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些年来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发展较快,各种林地经济项目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发展过程和生产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根据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了中药材种植、山野菜种植、榛林培育、林蛙养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今后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 开发辽东山区小流域的内在潜能可发挥小流域森林生态的自然优势,发展林蛙养殖又是农民看好的主要项目。但是,林蛙的养殖往往受天敌和气候等相关因子的制约,从而严重影响了林蛙的产量。通过几年来对林蛙产值和相关因子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林蛙在森林生长周期中,除受林内温度、湿度及大气干燥度的影响以外,还与昆虫的滋生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摸清林蛙生长发育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可为今后林蛙的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2010年对辽宁省中国林蛙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中国林蛙种群数量3.9亿只,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全省现有驯养繁殖单位9957个,年产商品蛙约2亿只。总结出目前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辽宁省发展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6项措施,促进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功能林业的发展趋势,在辽东山区主要水源林的典型调查基础上,提出与水源涵养林中的主要林型(栎类林、杂木林、人工针叶林)匹配的经营技术。并阐述了辽东山区林菌、林蛙、林药、林菜4种典型复合经营模式以实现水源林可持续经营向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和三大效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几年林蛙全人工养殖经验的总结,又经试验和野外环境对比,分析出了影响林蛙越冬的环境因子,确定了林蛙越冬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形成了一整套林蛙人工养殖的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模式。养殖实践证明,采用该模式,林蛙人工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区林蛙半人工养殖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林蛙的养殖的基本条件和养殖主要技术方法,可供林区从事林蛙养殖的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调整对于森林多功能经营非常重要。该文提出森林多功能的理论、经营特点。根据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森林类型,匹配相适应的经营技术。根据林分特点发展林菌模式、林蛙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4种典型的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郝伟 《防护林科技》2016,(1):104-105
文章从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地域特色、市场前景等4个方面介绍了辽东地区养殖林蛙的优势,并从3项技术、3个改变、控制3个最佳密度、控制3个生长时期、最佳适宜水温与培养水质、科学搭配饲料等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依靠先进的林蛙养殖技术来推进林蛙产业的发展。并简要地说明了控制蛙卵变态措施及蝌蚪的安全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南移广东粤北山区全人工养殖,在当地优越条件下,当年就能快速生长到32g。研究表明,粤北山区的温度条件与食物多样性是促进林蛙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粤北山区养殖的林蛙容易诱发传染性肝炎。此时需要改善林蛙的饲养环境,并用硫酸链霉素治疗林蛙肝炎病,但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体型中小,具有很多天敌,南移至粤北山区后,属于一种入侵物种,更是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敌,对林蛙南移养殖存在严重的危害,经过2 a的林蛙饲养管理,目前已掌握了一些防治林蛙天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蛙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昂贵价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引发了养殖的热潮。本文将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引用到半人工养殖场,改变常规养殖模式,取长补短,兴利去弊,将两种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期望大大提高林蛙产出数量,增加养殖收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确定林蛙养殖区应具备①森林植被较好,林木以阔叶为主,郁闭度0.6以上;②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无污染;③昆虫资源丰富;④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森林环境条件。掌握了森林经营技术和林蛙池建设、种蛙管理、蛙卵与孵化管理、蝌蚪与变态幼蛙管理等系列生产技术措施。试验期间,林蛙资源增长为投放数的83倍,年均公顷林地实现利税1691元。为辽东山区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实行立体经营,最大限度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探索出一个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林蛙是我国东北各省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在养殖技术上,现在主要以半人工养殖为主。本文分析了目前林蛙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养殖技术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搞全人工养殖,加工业明显滞后。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业的对策,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搞好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东北林蛙养殖新模式——满负荷放养,并对该养殖模式的标准化蛙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放养和科学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林蛙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林蛙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林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近些年来,在我们辽宁东部山区广大群众利用现有条件,采用封沟办法,人工养殖林蛙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得红红火火,现已形成规模,并开始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三个效益”。1形态及分布中国林蛙,头长宽相等,吻端略突出下颌,后肢长,钱发达,善跳跃。四肢有清晰的横纹。体包随季节而变化,一般为褐色、土、灰色散市黄色及红色斑点,鼓膜处有一深蓝色角斑,腹面乳白玉乳黄色散有红色斑点,背部把在鼓膜上方。雌蛙个体较大,雄蛙个体较小,在咽侧下有一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以其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林蛙养殖也随之在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养殖业,在发展养殖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商榷和解决,本文就养殖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林蛙的品种与选择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知有 8种林蛙,东北地区分布两种类群的林蛙,即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三点。其一,中国林蛙的雄性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黑龙江林蛙则无声囊;其二,黑龙江林蛙皮肤粗糙,有疣突,而中国林蛙皮肤光滑,肩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使其整个生活史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对于这种养殖模式,为林蛙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场址的选择和建造,我们在铁力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在养殖户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辽东山区历经4 a试验研究,通过野外封闭式网箱孵化、变态期覆盖增温和饲养密度控制,使中国林蛙卵孵化率、卵孵化成活率、变态率分别达到96.15%、91.45%和88.5%;孵化时间、完全变态时间达到7 d、48 d,分别比对照提前了5 d、18 d。研究结果表明:变态期饲养密度对中国林蛙蝌蚪变态及存活率影响显著,变态期饲养密度为1 000~1 250只·m-3,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