相似文献   

13.
商丘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围绕商丘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现状,结合商丘马铃薯生产实际,从脱毒种薯选择、种薯处理、高垄覆膜、栽培后的病害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略阳县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基地的地理状况,海拔,气候等特征,根据情况选择了种植面积和种植方法及步骤,并且指出了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应注意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用保护设施生产的脱毒微型薯作种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土地上繁育优良种薯的一种生产方式。主要以繁育马铃薯脱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变气候对作物的影响,对马铃薯青薯9号进行了双垄覆膜与露地常规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双垄覆膜栽培结薯集中、薯形好、抗病性强,同时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使马铃薯开花提前,加快马铃薯生育进程,提早生育时期,提早进入市场,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鲁南二季作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生产地点选择、生产与留种技术、土壤灭菌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鲁南二季作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巴东县种植马铃薯的利弊条件,从精细耕地、选用脱毒种薯、采用育芽带薯移栽和覆膜栽培、种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绿色食品春原料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1范围本规程为青海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技术。 本规程可作为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业技术推广、种子部门、国有良(原)种场和生产单位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以及农业教学、农业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20.
在会宁县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式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垄上种植和全膜双垄在大垄垄侧种植两种模式的集雨效果较好,马铃薯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41233.8、38051.9kg/hm^2,较露地宽窄行起垄覆膜方式分别增产64.94%、52.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