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延安 《中国马铃薯》2005,19(3):168-169
1陕西地膜马铃薯推广应用的主要特点1.1推广应用速度快陕西地膜马铃薯的试验示范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地膜玉米作为“温饱工程”的核心技术大力推广之后开始的,最初作为“温饱工程”的一项配套技术在陕南高寒山区应用。经过几年试验示范,面积逐步扩大,到1996年示范面积达到0.4万hm2。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从1996年开始,陕西省农业厅组织实施了“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把地膜覆盖与脱毒种薯、高垄栽培并称为马铃薯高产的三项重大栽培技术加以推广,此后地膜马铃薯面积迅速增加,到1999年已达4.4万hm2。2000年进一步增加到5.5万hm2…  相似文献   

2.
1 马铃薯双膜覆盖技术1 1 选用良种马铃薯应选用熟期早 ,产量高 ,适宜栽培的早熟品种东农 30 3和克新 4号。1 2 适时整地 ,施足基肥在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 ,播前耙细土块、整畦 ,畦沟宽 1 8m ,其中畦面宽 1 6m ,覆盖双膜后马铃薯不利追肥 ,必须在播种覆膜前施足基肥 ,以促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以不断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一般在整畦前每 6 6 7m2 施腐熟畜栏肥10 0 0kg ,马铃薯播种时 ,每 6 6 7m2 在种穴中施复合肥 5 0kg ,再用猪粪 10 0 0kg盖种。1 3 适时播种马铃薯一般在 1月上旬播种。每 6 6 7m2 用种130kg左右 ,在…  相似文献   

3.
本溪地处 4 1°N的辽宁东部山区 ,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马铃薯在我市年播种面积为 0 3万hm2 ,占蔬菜总面积的 1/ 4 ,年产量达 0 7亿kg ,实现产值近l亿元。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我市积极探讨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结构 ,示范并推广马铃薯同其它作物的间、套、复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不仅保证了粮食生产 ,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真正实现我市农业高产高效 ,农民增产增收。1 薯粮间、混、复种1 1 薯—米间作、复种马铃薯适时催大芽或育苗 ,在 4月 5~ 10日播种 ,畦底 10 0~l10cm ,畦面宽 80cm ,株距 2 0~2 2cm ,大行距 6 0~ 70c…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是我区棉农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的一种新型套种模式。 1 997年示范 ,1 99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1 999年推广面积3 5 0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 3万公斤 ,皮棉1 3 3 5 kg公斤 ,公顷纯收入 2 .85万元。 2 0 0 0年面积发展到 80 0公顷。这种套种模式一般公顷产马铃薯2 .7万~ 3 .3万公斤 ,产皮棉 1 2 75~ 1 3 5 0 kg,公顷纯收入 2 .4万~ 2 .7万元。1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好处马铃薯采用早春地膜栽培 ,早种 ,早收 ,产量高 ,价格好 ,且耐贮藏、运输 ,市场稳定 ,效益好 ;马铃薯、棉花套种田间操作技术简便 ,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如何引导棉农适应市场需求,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定棉花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发展高效农业,是棉花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2004年在通许、尉氏两县棉花、西瓜主产区推广了小麦-西瓜-棉花一年三熟栽培技术90多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小麦4500 kg、西瓜5.25万kg、棉花1500 kg。公顷产值是常规麦棉套种栽培模式的2.5~3.0倍,深受农民的欢迎。2005年推广面积达520 hm2。1种植模式秋种时做高低畦,高、低畦各宽100 cm,每200cm为一个种植带。在低畦内种植6行小麦,行距20cm,占地100 cm,翌年4月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耕地及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增加棉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探讨高产、高效、优质套种模式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 ,总结出棉花、玉米套种高效栽培技术。一般每公顷产量、产值为 :棉花(皮棉 ) 2 0 4 0 kg,产值 3.0 6万元 ,玉米嫩棒 1 .71万kg,产值 6.84万元 ,合计产值 9.9万元 ,净效益 8.3万元以上 ,比麦棉套种净增效益 5 .5万元以上。1种植方式前茬玉米或棉花收获后 ,即进行深耕 ,来年 3月 1 0日左右再翻耕整平作畦 ,畦宽 1 .9m,其中畦面净宽 1 .5 m,沟宽 0 .4m。3月 1 5日在每畦的中间覆盖 0 .8m宽的地膜 ,用于移栽 2行玉米 ,行…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资源丰富,幅员辽阔。全年有效积温2680℃,无霜期128天。全县土地面积58万多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万多公顷,水稻面积1.8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推广旱育稀植以来,本县水稻生产迅速发展。1983年水稻种植面积仅1500多公顷,平均单产2078kg/hm2,总产3140吨;1996年,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87万公顷,平均单产6750kg/hm2,总产12.6万吨。水稻是高产作物,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龙江县地处寒区,不仅水稻生育期短,而且劳力较少,新稻区、水旱兼作区更是劳力不…  相似文献   

8.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 ,属湖北省主产棉县 (市 )之一 ,常年植棉面积 2万公顷左右 ,80年代棉田种植方式基本是麦棉或油棉两熟栽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 ,传统的栽培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 ,本市棉农从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油菜、西瓜、棉花一年三熟栽培模式 ,年种植面积达 667公顷 ,一般每公顷产油菜子 1 60 5 kg,价值 385 2元 ,西瓜 4.5万 kg,价值 1 .35万元 ,皮棉1 42 5 kg,价值 1 .8万元 ,合计年产值达到 3.61万元。1茬口配置1 0月下旬棉花拔秆后 ,深耕作畦 ,畦宽 3.6m(包沟 ,下同 )为宜。油菜 1 0月下旬在畦中定植 1 …  相似文献   

9.
在城郊蔬菜与棉花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采用豌豆、冬菜、棉花、地膜花生 (早毛豆 )套种法 ,既能较好地缓和棉花与蔬菜生产的矛盾 ,又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提高土壤肥力和种植效益。本县近郊城乡镇和泗阳棉花原种场棉农采用这种一年五熟种植方式 ,面积已发展到 3 0 8公顷 ,每公顷棉田可产皮棉 1 1 2 5kg,大麦 1 2 85kg,冬菜 1 5750 kg,豌豆嫩头 2 2 50 kg,豌豆荚 3 750 kg,花生鲜果 3 50 0 kg(或早毛豆 750 0 kg) ,每公顷产值达 4.86万元 ,是棉—麦两熟产值的 2 .59倍。1 种植方式秋播时整地作畦 ,净畦面 4m,沟宽 3 3 cm。 1 0月中旬 ,在…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的东部 ,呼伦贝尔盟的南部 ,种植业生产依靠天然降水 ,属于雨养农业区 ,气候特点是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在 4 50~550mm ,年日照时数在 2 650~ 2 90 0h ,积温在1731~ 2 4 34℃ ,无霜期在 114~ 12 1d ,昼夜温差大 ,土质良好 ,耕层有机质含量在 3%~ 5% ,在我区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 ,由于沿袭传统的粗放栽培方式 ,使马铃薯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单产不高 ,总产不稳 ,经济效益不佳的局面。 1995~ 1996年在我市新发村进行了马铃薯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试验试点栽培 ,获得了成功 ,填补…  相似文献   

11.
棉花与大棚莴苣、西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君 《江西棉花》2002,24(2):29-30
近两年 ,泗阳棉花原种场将棉花生产与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结合起来 ,创造了许多棉田立体种植的新模式 ,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四熟 ,实现了棉田综合效益的新突破。大棚莴苣、西瓜与棉花套作 ,经济效益尤为可观 ,每公顷可产莴苣 375 0 0kg ,西瓜 30 0 0 0kg ,皮棉 1875kg ,公顷产值可达 13万元。1 套种方式沟心至沟心距离 3 6 5m ,净畦面为 3 32m ,沟宽 33cm (深 4 0cm)。大棚覆盖两哇 ,棚宽 6 97m ,棚中柱高1 8~ 2m ,棚底边做直角小柱高 30~ 4 0cm ,以南北向为宜。每畦种 13行莴苣 ,2行西瓜和 4行棉花。莴苣行距2 6cm…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冬季开发农业的发展和水田种植结构的优化 ,以及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应用 ,我省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 ,马铃薯栽培技术也有新的进展。近年来为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 ,采用地膜、双膜、一膜两用等措施 ,以促进马铃薯生长。为进一步探索春马铃薯早熟栽培的最佳技术 ,特进行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本试验在南昌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 ,土壤为冲积壤土 ,肥力中等 ,前作为 2 0 0 0年夏季水稻制种田 ,冬耕。1 2 试验品种及来源中薯 2号由江西省绿苗公司提供 ;东农 30 3由南昌县向塘农技站提供 ;中薯 2号由南昌市农科所提供 ;农膜 2 0 0 0m…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射阳县地处沿海棉区,常年植棉5.5万公顷,是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和产棉大县。1998—2005年,在该县陈洋、合德等镇(区)成功示范了“西瓜—棉花—冬莴笋”高效栽培模式,2005年示范面积达到200hm2左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西瓜每公顷产量48t,产值3.8万元;皮棉每公顷产1350kg,产值1.9万元;莴笋每公顷产量49.5t,产值3.0万元。每公顷合计总产值8.7万元,纯收入5.7万元。1种植方式通常畦宽2.4m,4月上旬在畦面中间栽植1行西瓜,株距50cm,每公顷8250株;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栽植2行棉花,行距1.2m,株距30cm,每公顷栽2.8万株;11月上旬待棉株拔秆后重新…  相似文献   

14.
余世学 《玉米科学》1994,2(4):033-035
凉山彝族自治州从1984年引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巩固玉米覆盖效益,1987年开始进行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历经7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逐步改单作全覆盖栽培为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粮增产、钱增收。1993年完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面积16407公顷,每公顷产玉米6846公斤,每公顷增产2756公斤,新增总产45229吨;其中马铃薯套种4052公顷,套种豆类(芸豆、黄豆)7281公顷,套种光叶紫花苕4428公顷,增收马铃薯34220吨、豆类3713吨、光叶紫花苕青99630吨,新增总产值3477万元,新增纯效益1737.4万元。推动了高寒山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欧君华 《作物研究》2002,16(1):34-34
水稻双杂双优双抛栽培技术是在双季稻区早晚稻两季均选用杂交优质稻 ,两季均采用软盘育苗抛秧的一种栽培技术。宜章县杂交稻面积占水稻面积比例较大 ,常年在90 %以上 ,其中优质杂交稻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将优质杂交稻与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水稻软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如何将早、晚两季杂交优质稻都进行盘育抛秧栽培 ,是水稻栽培的新课题。本县于 1998年在一六良种场进行双杂双优双抛栽培技术小面积试验研究 ,2 0 0 0年获得突破进展 ,2 0 0 1年大面积推广 ,面积达到 3.2万公顷 ,效果显著 ,深…  相似文献   

16.
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前 言马铃薯是镇巴山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 13 4万hm2 以上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 2 5 31% ,高半山地区占 5 6 % ,马铃薯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的 30 5 9% ,仅次于玉米 ,在粮食作物中位居第二。镇巴位居大巴山腹地 ,平均海拔10 5 7m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 ,镇巴马铃薯品质好 ,产量较高 ,但因我县冬春干旱、低湿、霜冻以及品种种植年限长 ,退化严重 ,加之新技术推广不平衡 ,产量差异大 ,限制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为此 ,我县从 1998年以来引进示范种植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  相似文献   

17.
1 前 言我县马铃薯露地栽培常年上市期为 6月份。此时上市迟而集中 ,销路不畅 ,价格低 ,效益差。为改变这一状况 ,近年来我县不少地方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草帘等多种覆盖栽培 ,其中大棚栽培马铃薯的收获上市期可到 3月底~ 4月初 ,提前了6 0d左右 ,平均每 6 6 7m2 产量达 12 5 0kg ,高产的可达 2 0 0 0kg以上 ,一般产值可达 375 0元。2 主要栽培技术2 1 选用良种优质品种和优质种子是早熟丰产的基础 ,因此要求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早熟的马铃薯品种 ,如早大白、克新一号等。调种时应选用脱毒种薯。2 2 二段催芽…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我县春季的重要粮食作物,为解决种性退化和选用引进适栽的脱毒马铃薯品种.1998年春季,我站配合泉州市农科所进行脱毒马铃薯品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送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l.l试验地点:本试验设在德化县上涌乡云路村.1.2供试品种:参试品种10个,列于表l。表1、供试马铃薯品种及来源1.3田间设计:试验地前作为蔬菜地、沙壤上、肥力中等。田间小区为随机区组排列,每一处理小区而积为13.34m’,重复3次。每处理小K种植70株(穴)种植规格畦带沟宽].3M(畦宽im,沟宽0.3m),每畦种2行,行距60cm,株距30cm,穴报,统一做芽后拥…  相似文献   

19.
刘洪学  王会志 《玉米科学》1993,1(4):032-034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我地区从1984年开始试验到今天大面积推广,历经了9年时间,在这9年间,通过试验、示范、高产开发研究及推广,都证明它具有增产幅度大,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高,收效稳定等显著特点。在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采用“大、小三改一防”配套栽培技术,9年来,全区玉米覆盖地膜栽培面积5613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9716.96公斤,每公顷增产玉米3695.96公斤,共增产20746.5万公斤。纯增经济效益12447.9万元。  相似文献   

20.
屈佳君  曾圣娥 《中国棉花》2000,27(11):29-30
近 5年来 ,麻城市棉花生产立足资源 ,面向市场 ,依托科技 ,围绕实现棉田高产高效的目标 ,大力推广了以棉田多套多熟模式栽培为核心的棉田高效种植技术 ,有效地缓解了棉花降价减收的矛盾 ,提高了植棉综合效益 ,为棉农增收 ,棉田增效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 棉田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概况1 .1 面积不断扩大自 1 995年起 ,麻城市棉田高效种植推广面积逐年翻番。 1 995年仅为 1 67公顷 ,1 996年为 333公顷 ,1 997年发展到 667公顷 ,1 998年扩大到 2 0 0 0公顷 ,1 999年全市达到 3333公顷。1 .2 综合效益高麻城市因推广棉田高效种植技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