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牦牛在我国属于珍稀物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生长环境极为严寒,绝大多数病毒、细菌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会失去活力甚至死亡,所以牦牛的患病率极低.但事无绝对,仍有少部分耐寒菌群可以存活,从而危害牦牛的身体健康.牦牛病毒性腹泻就是其中一种,不分年龄大小均易感染,特别是幼龄牦牛更加严重.牦牛感染后会引发病毒性腹泻,导致牦牛腹泻、高热、咳嗽、溃烂、流产等症状.6~18月的小牦牛对该病毒的抵抗力最为低下,牦牛感染该疾病后极易死亡,影响牦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
牛腹泻病是犊牛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旦发病将会限制犊牛生长发育,严重情况还可造成犊牛死亡,引起巨大经济损失。犊牛腹泻病的病因、症状与防治。犊牛发病主要原因有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因素,应激因素,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引起腹泻,微量元素缺乏等。本文简要就犊牛腹泻病的病因、症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犊牛腹泻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犊牛养殖人员提供预防、治疗犊牛腹泻病的措施参考,保证犊牛健康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侵害牛,尤其是犊牛,引起以腹泻(急性感染症状)和黏膜病(慢性持续性感染症状)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主要就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特征、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与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主要侵害牛,尤其是犊牛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对该病毒作一介绍,以加强认识,做好防范,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6.
在犊牛生长过程中大肠杆菌腹泻是犊牛常见的一种肠胃疾病,不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生长和人们的经济效益。本文立足于此,浅谈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一步探究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牛养殖是养殖业中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的部分,对种植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犊牛传染性腹泻的问题却极大的影响了养殖业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冬季和早春时间,出生两三个月龄以内的犊牛易发生病毒性的腹泻,严重危害了犊牛的发育生长,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犊牛的死亡,造成了养殖户的极大损失。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并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1患有传染性腹泻的犊牛临床症状诊断犊牛传染性腹泻这一种疾病是全球养殖行业的公敌,这是  相似文献   

8.
犊牛腹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全年均可发生的胃肠消化疾病,对犊牛组织器官发育和生长具有不良影响,若防治不当会威胁犊牛健康.通过对犊牛腹泻急性型和慢性型发病症状及临床症状的分析,从肠胃功能调整、西医治疗、中药治疗等方面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预防犊牛腹泻提出了疫苗接种、均衡营养、强化管理和定期检查的防治措施,以期...  相似文献   

9.
犊牛病毒性腹泻症的综合疗法孙耀华(辽宁省台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114100)孙大庆(辽宁省台安县种畜场)来稿时间:1997-04-10犊牛病毒性腹泻病也称犊牛流行性腹泻病,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犊牛常发病。其特征是:病牛精神萎顿、厌食、呕吐、腹泻、...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行状况及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侵害牛,尤其是犊牛,引起以腹泻(急性感染症状)和黏膜病(慢性持续性感染症状)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在全球广泛分布,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以感染猪和羊等动物。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日益显现,该病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病原特性、分类、诊断方法、国内外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牦牛是青海地区特有的家畜,为了保证青海地区牦牛产业能健康发展,当地养殖人员也在积极探索更好的养殖方法,政府部门也加大扶持力度,启动一系列的牦牛病害防控宣传工作,有效抵御各种牦牛易患疾病。牦牛病毒性腹泻是当地牦牛比较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且发病率比较高,对牦牛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危害,为了更好地促进牦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我们对牦牛病毒性腹泻进行探究,重点对其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JZ05-1活疫苗对犊牛最小免疫剂量及攻毒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对BVDV2/JZ05-1活疫苗进行倍比稀释后免疫犊牛,在免疫后第28天用BVDV/JL-1强毒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JZ05-1活疫苗对犊牛的最小免疫剂量是105.0TCID50/mL。  相似文献   

13.
孙成 《现代农业》2015,(2):107-109
犊牛腹泻是犊牛一种常发病,也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的主要病源菌。大肠杆菌在牧场环境里普遍存在。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肠炎或败血症状常管理不严,不及时消毒和清洗导致新生犊牛容易接触大量大肠杆菌,增加感染机会,导致1~20日龄犊牛的死亡。根据症状诊断为犊牛腹泻后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治疗,首先为预防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和补充水分,经常采用电解质调节药(5%碳酸氢钠)和低浓度葡萄糖溶液;其次针对病原菌,采用抗微生物药(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牛黏膜病也叫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者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情较为复杂的、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感染牛,尤其是犊牛,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将牛黏膜病定为三类疫病。本文就牛黏膜病通过病原体、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与广大养牛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在牛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毒性腹泻问题的影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病毒性腹泻中,大牛的感染几率较低,小牛的感染几率较高,严重影响其健康生长。本文针对牛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诊断与治疗工作建议,以供参考。1实际情况分析某养殖户于2016年4月2日,有10头牛出现了腹泻与发热的症状,情绪较低落。3日后,有20头牛出现的腹泻与双相热的症状,在高热影响下,体温在41℃左右,且高热症状持续了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犊牛病毒性腹泻预防方法及发生这类疾病后的治疗手段进行介绍,以期能解决犊牛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大面积腹泻,死亡率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腹泻是生猪养殖场里的一种常见疾病,时常威胁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非常复杂,给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冠状病毒科成员,可引起新生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导致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但通过粪——鼻途径的空气传播可能在猪到猪和养殖场到养殖场的传播中起作用。本文浅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病因、传播、发病机制、预防和控制,以期为生猪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旋亮 《新农业》2023,(7):49-50
<正>牛病毒性黏膜病一般会造成牛只产生腹泻的情况,又被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急性传染病,犊牛发病率最高,全年均可发病,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文对牛病毒性黏膜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与具体防治措施进行介绍。1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呈圆形。此病毒对氯仿、胰酶和乙醚敏感,  相似文献   

19.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犊牛腹泻(calfdiarrhea)是危害犊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着奶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犊牛腹泻的发病病因及机理,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病因素是因牛黏膜病毒在牛体中生长较多,对相应免疫机制产生破坏。是一种热性传染病,感染源是病畜和动物本身的相应病毒。由于牛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这种病毒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其他牛。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些新感染的流行区,并且感染率很高。老牛和小牛均会受到感染,死亡率很高。牛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症状、有效诊断和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