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邳州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90万亩以上。每年9月底、10月初播种,翌年6月上旬收获。其生育期长达8个多月.其间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种不良气候因素影响。造成冬前旺长、早春冻害、冬后倒伏等诸多问题,导致严重减产,特别是近几年,暖冬气候造成小麦冬前徒长的麦田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由于播种过早、播种量偏大,或冬前气温持续偏高气候偏暖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小麦冬前旺长。旺长麦苗抗冻能力下降,易发生冻害;且冬前旺长消耗大量营养,开春后劲不足,易脱肥早衰,分蘖率低,病虫害发生重。1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1.1由于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生长快,冬前容易形成旺苗。幼苗叶片细长,分蘖不足,主  相似文献   

3.
暖冬气候务件下的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去年麦播期土壤墒情好,播后气温比常年偏高,小麦长势较好,但是暖冬有利于病虫害加剧,易使小麦徒长,不利于小麦冬前营养储备,抵御冻害能力下降.笔者近几年观察发现,凡春节前出现暖冬气候的年份,来年2~3月份,"倒春寒"往往加剧.如果小麦疯长旺长(特别是弱春性品种),冻害、倒伏、脱肥以及严重病虫害的不良后果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受"温室效应"的持续影响,气象专家预测去年全国冬季平均气温总体仍呈偏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冬前麦苗发生旺长,地上部分苗茎较高,在越冬时难以抵御严寒,容易发生冻害,后期易倒伏,且发生旺长的麦田往往冬前分蘖过多,消耗了大量养分,来年影响成穗,直接降低产量,因此,冬前对旺长麦田应当加强控制。适时踩压,及时浅锄麦苗分蘖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踩压。因为踩压后的麦苗受到客观伤害,地上部分可减少养分消耗,  相似文献   

5.
李辛 《当代农业》2014,(1):31-31
想提高洋葱的商品质量,提早预防"双胞胎"很关键。洋葱发生"双胞胎"的几率很高,严重影响其品质,应尽早预防。发生双胞胎的原因是:播种过早,冬前秧苗过大;苗期施用氮肥过多;暖冬、倒春寒等;不良的种子,上述因素均会造成苗期二次分蘖,形成"双胞胎"。  相似文献   

6.
<正>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较往年偏高,出现了暖冬的局面,并且雨雪普遍偏少,麦田土壤表层旱象显现,对小麦生长不利。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暖冬对小麦的不利影响。一、暖冬对小麦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1.暖冬天气使得小麦过早萌动或恢复生长,尤其是早播麦田和播量大麦田,以及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由于地温较高、养料丰富,使分蘖增多,旺长现象更明显。如果小麦在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  相似文献   

7.
想提高洋葱的商品质量,提早预防"双胞胎"很关键。洋葱发生"双胞胎"的几率很高,严重影响其品质,应尽早预防。发生双胞胎的原因是:播种过早,冬前秧苗过大;苗期施用氮肥过多;暖冬、倒春寒等;不良的种子,上述因素均会造成苗期二次分蘖,形成"双胞胎"。此外,苗期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一、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导致小麦不能正常生长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内部生长不协调、外部发生非生理性变化上.各生育时期的表现有下列情况:一是秋末冬初乃至整个冬季持续干旱不能壮苗越冬,年前分蘖少、年后分蘖成穗率低导致每667m2成穗不足,影响产量构成,如2011年.二是暖冬年份雨水充足发生旺长,甚至拔节,年后突遭冻害,如2005年、2006年、2007年.  相似文献   

9.
由于去年麦播期土壤墒情好。播后气温比常年偏高,小麦长势较好,但是暖冬有利于病虫害加剧,易使小麦徒长,不利于小麦冬前营养储备,抵御冻害能力下降。笔者近几年观察发现,凡春节前出现暖冬气候的年份,来年2~3月份。“倒春寒。往往加剧。  相似文献   

10.
我市水资源匮乏,出现了部分旱地麦,如何使旱地麦取得高产,小麦返青管理非常重要。一般年份2月末3月初,气温在3℃以上时,小麦正常返青。这时正是小麦生根、长叶、分蘖阶段。旱地麦田间管理以蓄水、保水、节水为主。主要措施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苗早发快长、转弱为壮、合理调整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和成大穗为目的,为旱地麦丰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结果表明,小麦蘖芽出现与伸长跟母茎出叶或叶龄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关系。主茎形成蘖芽数为冬性>半冬性>春性,导致蘖芽数变化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播期。决定分蘖和有效分蘖数多少的先决条件为播期。而确定分蘖、蘖芽有效率的主导因素是个体营养条件。主茎和有效蘖出叶数在冬前冬后的分配上具有规律性。通过分析表明争取有效分蘖必须采取措施,建立分蘖的冬前营养体,并需改善个体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暖冬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生育期提前。暖冬年份小麦冬前生长快,叶龄平均8~8.6,小麦提早拔节。冬季叶龄较常年多0.6~1,小麦拔节期提前15~18天,抽穗期提前5~10天,成熟期提前3~5天,生育进程显著提前。2.个体偏旺,群体质量下降。暖冬年份冬前有效积温增加,加快了小麦  相似文献   

13.
高产麦田氮肥后移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知道:“氮长叶子,磷长果,钾肥多了长柴禾”。就小麦而言,氮素肥料是促进和增加小麦分蘖的重要肥力因素,加之品种的更新,分蘖的增强,小麦冬前群体发展过快、过高已成为后期倒伏、病虫发生、降低667m^2穗数和千粒重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成兆金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872-3874
为了确定山东省日照市暖冬特征,探索暖冬对冬小麦造成的影响,以日照市3个大监站为例,利用1951-2015年气候探测资料以及历年冬小麦生长发育期等观测资料,依据GB/T 21983-2008中暖冬计算公式,对历年来日照市冬季平均气温以及出现的暖冬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单站暖冬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东港区暖冬阈值为0.4℃、莒县和五莲县均为0.5℃。其中1951-1985年为偏冷振荡期,全地区共出现18个单站暖冬,东港区占89%;1986-2015年为偏暖期,全地区共出现50个单站暖冬,17个区域暖冬,均出现在1978年以后,其中1991-1995年为连续5年区域暖冬年份,2013年则为1987年以来的惟一1个单站、区域冷冬年份。暖冬会造成冬小麦冬季分蘖增多,易出现旺苗。  相似文献   

15.
今年,白湖小麦普遍大丰收,亩产由1998~1999年的179.8千克和280.6千克猛增到373.4千克,创造白湖小麦史上的最高记录.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条件去年末出现暖冬,小麦未出现冬前旺长拔节.旱春未出现明显倒春寒,冻害轻.孕穗后天气一直干旱,病害轻.收麦时多晴好天气,有利于机收,颗粒归仓.  相似文献   

16.
20 0 2~ 2 0 0 3年度河南省乃至黄淮麦区气候特殊 ,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利弊相当。总的气候特点是播种前期干旱 ,一部分麦田抢墒或造墒播种 ,冬前出现旺长。大部分麦田播种后 ( 1 0月 1 7日以后 )持续低温 ,冬前热量不足 ,冬前分蘖偏少。 1 2月下旬和 1月上旬出现强寒流天气 (极端最低气温 - 1 0~ - 1 3℃ ) ,且低温持续时间长 ,大部分品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尤其是早播的春性品种冻害严重。春季雨水多、温度低 ,小麦返青、拔节、抽穗晚 ,纹枯病发生早且重 ,白粉病、锈病发病晚 ,但上升快 ,在我省中南部地区 (南阳、驻马店、周口、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探讨运用丰比灵、壮丰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冬前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丰比灵处理使小麦抗旱力增强;控制小麦旺长,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安全越冬;促进单株分蘖增多,产生合理的冬前群体;具增产作用。而且丰比灵拌种加12月上旬喷施丰比灵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探讨运用丰比灵、壮丰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冬前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丰比灵处理使小麦抗旱力增强;控制小麦旺长,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安全越冬;促进单株分蘖增多,产生合理的冬前群体;具增产作用.而且丰比灵拌种加12月上旬喷施丰比灵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正>1小麦越冬前苗情诊断1.1总茎数诊断。基本标准:1 050~1 350个/m~2,冬前总茎数为成穗数的1.5~2倍。分蘖日增量为1万~1.5万/亩。11月中旬叶面系数在1左右,在0.6以下为不足,在1.2以上则群体过大。达到1 350~1 650个/m~2的为旺长苗,中等苗、小群体苗密度一般在750~900个/m~2。1.2个体诊断。冬前苗壮:标准叶片肥厚、颜色正常、根系发达,分蘖壮冬前主茎叶片6~7片,单株分蘖5~8个,单株次生根10条以上,年前不旺长,  相似文献   

20.
由于2009年11月初气温骤降,致使晋州市小麦比常年提早20d以上进入越冬期,冬前有效积温467.9℃,与形成冬前壮苗所需积温相比少110℃,冬前积温少、生长时间短,造成麦田群体小、叶龄小、个体弱。冬前平均亩茎数47.4万,单株分蘖2.2个,次生根2.3条,与常年同期比,亩茎数少45.5万、单株分蘖少1.6个、次生根少2.7条。麦田基本全部枯叶越冬,出现死蘖、死苗现象,是近十几年来苗情最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