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是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并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疾病。患病羊几乎都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2010年4月下旬,我区某养羊户发生了一例羊脑多头蚴病,现将诊治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2006年3月,我市一养羊户饲养的羊发生了本病,现将诊治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羊肺炎霉形体感染范围较小,而精氨酸霉形体(Mycoplasma arginini)在两个农场的健康羔羊与大羊中发现,也从呼吸道患病的动物中发现并常合并有溶血性巴氏杆菌。罗曼诺夫羊与羔羊对羊肺炎霉形体比土种羊易感,但保加利亚30—40日龄的土种羔羊如在过度拥挤或高湿度的条件下也变为易感。  相似文献   

4.
羔羊由于日龄较小,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于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以及病原菌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患病的情况.痢疾是羔羊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魏氏梭菌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毒血疾病.严重降低了羔羊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将对羔羊养殖过程中痢疾的患病症状、诊断措施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羔羊...  相似文献   

5.
羔羊多头蚴病也叫羔羊脑包虫病,是由于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羔羊的脑、脊髓内而引起脑炎,脑膜炎及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神经症状如周期性转圈运动。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的成虫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内,成熟的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放出大量虫卵污染饲料、饮水和草场,这些虫卵被羊吞食后,进入羊的消化道,孵出六钩蚴,钻入肠粘膜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脑和脊髓,经2~3个月发育为脑多头蚴。六钩蚴被血流带到其他部位很快死亡。多头蚴只有在羊脑内发育较快,8~13周发育为3.5…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绵羊群内的羔羊中,每年脑多头蚴病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最高可达10%以上。从1984年3月份开始,我们采用吡喹酮每月一次给牧狗驱绦虫的方法来观察预防羔羊脑多头蚴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连续进行三年,羔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1 方法和结果 1.1 方法:把吡喹酮粉按150mg和250mg的用量分  相似文献   

7.
脑包虫是由寄生于狗等肉食性动物肠道中多头绦虫的蚴虫——多头蚴,寄生于羔羊、犊牛脑内所引起的疾病。感染期蚴虫钻出血管移行至脑部寄生,造成脑炎和脑膜炎,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神经症状。本文主要根据石河子地区148团某连羔羊脑包虫流行情况和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对处于脑炎期的羔羊进行了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羔羊的饲养管理以及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2个方面,分析了羔羊消化不良的诱发因素,强调了羔羊消化不良预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清理患病羔羊的胃肠道、调节患病羔羊的胃肠道组织机能、羔羊继发胃肠炎的治疗方法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头蚴原头可溶性抗原和将原头节进行体外短期短培养后获得的排泄分泌抗原,以4g/L抗原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后,按每次2mL剂量对试验羔羊进行3次免疫。于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攻击感染2500个多头绦虫虫卵,攻击后225d剖杀各组羔羊。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春天,在Rosemaund实验农场进行了莫能菌素(monensin)和硒防治羔羊球虫病效果的实验。因为农场曾有羔羊缺硒病和球虫病散发而被选作试验场。整个试验硒状况分级是以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作指标,本文将得到一些意外结果作以报告。  相似文献   

11.
羔羊腹泻是由各种不同的病原体所致,包括细菌、病毒、原虫、肠道寄生虫以及各种毒物。按年龄分两组予以讨论,即从出生至四周龄的患病羔羊组和四周龄至断奶的患病羔羊组。少数病原体可使两个年龄组患病。本文仅对出生至四周龄的羔羊腹泻加以讨论。病因 (细菌) 大肠杆菌病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许多致病菌株常与不足月龄羔羊的腹泻和死亡有关。病羔由于大量腹  相似文献   

12.
农区实行羔羊1月龄断奶,打破传统的4 ̄6月龄断奶的生产制度,断奶后继续使用配套的羔羊断奶料和早期强化育肥料,可使羔羊育肥出栏的时间由传统的8 ̄12月龄缩短到3 ̄4月龄,实现羔羊的反季节生产,提高羔羊生产的经济效益。这里,将我们所做的试验介绍给大家。1试验方法试验在新疆兵团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场内进行。羊群的管理模式为户养承包制。羊群总饲养量为80只,品种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高代杂交细毛羊,采取以全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饲料来源主要是农场的农副产品和秸秆。羔羊生后第10天开始用乳羊料对计划早期断奶的羔羊进行诱食…  相似文献   

13.
正羔羊痢疾是影响羔羊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一种常见疾病。羔羊痢疾多以7日龄以内的羔羊为患病对象,患病后,羔羊食欲不振,并伴随高烧和腹泻,对于这种潜伏期短,死亡率较高的病症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羊膘情,使产出的羔羊身体壮实,抗病力强;其次,要搞好羊舍卫生,定期用10%~20%石灰乳或5%~10%  相似文献   

14.
羔羊的死亡率高会对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的损失,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下降。引起羔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初生羔羊的各项器官和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患病死亡,如果对初生羔羊的饲养管理不当,如母乳不足、补料不及时、管理粗放等,都会造成羔羊患病死亡。为了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羔羊的成活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初生羔羊死亡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红肠子病",兽医称羔羊痢疾,此症危害羔羊惨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某区域内有羔羊痢疾感染病例,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将持续导致3周龄内羔羊患病,多数为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彻底根除难度大。考虑到此症的危害性,文章就羔羊痢疾的临床疗法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达日县建设乡的羔羊成活率历年不高,普遍在70%左右.2009年2月12日至3月15日,对建设乡部分羔羊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根据所了解到的羔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方面,诊断为10日龄前患病的羔羊为B型魏氏梭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10日龄后患病的羔羊分别为败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和缺硒性白肌病,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春,青海省河南县托叶玛乡的羔羊发生了大量死亡。笔者于2008年3月13日至5月10日对托叶玛乡部分羔羊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根据羔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诊断为10日龄前患病的羔羊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10日龄后患病为败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并依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1病原体多头带绦虫长40~100厘米,其幼虫———多头蚴为鸡蛋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内膜上有许多点状头节,主要寄生于羊的大脑,偶尔也见于延脑和脊髓。2致病过程多头带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随终末宿主(犬和其他肉食动物的粪便排至外界,污染草地,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六钩蚴,进入肠粘膜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9.
羊脑包虫病又被称为多头蚴病,它是由多头绦虫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羊大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脑包虫病发生后,患病羊以神经症状为主,防控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动物园1起实际案例,分析了盘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重要寄生虫病.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目为100~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 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被羊只(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内,其后随血液被带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星期发育至粟粒大小,6星期后囊体2~3毫米.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后,多头蚴的头节吸附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