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明0.06%呋虫胺SP对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及安全性等,为该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相关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06%呋虫胺SP对水稻大螟防治效果显著,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水稻破口前3-5d、大螟卵孵高峰期用药,每667m2用0.06%呋虫胺SP15-20kg,即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甲氧虫酰胺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效果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甲氧虫酰胺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大螟的总体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期和大螟卵孵高峰期,每667m2用甲氧虫酰胺SC30 m 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 L、阿维·二嗪磷EC 150 m L、阿维·氯苯酰SC40mL、氯氟氰虫酰胺10mL等防治1次,对稻纵卷叶螟、大螟的总体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啤酒花青虫又叫棉铃虫、玉米穗虫、番茄青虫等,除危害啤酒花外,还危害多种作物。阜康222团啤酒花基地2008年6月中旬,遭受第1代啤酒花青虫大面积危害,导致高架杆啤酒花还未爬上架顶的啤酒花头大部分被蛀断、萎蔫;有些年份啤酒花受到啤酒花青虫2代危害,花蕾被大量啃食;一般年份啤酒花青虫第3代危害较重,大发生的年份对地块产量影响可达20%~30%,架杆铁丝上、摘花机房成虫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四氯虫酰胺等几种药剂对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为相关药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于2014年8月下旬在通州区刘桥镇开展了多种药剂对水稻大螟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药剂对大螟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其中以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甲氧虫酰肼、阿维·二嗪磷等药剂的防效较好,适期用药1次,其总体防效可达85%以上,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分别为:四氯虫酰胺30mL/667 m2、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 m2、阿维·氯苯酰40m L/667 m2、甲氧虫酰肼30 m L/667 m2、阿维·二嗪磷150 m L/667 m 2;用药适期为大螟卵孵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柑桔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秀山县柑桔病虫害疮痂病、炭疽病、红蜘蛛、大实蝇、锈壁虱、蚧壳虫、潜叶蛾等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柑桔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大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适宜的施用方法,以四唑虫酰胺单剂、复配剂开展田间试验,选用大面积常用药剂及空白处理作对照,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与电动喷雾器两种施用方式。结果表明,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的杀虫效果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无显著差异;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两种害虫的防控效果达96%以上,一次用药即可有效防控;200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与人工电动喷雾方式施用,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防效均达到96%以上。200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每667m2使用剂量为10ml就能达到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目的,在大面积防控时可以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方式。  相似文献   

7.
大发生年份不同药剂防治褐飞虱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面积生产上常用药剂以及新农药吡蚜酮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在褐飞虱大发生或特大发生年份控虫效果不同.低龄盛期施药,毒死蜱速效性良好,药后1~3 d防效接近75%;吡蚜酮持效性极佳,药后28 d控虫效果约90%;氟虫腈持效性不及吡蚜酮,但优于吡虫啉和噻唪酮;啶虫脒、丙溴磷不宜作为褐飞虱防治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吡虫啉、吡蚜酮等6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吡蚜酮、吡蚜速灭威、烯啶虫胺等几种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都较为理想。在小麦蚜虫大发生年份可考虑选择这些药剂交替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四唑虫酰胺200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传东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8):101-102,107
选择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田块,进行不同施药窗口、不同施用剂量的四唑虫酰胺200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四唑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可作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药剂在黄山稻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其经济用量为150mL/hm2,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病原形态特征:胞囊线虫的雌雄虫形态不同,老熟雄虫  相似文献   

11.
频振式杀虫灯对蔬菜田害虫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兰芳 《广西农学报》2008,23(4):34-35
为验证频振式杀虫灯对蔬菜害虫的控害效果,进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试验。试验表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到的害虫能鉴别的有7目19科38种,益害虫比为1∶117,单灯控制菜田面积2.53hm^2,开灯27d后诱杀的益、害虫总数为2002头,害虫占99.15%,益虫只占0.85%;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对天敌杀伤力较小,对人畜安全,无污染,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LED集鱼灯是否适用于南海近海灯光罩网渔业,本研究进行了3种LED集鱼灯与1种传统金卤灯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发现:(1)试验使用的LED白光灯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有2个波峰,分别在蓝光波段,绿光、黄光波段,LED绿光灯有1个波峰为绿光波段,LED蓝光灯有1个波峰为蓝光波段,金卤灯有多个波峰,峰值波长主要在红光波段;(2) 3种LED集鱼灯的渔获率均高于金卤灯,其中LED白光灯渔获率优势明显;(3) 4种集鱼灯渔获的共同优势种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其中LED白光灯的渔获率明显高于其他灯具;(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LED白光灯与金卤灯捕获的中国枪乌贼的胴长、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LED灯尤其是LED白光灯适用于南海近海灯光罩网渔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太阳能诱虫灯在烟草上的生产应用试验,分析不同发生时期对成虫的诱杀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太阳能诱虫灯有效地减少成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同时破坏害虫的繁殖产卵,防虫害效果、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有利于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云杉散斑壳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分离培养,云杉散斑壳南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6~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天门科素。光照对菌丝牛长影响不明显经低温刺激.紫外灯、黑光灯照射菌落均未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子囊盘。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采集的病落叶子囊盘子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子囊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适宜湿度为80%~10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烤烟成苗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烤烟立体育苗生长的人工光源.[方法]设置5个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幼苗栽培试验区,分别为目前大多数用的普通荧光灯及研究较少的LED光源,对成苗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与荧光灯区域相比,LED灯的补光区域烟苗光合作用增强,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多,并且采用LED灯的红光和蓝光为光源补光,不但能促进烟苗的横向生长,还能有效地培育出高茎壮苗,其中红蓝LED灯设置光照强度为150 μmol/(m2·s)时,戍苗品质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育苗人工补光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性诱剂与黑光灯在大田诱杀杂谷螟虫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中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器对杂谷螟虫的诱捕效果不同。在离石区测报点、忻府区测报点和五寨县测报点,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明显好于黑光灯诱捕器,三个地点单个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为黑光灯的4.4、3.1、3.3倍。根据诱捕试验结果,同时对玉米螟在大田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适期做出了准确的预测预报,有效控制了当地玉米螟的灾害性发生。  相似文献   

17.
LED养蜂照明光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养蜂场所设计一种红色照明灯,用于夜间、暗室内取蜜或观察管理蜂群。[方法]分析蜜蜂与人视觉器官的视觉生物学特性,采用发光波长在650~780 nm的高亮度红光LED来作为光源,并举例红光LED头灯的设计,对头灯光源的波长和亮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LED光源的适宜照度为3~10 cd/m2。基于蜜蜂对红色光呈现色盲的生物学特性,以红光LED为光源的LED灯,作为养蜂场的照明灯具,使蜂群不受或少受惊扰,有效减少蜂群的飞遗损失。[结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顺应蜂群的生理特征,研发出合理先进的蜂具。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bu ell 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19.
频振式杀虫灯在烟草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云南烟叶生产中害虫防治的有效方法,在火木龙现代烟草示范区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了烟草主要害虫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虫灯把杀虫工作日常化,能有效防止爆发大面积虫害;对蚜茧蜂、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烟青虫、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防效显著;投入成本低,控制面积大,操作简便;通过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了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人畜中毒事件发生。这说明频振式杀虫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烟草害虫防治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诱捕白杨透翅蛾,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等特点,是综合防治的一条无公害的新途径。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在同朔地区进行大面积应用中,防治效果极好。诱捕器间距为50~80 m,剂量为600~800μg,以白色屋脊型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诱捕时间于5月底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日诱捕率最高峰为15~17时,悬挂诱捕器适宜位置是:成林在树冠中上部,苗圃幼树在路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