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常见产程过长的母猪,产程过长可导致母猪窝产活仔数下降和出生仔猪成活率降低。母猪产程受育种、营养、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能量、纤维、矿物质和微生态制剂等营养素对母猪产程也会产生影响。现代母猪生产中,常见约8%的出生仔猪因在母猪产道中缺氧窒息而死,这些死胎数占出生后3天内死亡仔猪总数的20%~25%。由于产程延长,仔猪在产道中挣扎并消耗了较多能量,将影响仔猪竞争有充足母乳的奶头,进而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临产前给母猪提高筑巢材料(木屑)对母猪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和新生仔猪初乳摄入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胎龄一致的母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母猪。处理1组母猪饲喂在210×80 cm的封闭板条箱中,地上铺一层木屑;处理2组母猪饲喂在开口板条箱中,地上撒一层木屑;处理3组母猪被放养在板条箱中,门打开,地上撒两层木屑,提供树枝和50 cm的绳子。所有参与实验的母猪都被限制在产仔箱中,直到第一头小猪分娩后7 d。分别在产前1~3 d、产后1~7 d通过耳静脉收集母猪血液样本进行非酯化脂肪酸的检测。同时测定各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及仔猪出生后0、12、24、48和72 h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结果发现:母猪分娩环境对哺乳早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处理2组最高,其次是处理3组,处理1组最低。母猪分娩环境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出生和产后第1周体重以及哺乳第7和12天乳成分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相比,处理3组有提高产前1~3 d、产后1~7 d和产前3 d~产后7 d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7)。处理3组较处理1和处理2组有提高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浓度的趋势(P=0.07)。仔猪出生后72 h较出生后12、24和48 h血清免疫球蛋白A、G、M浓度最低(P 0.05)。综上所述,母猪分娩环境并没有降低仔猪产后死亡率,但改善了母猪代谢状况,通过测定哺乳早期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可以预测初乳摄入量,这对提高仔猪在哺乳期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吃足初乳:母猪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对初生仔猪有着特殊的生理作用。仔猪出生后首先要擦干口腔及身上的粘液.断脐带并做好消毒,统一放入先准备好的仔猪保温箱内。待接产结束后.将母猪乳头做好消毒.再把仔猪从保温箱里放出来吃足初乳。2.剪掉獠牙:仔猪出生后就有成对的上下门齿和大齿.俗称獠牙.共8枚。这些牙齿对仔猪哺乳没有不良影响.但哺乳时由于争抢乳头而咬痛母猪乳头或同窝仔猪颊部,造成母猪起卧不安.容易压死仔猪。所以在仔猪生后打耳号时要用歪嘴钳子从根部切除这些牙齿。3.固定乳头:仔猪有专门吃固…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能量补充对低出生体重仔猪的死亡率、断奶体重、日增重及初乳摄入量的影响。处理组选择22头母猪所产的306头活仔猪,其中极低出生体重(<1 kg)72头,低出生体重(1~1.2 kg)77头,分别于出生时和出生后8~12 h口服能量补充剂。对照组选择24头母猪所产的340头活仔猪,其中极低出生体重81头,低出生体重74头。结果显示:能量补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极低出生重仔猪哺乳3 d的死亡率(P <0.05),有降低低出生重仔猪死亡率的趋势(P=0.07)。总的来说,能量补充剂有降低仔猪哺乳3 d死亡率的趋势(P=0.06)。能量补充较对照组对极低出生重仔猪哺乳7和21 d存活优势率显著提高了4.04和3.59倍(P <0.05)。对照组较处理组显著提高了仔猪的断奶重(P <0.05)。对照组与处理组对仔猪的日增重、初乳摄入量及出生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 0.05)。处理组母猪初乳产量在数值上比对照组低(P> 0.05),但处理组母猪初乳产量均匀性在数值上较对照组好。综上所述,能量补充通过为极低出生体重仔猪直接提供能量而不是通过提高初乳的摄入量来降低其断奶前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正>1把好出生关仔猪出生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仔猪的体表,脐带从仔猪腹部3~4厘米处断掉即可。同时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而发炎。用打牙钳子掐掉出生仔猪的犬牙,防止仔猪吃乳时咬伤母猪乳头导致母猪拒绝哺乳。在打牙的同时进行断尾,以防止仔猪相互咬尾,用剪刀在尾根大约3厘米处断掉即可,并涂碘酒消毒,防止感染。仔猪出生后外界环境温度相对于母体来说变化很大。仔猪出生第一星期需要环境温度30~34℃,1星期后逐渐的降低环境温度,到30日龄  相似文献   

6.
母猪分娩与哺乳仔猪是养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由于仔猪出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目标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分娩后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何颖 《猪业科学》2020,37(9):28-31
人们对高产母猪的选育,导致每窝活产仔数显著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仔猪活力和生长性能会因此降低。为了增强仔猪活力和提高生长性能,提高母猪哺乳期能量摄入越来越重要。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哺乳期母猪日粮能量(DE)浓度对母猪体重、背膘厚、乳成分及其后代仔猪活力和生长的影响。在妊娠108 d时将妊娠母猪(N=100;大白×长白)随机分配饲喂4种能量浓度日粮(消化能,DE,MJ/kg)直到再次配种:13.8(LL)、14.5(L)、15.2(H)、15.9(HH)。所有日粮均含有1.2%总赖氨酸。妊娠108 d和断奶(哺乳期第26天)时采集血样,哺乳期采集初乳(0 d)和常乳(14 d)。每天记录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仔猪出生时记录每窝(总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宫内生长受限(IUGR)特征和肌张力。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4 h记录仔猪鼓膜耳温(TEMP)。在后代猪第1、6、14、26、33、40、54、75和141日龄时称重。后代猪于断奶后(PW)饲喂标准谷物基础日粮。后代猪屠宰时(141日龄)记录胴体数据。HH母猪的哺乳期消化能摄入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初乳和常乳成分以及哺乳期采食量不受日粮处理影响。各处理组间的每窝产仔猪数和仔猪初生重相近。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L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多的IUGR特征(P0.01),而HH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好的肌张力(P0.01)。与HH母猪的后代仔猪相比,LL母猪(P0.01)和H母猪(P0.01)的后代具有更高的24 h TEMP。H母猪断奶仔猪数高于L母猪(P0.05)和HH母猪(P0.01),而L母猪断奶仔猪窝重低于H母猪(P0.05)和LL母猪(P0.05)。断奶后仔猪生长不受日粮各处理影响。高DE日粮提高母猪能量摄入水平,但并不抑制食欲。饲喂HH日粮提高了仔猪出生时肌张力,而饲喂H日粮提高每窝断奶仔猪数。此次研究观察到仔猪活力的其他特征和断奶前窝生长性能结果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8.
何颖 《猪业科学》2020,37(8):26-30
人们对高产母猪的选育,导致每窝活产仔数显著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仔猪活力和生长性能会因此降低。为了增强仔猪活力和提高生长性能,提高母猪哺乳期能量摄入越来越重要。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哺乳期母猪日粮能量(DE)浓度对母猪体重、背膘厚、乳成分及其后代仔猪活力和生长的影响。在妊娠108 d时将妊娠母猪(N=100;大白×长白)随机分配饲喂4种能量浓度日粮(消化能,DE,MJ/kg)直到再次配种:13.8(LL)、14.5(L)、15.2(H)、15.9(HH)。所有日粮均含有1.2%总赖氨酸。妊娠108 d和断奶(哺乳期第26天)时采集血样,哺乳期采集初乳(0 d)和常乳(14 d)。每天记录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仔猪出生时记录每窝(总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宫内生长受限(IUGR)特征和肌张力。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4 h记录仔猪鼓膜耳温(TEMP)。在后代猪第1、6、14、26、33、40、54、75和141日龄时称重。后代猪于断奶后(PW)饲喂标准谷物基础日粮。后代猪屠宰时(141日龄)记录胴体数据。HH母猪的哺乳期消化能摄入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初乳和常乳成分以及哺乳期采食量不受日粮处理影响。各处理组间的每窝产仔猪数和仔猪初生重相近。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L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多的IUGR特征(P0.01),而HH母猪的后代表现出更好的肌张力(P0.01)。与HH母猪的后代仔猪相比,LL母猪(P0.01)和H母猪(P0.01)的后代具有更高的24 h TEMP。H母猪断奶仔猪数高于L母猪(P0.05)和HH母猪(P0.01),而L母猪断奶仔猪窝重低于H母猪(P0.05)和LL母猪(P0.05)。断奶后仔猪生长不受日粮各处理影响。高DE日粮提高母猪能量摄入水平,但并不抑制食欲。饲喂HH日粮提高了仔猪出生时肌张力,而饲喂H日粮提高每窝断奶仔猪数。此次研究观察到仔猪活力的其他特征和断奶前窝生长性能结果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施格猪是我国80年代初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质瘦肉型种猪。其瘦肉率高,饲料报酬好、产仔率高,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1996年我场从深圳引进600头施格祖代公母猪,为探讨施格猪断奶重与个体重等生产特性,对我场纯种繁育的施格初产母猪进行统计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 108头试验仔猪系本场12头初产母猪1999年4月所产。1.2 饲养管理 仔猪出生12小时内称其初生重、剪牙、断尾、打耳号。3日龄注射牲血素、5日龄开始补料,饲料为“福寿”牌“妈妈-7”,哺乳母猪统一用自配料,饲养管理相同。仔猪在产房…  相似文献   

10.
怎样使繁殖母猪多产仔、产好仔、养好仔,是评价一个猪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本文主要就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 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1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要从性情温和、乳汁分泌旺盛、产仔数较多的窝中,选择身体健壮,并有足够数量的乳头的仔猪。   候选后备母猪的仔猪出生后要打上耳号,并记录其出生日期、窝产仔数、出生重、父母代品种及耳号等。若同窝中出现疝气,隐睾及其它异常,则整窝猪都不能入选后备母猪。   对于来自一窝中公仔较多的仔猪群的后备母猪,其配种的成功率较低。如果同窝…  相似文献   

11.
不同锌源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产前4周的长白×大白母猪72头,采用3个日粮处理,研究有机微量元素蛋白螯合锌部分或完全替代日粮中的无机锌对母猪繁殖力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锌能提高仔猪出生重及断奶重,改善仔猪的断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卢岩川 《猪业科学》2016,(7):114-115
母猪产仔数量与仔猪出生重对猪场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母猪产仔数量与仔猪出生重主要受种猪品种、母猪营养、猪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猪场经营者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通过进行一定的分析、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与仔猪的出生重,文章将针对影响母猪产仔数量与仔猪出生重的因素展开讨论,为促进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从一头种母猪所能得到断奶仔猪的多少,能评价该猪的繁殖性能。然而,这个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受仔猪死亡率的制约。因为仔猪在断奶前的死亡率高达10~30%.其中,50~75%是在出生后72小时内死亡的。仔猪出生时的体重大,成活率高;每次分娩的同胎仔猪数多,体重轻;同胎仔猪数与成活率成反比关系。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果,适当处理好出生时体重、仔猪数和成活率的相互关系,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影响仔猪的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现就通过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做好产前准备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的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2接产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腔、鼻孔的黏液掏出  相似文献   

15.
1把好出生关 仔猪出生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仔猪的体表,脐带从仔猪腹部3-4厘米处断掉即可。同时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而发炎。用打牙钳子掐掉出生仔猪的犬牙,防止仔猪吃乳时咬伤母猪乳头导致母猪拒绝哺乳。在打牙的同时进行断尾,以防止仔猪相互咬尾,用剪刀在尾根大约3厘米处断掉即可,并涂碘酒消毒,防止感染。仔猪出生后外界环境温度相对于母体来说变化很大。仔猪出生第一星期需要环境温度30-34℃,1星期后逐渐的降低环境温度,到30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冬季产仔一定要注意仔猪的御寒保暖,防止仔猪感冒,引起肺部疾病。仔猪出生后要尽快吃到初乳,初生重较小的仔猪(弱仔)放在乳头靠前的位置,初生重大的仔猪放在乳头靠后的位置。固定仔猪吃乳位置是防止母猪给乳时仔猪乱抢乳头,其次是母猪给乳时间非常短,每次大约16秒左右,防止个别仔猪由于争抢吃不上乳。母猪体大笨重,特别是初产母猪没有产仔经验,起卧时容易压到仔猪,仔猪出生时要有看护人员,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仔猪体内铁和硒的含量很少,从母乳中获得的数量也有限。仔猪出生后3天和7天时分别颈部肌肉注射“牲血素”(主要成分为右旋糖酐铁)和亚硒酸钠进行补铁、补硒,防止缺铁性贫血和下痢。  相似文献   

16.
约50%母猪的二胎仔猪出生窝重低于头胎仔猪出生窝重,而且最近研究发现:二胎仔猪出生窝重大小与以后胎次仔猪出生窝重大小及母猪分娩率有很大关系。然而,养猪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猪场管理和母猪营养来逆转这一趋势,从而提高母猪二胎及以上胎次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生猪养殖的各阶段中,仔猪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极易感染各类病患,诱发疾病感染,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文章就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包括加强妊娠母猪后期管理,适量增加仔猪出生后体重;产圈消毒处理到位,切实搞好圈舍环境;酌情妊娠母猪减毒处理,减低仔猪感染疾病的可能;提前做好防腹泻准备,注意适量补充铁制剂;仔猪哺食初乳要及时,通过母源抗体提升抗病能力;程序性免疫接种到位,做好仔猪感染病害准备;做好冬季保温,减少寒冬应激等等。  相似文献   

18.
杨英华 《猪业科学》2011,28(1):106-107
母猪特别是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很重要,尤其是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对妊娠母猪的饲喂、疾病防治等方面,更有一些特殊要求。如管理不善会造成出生仔猪数少、仔猪体重小、哺乳仔猪下痢频繁、断奶后母猪发情率低、  相似文献   

19.
仔猪早期断奶,可增加母猪每年的分娩次数,从而直接提高仔猪的生产头数。早期断奶需要一套与传统断奶制不同的处理和管理方法,仔猪当然要给予特别的饲养。但是,也应重视母猪的营养。仔猪出生时,其生理上是不成熟的。正常仔猪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60头长白原种母猪,按胎次、配种时间、膘情等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选用的饲料六个处理组完全一样,六个处理组的日粮分别在妊娠第0天、80天、90天、98天、105天开始增加到每天3.0千克/头。妊娠母猪采食潮拌料,自由饮水,分娩前3天减料。检测指标是母猪产后的食欲、泌乳情况和哺乳仔猪的出生重、生长速度、健康状况以及母猪的分娩应激异常情况。试验表明,虽然各组母猪产下的仔猪出生重差异显著,但是妊娠90天之前加料至每天3.0千克/头,影响了产后母猪的食欲、泌乳量和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及增多了分娩应激情况;妊娠90天之后加料至每天3.0千克/头,影响了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生长速度以及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和健康状况;妊娠90天加料至每天3.0千克/头,产后母猪的食欲和泌乳量处于最佳状态,哺乳仔猪生长速度较快、发病率较低、饲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