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1-11862,11865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丰城市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把富硒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和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形成富硒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本文通过对丰城市富硒农业示范区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技术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富硒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强力产业支撑,分析了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动富硒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即注重"三个突出",丰富富硒产业发展内涵;坚持"三个并重",培育富硒产业发展主体;强化"三个作用",创新富硒产业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打造以"中国硒谷"为抓手推进湖北省富硒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产业振兴的一种新模式.针对创新驱动背景下的欠发达区域"中国硒谷",通过10年的科技计划项目与富硒产业发展数据,对科技创新驱动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硒谷"富硒产业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富硒产业价值潜力凸显,在关键技术上...  相似文献   

5.
以柴湖镇主要的18 575.94 hm2土地为研究区进行农业地质调查,对硒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和p H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镇土壤为中性至弱碱性,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土地面积为16 292.11 hm2,经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1 328.85 hm2的土壤为无公害富硒土壤。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柴湖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在镇域西北部存在城乡建设用地大面积占用无公害富硒土壤的问题,在镇域南部存在土壤环境质量为三级的区域种植小麦等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食用类作物的问题。鉴于此,提出柴湖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丰城富硒作物种植技术、富硒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富硒农产品品质提升等重大产业需求,以富硒土壤资源为基础,在标准化富硒作物生产基础上,构建了主要健身栽培提升作物抗性、病虫监测预报、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生物多样性配置防治病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富硒土壤及农产品监测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植保核心技术模式,集成应用于富硒农业示范区和辐射区,使富硒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有机的要求,提高富硒农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富硒中药材产业探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富硒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特色产业已悄然兴起,多地政府部门正在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极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打造富硒品牌。富硒中药材也被作为中医药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来培育和发展。笔者阐述了硒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功效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分析了当前富硒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以及富硒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开拓前景,并针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开发富硒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围绕富硒优势资源开发先后进行了硒资源普查、天然富硒食品标志制度制定、富硒资源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制定实施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等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笔者在对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存在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对其发展富硒柑橘产业的有利条件和效益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指出了桃源县富硒柑橘产业发展和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快富硒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的目标:同时,富硒柑橘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产业链经济循环已成功开发,也为其它地区富硒农作物产业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展富硒产业有利于充分开发我国富硒土壤资源,改善各地区硒资源严重分布不均的现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分析富硒产业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对我国富硒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富硒产业起步较晚,依赖当地硒资源与政府扶持;富硒产品类型多样,但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全,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我国富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硒资源分布状况、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政策、品牌和营销意识.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富硒产业发展的建议,以发挥其社会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硒源栽培模式下紫芝的富硒情况。[方法]微波消解-ICP-MS法对不同栽培模式富硒紫芝中的Mg、Ca、Fe、Cr、Co、Cu、Zn、As、Cd、Pb、Se、Ag、Hg 13种元素进行测定和基质中的Se检测。通过添加无机硒元素(亚硒酸钠、活化硒矿)富硒栽培和天然富硒原料富硒栽培,研究不同硒源栽培模式下紫芝的富硒情况。[结果]14个富硒样品中检测出Mg、Ca、Fe、Cr、Co、Cu、Zn、As、Cd、Pb、Se,未检出Ag、Hg这2种元素。添加亚硒酸钠为硒源时,当基质中硒含量为41.00 mg/kg,富硒效果最佳;当基质中硒含量大于110.00mg/kg,富硒效果较差。在添加活化硒矿为硒源时,富硒效果较差。其他元素含量较接近。[结论]添加亚硒酸钠硒源比添加活化硒矿硒源的富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泰来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耕地中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选取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泰来县为研究区,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数据基础,采用多元统计、地统计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分析泰来县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泰来县耕地表、深层土壤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155和0.056mg/kg,都低于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水田硒元素含量均值在表、深层土壤中都高于旱地;2)土壤硒含量除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外,还与土壤有机碳、总氮、Fe_2O_3与Al_2O_3含量以及pH等有关;3)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根据土壤硒含量分布状况,富硒地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2%,研究区中部的六三一分厂、丰收村、六三良种场、河北村、六三二分厂、新建村、双山村、解放村和永发村等村耕地土壤硒含量较高,地累积指数表明土壤中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基本上不存在污染,可以在这些区域发展富硒农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85-11186
[目的]确定青海省富硒区对硒(Se)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为该地区富Se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主处理为Se处理,分别设不喷Se处理和喷Se处理;副处理为品种,为青薯168、青薯9、青薯2;3次重复,共18个处理。[结果]不施Se处理下,马铃薯块茎中Se浓度的大小为:青薯2>青薯9>青薯168;施Se处理下,马铃薯地下块茎中Se浓度的大小为:青薯2>青薯168>青薯9。喷施Se肥使青薯2、青薯9、青薯168地下块茎中Se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论施Se与否,3种马铃薯块茎达到了富Se水平。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延长,青薯168、青薯9、青薯2地下块茎中Se浓度均呈单谷下降的趋势,在出苗后82 d降到最低值。[结论]无论施Se与否,3种马铃薯块茎均达到了富Se水平,且青薯2 Se含量最高。随着生育期的延长,3种马铃薯地下块茎中Se浓度均呈单谷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综述宣恩县硒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开发富硒生物资源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及湖北恩施富硒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恩施富硒紫油厚朴的优势,提出了开发中亟需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油菜植株各部位硒含量和富硒能力的分布特征,为富硒油菜专用肥的研究及低硒地区规模化生产富硒菜籽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油菜生长不同时期施用等量有机-无机复混腐植酸硒肥,分别采集根、茎、叶、果皮、果实等不同部位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相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考察油菜植株各部位的富硒能力。[结果]油菜植株各部位富硒能力表现为:总硒含量果实>根、叶>果皮、茎,有机硒果实>叶、果皮>根、茎,始花期施肥时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结论]施用外源腐殖酸硒肥有利于油菜植株各部位硒含量的增加,在始花期施肥时效果最佳,为后续富硒油菜的种植提供参考,选择出芽期施用常规基肥,始花期追施外源腐殖酸硒肥。  相似文献   

17.
吴文江  王磊  孟海军  揭波  陈国秀 《农学学报》2021,11(12):109-117
为全面了解中国作物富硒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和SCI-E数据库收录的中国作物富硒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2—2020年中国作物富硒研究总发文量1085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20年发文量占67.0%,SCI文献逐年增多。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较强。中国作物富硒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包括硒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作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分配研究,硒对作物吸收镉、铅和汞等有害元素的拮抗作用研究,硒对作物的抗氧化效应研究,硒对作物光合特性效应研究,富硒作物的硒种类和含量研究,硒与锌、钼和硫等元素的相互作用研究,作物富硒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国作物富硒研究SCI文献逐年增多,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作物富硒研究已由生理生化水平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聚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硒元素的聚集特性,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硒水平和叶面喷施不同硒水平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含硒量,并比较不同品种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和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聚硒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总硒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的马铃薯的含硒量不一定较高;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含硒量,其马铃薯块茎含硒量是不喷施硒肥的5.3~37.6倍;不论是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还是在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马铃薯品种间硒的聚集量都有很大差别,品种间含硒量最大相差20倍以上。[结论]在富硒土壤上不一定能够生产出富硒马铃薯;生产富硒马铃薯产品首先应筛选聚硒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其次是应选择适宜的富硒土壤。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作为生产富硒马铃薯的辅助措施,喷施浓度以20~5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体内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将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介绍影响植物吸收硒的主要因素,硒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硒对植物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影响,并对富硒植物的研究进行展望,以为硒和富硒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