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过2 a用3种病毒野外接种褐顶毒蛾Lymantria apicebrunnea幼虫试验,表明不同病毒接种褐顶毒蛾的感病死亡率差异极显著,文山松毛虫CPV对褐顶毒蛾效果较好,20 d野外接种感染死亡率为78%;云南松毛虫NPV次之,20 d野外接种感染死亡率为56.5%;从美国引进的舞毒蛾NPV对褐顶毒蛾没有明显作用。经室内检测,接种CPV和NPV的褐顶毒蛾感病死虫单虫病毒多角体含量较高,分别为1.77亿PIB/头和0.97亿PIB/头;褐顶毒蛾感染松毛虫CPV和松毛虫NPV死亡虫pH值分别为7.556和7.554。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云南澄江从松毛虫等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出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型多角体病毒(GV)。于1980-2001年先后应用NPV、CPV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文山松毛虫、灰褐带蛾、毒蛾、蚕蛾;面积达7732.2hm^2,当年防效平均约为97%,1次防治,防治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的试验表明∶协调使用JDSCPV(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和BT(苏云金杆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综合二者的优点;适宜的用量配比为(CPV5.0亿多角体+BT1500亿芽孢)/0.066hm2,使用此用量配比,药后6天松毛虫死亡率为60%;药后12天死亡率为78%,残存活虫CPV的感染率为81.37%,死+感比率为96.3%。  相似文献   

4.
在Dpt CPV防治后的德昌松毛虫林区内,通过林间调查及室内镜检连续观测松毛虫的带毒率及感病死亡率。结果 Dpt CPV的持续效果明显,Dpt CPV能通过带毒成虫产卵传给子代,并引起幼虫大量感病死亡,蛹重,羽化率,产卵量明显下降;与化防区相比天敌昆虫明显增加,能控制松毛虫5年以上有虫不成灾,郁闭度大的林分已长达12年;  相似文献   

5.
对松毛虫CPV及菌毒复合剂Ⅰ、Ⅱ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调查结果,CPV具有在林间水平、垂直传播、扩散的特点,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蛹等虫态均有毒杀作用。用药量为1200~2400亿PIB/hm2时,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高效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添加辅助剂的增效。试验表明:在D.CPv中分别加入1%活性炭、20%轻质碳酸钙、0.2%墨汁水三种辅助剂,在林间试验校正死亡率达80.6%以上,比单纯病毒防治松毛虫效果好。D.CPV浓度为2×10 ̄6CPB/ml加50%甘油贮裁(冰箱2一4℃)14个月,仍有较强的活性,致毒校正死亡率达73%,比未加甘油的病毒冰箱贮藏、常温贮藏分别增效8%、29.2%。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对虫害进行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和CPV病毒混合液对石岩寨林场寄主林分进行了13年的文山松毛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CPV的增殖、提取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室内、林间的卵块增殖和套笼、挂笼、围栏、林间等4 种幼虫增殖上详细介绍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技术。通过对虫尸干燥粉碎法、中肠提取法、虫尸磨浆法和整虫切碎提取法等4 种感病虫的病毒提取方法, 以及影响病毒回收率因素的介绍, 系统地记述了感病松毛虫的CPV提取技术。还对病毒的林间应用技术,防治效果的检查方法和评价标准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棉铃虫为宿主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JDS-CPV在日本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以及在我国台湾省防治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自1983年以来,利用JDS-CPV在我国广东、云南、浙江、安徽等省防治松毛虫,也都具有很好的效果。JDS-CPV的复制,过去主要是利用林间的松毛虫。如何使之成为周期性的连续生产,宿主的供  相似文献   

10.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为林区有效防治松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