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养殖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大增,奶牛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在奶牛养殖中,繁殖技术是奶牛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奶牛早孕诊断一直是奶牛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述常规奶牛早孕诊断技术手段,以期为奶牛产业繁殖效率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牛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提升和专业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奶牛单产质量和数量发生了质的飞越,但奶牛养殖业在不断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与奶牛繁殖性能有关的瓶颈性问题。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较多,其中疾病因素、饲料因素、环境因素是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本文对这三大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有关调控措施,旨在提高对奶牛繁殖性能相关问题的认识,为解决生产中奶牛繁殖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流产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和产奶,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普通养殖者和兽医来说,往往很难诊断出奶牛流产的真正原因,因此只能从预防角度出发,尽量避免可导致奶牛流产的因素出现,以降低流产率。现将奶牛流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的天性繁殖疾病和后天性繁殖疾病严重阻碍奶牛养殖业发展,后天性繁殖疾病包括难产、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奶牛肥胖母牛综合征等症状。本文具体介绍繁殖疾病的发病过程和如何合理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的饲养与护理中出现产科疾病,是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不仅导致奶牛的繁殖障碍,更会危及到奶牛的健康。对此,应对奶牛产科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进而为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做出促进与推动。基于此,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奶牛产科疾病进行了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以期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出相应的参考与借鉴。1胎衣不下在养殖业中,通常将胎衣停滞俗称为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进行分娩后,通常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1~5h),进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产前21 d至产后60 d添加饲喂不同比例β-胡萝卜素,研究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并确定了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β-胡萝卜素制剂能有效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减少发情延迟、胎盘滞留发生,缩短子宫复原时间,从而提高奶牛产后的配种率和配种受胎率,缩短其生殖周期,减少或避免养殖户和养殖场因为奶牛繁殖性能低下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是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奶牛最为常见的疾病,常呈慢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由于人们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不重视,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在养殖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疾病困扰养殖户。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奶牛养殖中的比较常见的疾病,本文对其发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防治方法,通过常见的几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处理,从而得到如何防止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实质、间质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对奶牛养殖业危害巨大,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问题一直是广大科研人员、兽医工作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从抗菌药、中草药及其方剂、中西药、基因、生物制剂、细胞因子、微生态制剂治疗以及物理方法治疗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科学、合理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于奶牛养殖来说,繁殖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标。在奶牛的繁殖过程中,造成繁殖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奶牛本身生殖方面存在疾病和妊娠后无法做出及时诊断。现在普通的奶牛妊娠诊断要在奶牛配种后的2~3个月后才能反馈给饲养人员,而B超仪可以大大减短奶牛妊娠诊断的时间,有效减少奶牛的空怀率,从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数量和有效提高奶牛的饲养水准,对规模化的饲养奶牛提供科学的帮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B超技术及其在奶牛妊娠方面的应用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奶牛饲养的优化管理和控制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幼崽成活率、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繁殖障碍是制约奶牛正常繁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诊断奶牛所患疾病,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殖激素是解决繁殖障碍的两个重要手段。影响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是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  相似文献   

12.
奶牛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部分,加速奶牛的高产优质培育一直是奶牛养殖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利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对促进奶牛培育具有重要作用,进行相关的技术推广应用十分必要,文章将具体进行分析,为促进我国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和农民增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奶牛饲养专业性较强,多发繁殖障碍性疾病,如不能正常发情或不能受孕等。经临床调查发现,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是导致奶牛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直接因素,这是经过多起临床症状诊断,并客观分析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而得出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引起奶牛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不止上述2种,还涉及到卵巢囊肿及持久黄体等。文章以常见的病症为例,对奶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治愈奶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顺利完成奶牛的繁殖与饲养。  相似文献   

14.
在气候炎热的条件下饲养奶牛经常会出现热应激现象,会导致奶牛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直接影响到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从生产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预防奶牛热应激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流产是由于胎儿或者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扰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而使怀孕中断。妊娠奶牛有3%-5%的流产率是正常的现象。妊娠奶牛流产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和产奶,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扩大,奶牛流产病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奶牛流产已成为奶牛生产中危害较大的问题之一.流产可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牛群健康和使用年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引起奶牛流产的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对公众和职业人群有巨大危害.因此,有效控制奶牛流产性疾病对奶牛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奶牛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是判断奶牛繁殖能力的一个较为科学和准确的目标,奶牛产犊间隔又可称为胎间距,为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时间间隔,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往往意味着经产奶牛具有较长的空怀和不孕的时间,导致饲养成本和配种费用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受损。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品种选择、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助产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才能提高养殖牧场的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产犊间隔对奶牛养殖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多方因素,并就如何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提出几点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子宫内膜炎在奶牛产后最为常见,不仅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诱发乳房炎等疾病,而且重症感染病例还会造成奶牛繁殖能力的丧失,对奶牛业的危害非常严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原因是奶牛在分娩时或产后子宫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炎症,导致奶牛在产后子宫不能够很快恢复。如果炎症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子宫炎或是子宫下垂,奶牛将会丧失使用价值。本病的病原大部分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2例奶牛酮病的诊断治疗,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酮病疗效显著,使患病奶牛病程缩短,复发率降低。同时,笔者全面总结了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针对其发病原因和特点制定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为奶牛养殖业在生产上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生长、降低奶牛产奶量的一种疾病。发病后对奶牛的生育功能有一定影响,严重时导致母牛不孕。母牛不孕会提高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户收入,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通过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