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地套种春洋芋(马铃薯),洋芋收后套栽红苕(红薯),一般亩产玉米750~850千克,洋芋1000~1500千克,红苕1500~2000千克。一、品种选择洋芋选用川芋56、川芋4号、川芋5号。玉米选用株型紧凑的玉米,如东单60。红苕选用川薯383、南薯88。二、套种方式宽窄行种植洋芋,宽行距70厘米  相似文献   

2.
正1.选用良种马铃薯:选用费乌瑞它、鄂马铃薯10号、鄂马铃薯5号、东农303等优良品种。玉米:选用湘玉10号、福单2号、鄂玉26、正大999、吉玉3号等。红薯:选用86-21、豫薯7号、SL-19、美SL-9、豫薯868、南薯88。2.规格种植马铃薯播种时按1.5~1.7米开厢,套种紧凑型玉米按1.5米开厢,套种平展型玉米按1.7米开厢。马铃薯高垄双行种植,垄高25~30厘米、宽40~45厘米,小行距35~40厘米,株距23~25厘米,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正>9.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用于玉米等大田生产,分为以下步骤。①分厢。首先施入底肥,深翻土壤,然后沿等高方向水平分厢,一般厢宽100厘米~120厘米,沟深20厘米~25厘米,宽25厘米,沟两头深为15厘米,以利将部分降水截留在沟中。②播种。每厢播种玉米4行,采用宽窄行播种法,厢两边各2行为窄行,厢中间宽50厘米~60厘米,为宽行。  相似文献   

4.
玫瑰的栽培     
1栽种期玫瑰抗逆性强。易成活,全年均可栽培,但以秋栽和春栽为好。2栽种密度玫瑰苗有嫁接苗、分蘖苗、扦插苗之分。现介绍嫁接苗的几种栽培模式:①窄行栽培:行株距1米×0.70米,亩栽1000株;②宽行栽培:行株距2.20米×0.70米,每亩栽500株左右:③宽、窄行栽培;宽行2.20米,窄行1米,株距0.70米,亩栽650-700株。如采用扦插苗,则密度要加大。3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耕层较深、排水好的沙质壤土,先深耕曝晒,然后按计划密度开挖定植沟(穴),沟(穴)深30厘米,宽(直径)50厘米,在沟(穴)中填入腐熟有机肥及适量磷,钾肥,盖薄土备用。4栽植起苗时在根部四周用铁锹连  相似文献   

5.
1.选用良种 良种是高产的基础。春玉米选用登海1号、蠡玉6号、中糯301等早熟高产良种。 2.高质量播种,确保齐苗壮苗 提倡连片种植;播前在玉米种植区统一进行1次灭鼠。播前2天~3天,选晴天晒种1天~2天,播种时用55℃温水浸种8小时~12小时。3月中旬,当气温稳定通过8℃时采用宽窄行直播。每公顷播种子22.5公斤~30公斤,宽行65厘米~  相似文献   

6.
潘继兰 《新农村》2014,(1):25-25
1.马铃薯4垄玉米2行宽幅套种 该模式适用于粮区,马铃薯栽培春、秋二季,玉米栽培春、夏二季,一年四作四收,达到薯粮双丰收。具体做法是:2.8米宽为一幅,春马铃薯按株行距25厘米×60厘米播种4行,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3800株。春玉米按行株距40厘米×15厘米条播2行,每亩3170株。  相似文献   

7.
宜选用耕性好肥沃的沙质壤土,且要求排灌方便不渍不涝地,整地先翻晒白,播种前才整碎起厢,开沟宽35.40厘米的环田沟,起厢按1.7米规格宽度整成厢宽1.1~1.2米、沟宽0.5—0.6米的合格苗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种植青蒿宜选用耕性好、肥沃且排灌方便、不渍不涝的沙质土壤进行育苗。整地时先犁翻晒白,开宽35~40厘米的环田沟;播种前整碎起厢,整成畦宽1.1~1.2米、沟宽0.5~0.6米的苗床。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4垄玉米2 行宽幅套种 该模式适用于粮区,马铃薯栽培春、秋二季,玉米栽培春、夏二季,一年四作四收,达到薯粮双丰收. 具体做法是:2.8米宽为一幅,春马铃薯按株行距25厘米×60厘米播种4行,每亩栽3800株.春玉米按行株距40厘米×15厘米条播2行,每亩种3170株. 春马铃薯收后在中央垄沟上条播2行夏玉米. 春玉米收后于夏玉米大行间播秋马铃薯4行.这一模式要求水肥条件充分,春薯要早种早收,玉米最好用育苗移栽的方法,保证生长一致. 尽量做到栽培过程上、下茬紧密衔接,管理措施一环扣一环,才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正>洋芋/玉米窄厢套作种植,是四川省射洪县近年探索总结出来的旱地作物高产高效套作种植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冬季种植洋芋,春季在洋芋宽行套作春玉米,实现洋芋、玉米双高产,比"双三O"(1尺=33cm,下同)洋芋/玉米宽厢套作种植模式,扩大了洋芋种植播幅,实现了洋芋产量翻番,因而深受农民欢迎。其技术要点是:一、选择好适宜品种洋芋/玉米套作种植,洋芋种植在前,不会受玉米荫蔽,因此,玉米品种选择主要是看其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  相似文献   

11.
<正>1.油菜厢边间作草莓,行间套种芥菜。油菜移栽田按1.6米宽整厢,厢两边各留20厘米栽1~2行草莓,厢中栽4行油菜。油菜行间套种宽叶型芥菜,芥菜播种40天后可陆续上市,草莓可在次年4月下旬上市。2.油菜套种菠菜、茼蒿、白菜。油菜移栽田按2米宽整厢。按株距40厘米、行距15厘米移栽6行油菜,在行间撒播已催好芽的菠菜或茼蒿、白菜。利用油菜分枝、开花、结实前的这段时  相似文献   

12.
秋马铃薯栽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植秋马铃薯,生产时间短,收获快,效益好,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技术。一、整地施肥选择土质疏松的沙质土、沙壤土的地或田种植。先用农家肥、人粪或发酵后的饼肥作底肥、撒于地面,再翻耕整平开厢,厢宽1米~1·3米。二、催芽播种选用无烂伤、鸡蛋大小的薯块作种,横直切成4~6块,每块都有芽眼。种块切好后,用冷水轻洗,晾干,拌蘸少量草木灰,堆放在室内通风阴凉处催芽。堆放时,一层种块一层沙。10天后种块萌芽吐根。待芽长到1·5厘米时即可播种。10月上旬催芽,中下旬播种,播种按15厘米×25厘米挖穴或开沟,穴、沟深4~5厘米。土若干燥先泼水湿润。种块芽…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玉米套种魔芋1.种植带的划分。旱地深翻、耙碎、整平,按宽度2.67米开厢,种魔芋的厢面宽2.27米,种玉米的厢沟宽、深为40和20厘米。2.播种。①魔芋: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所用的魔芋种应选择均重为200克左右的。播前在种植带上按窝距50厘米打窝4行,每亩约2000个窝,每窝施农家肥0.75千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威芋3号、会-2号、宣薯3号和白花洋芋4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结薯率和生育期,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产量和大中薯结薯率较高,且生育期较短,能提早上市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该区域种植的首选品种。白花洋芋尽管上市时间早,但产量和大中薯结薯率均最低,经济效益低,可以用新品种更换或淘汰。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是德江主要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通过费乌瑞它、鄂薯3号、威芋3号与当地品种大黄洋芋进行比较,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费乌瑞它、鄂薯3号、威芋3号、本地大黃洋芋。1.2试验设置:试验设4个处理费乌瑞它(处理1)、威芋3号(处理2)、鄂薯3号(处理3)、本地大黄洋芋(处理4、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m2。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喜凉,耐寒性较强,而甘薯喜温怕霜冻,可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春马铃薯667米2产2 000~2 500千克,套种甘薯667米2产3 000~4 000千克.2003年省农科院试验,在3月初地膜覆盖播种脱毒马铃薯津引8号和中薯3号,5月15日收获,平均667米2产2 600千克,5月1日套种豫薯13号甘薯,10月21日收获,667米2产4 050千克.其关键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董海兵 《当代农业》2011,(15):33-33
一、适时播种选择中晚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已打破休眠的脱毒马铃薯种薯,选择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中性或微酸性高位田种植。晚稻收割时,稻草堆放在田边,以方便覆盖。播前按畦宽1.5米左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开沟整地,以利于排灌。播种时把薯芽稍用力压于土表,让其贴土摆放,以便出芽后尽快吸收水分,早生快发。  相似文献   

18.
<正> 豇豆春栽可于4月5日前播种。亩用种量为1.5—2千克。 一、选地、施肥及做畦 选择2—3年内未种过豆科植物、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排灌方便的田块。大田翻耕后,亩普施2 500千克有机堆肥、7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钾肥;开沟做畦,畦宽0.80米,沟宽0.33米,每畦打2行宕,行株距0.50米×0.20米.亩打5 000穴。 二、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一、适时播种选择中晚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已打破休眠的脱毒马铃薯种薯,选择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中性或微酸性高位田种植。晚稻收割时,稻草堆放在田边,以方便覆盖。播前按畦宽1.5米左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开沟整地,以利于排灌。播种时把薯芽稍用力压于土表,让其贴土摆放,以便出芽后尽快吸收水分,早生快发。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稻收获后的冬闲稻田,推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技术,具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技术简单操作性强,群众易接受积极性高;无破损感观好,销售商品性好等独特优势。结合重庆市三峡库区河谷地带的自然条件,总结提出了“选用良种、适时播种、规范开厢、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稻草覆盖、病虫综防、适时收获”秋洋芋稻草覆盖优质高产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