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核荔枝是海南农民王廷标于1997年,利用37株海南荔枝优稀母树进行无数次筛选繁育而成功选育出的新品种。此后,王廷标又不断摸索、改进,选育出超级无核荔枝“金澄荔A4号”,被农业部授予新品种权。与普通荔枝相比,超级无核荔枝果肉凝脂、晶莹清脆、完全无渣,吃起来比普通荔枝明显要甜。6月21日,“金澄荔A4号”超级无核荔枝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
灵山县是中国的荔枝之乡,有优质的荔枝种植条件和荔枝文化。但困于传统农业的发展思维,荔枝产业的转型升级迟缓。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推动下,灵山县的荔枝产业抓住数字农业的机遇,落地了产、供、销农业全链数字化项目。本研究透过灵山县荔枝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荔枝产业农业全链数字化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为灵山县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我国荔枝主产区之一,荔枝上山是发展我省荔枝栽培面积的手段之一。但山地荔枝园往往由于土质差,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而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要夺取荔枝高产、稳产比平地、丘陵地水肥条件好的果园要困难得多。山地荔枝要取得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荔枝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水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但荔枝采收期集中在盛夏高温季节,采后难以贮藏保鲜。将荔枝加工是解决荔枝鲜果出路,延长荔枝商品供应期的重要措施。荔枝干是广州从化、增城等产区最大宗的荔枝加工制品,是畅销国内外的传统特产。荔枝干加工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伟 《福建农业》2000,(6):12-12
荔枝、龙眼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果品,全市荔枝种植面积1200公顷,龙眼种植面积1.44万公顷,但荔枝、龙眼在生产过程中遭到多种害虫危害。全国目前已报道的荔枝、龙眼害虫有116种,福建有106种,在我市对荔枝、龙眼危害性大、常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20多种,其中普遍发生、为害梢果严重的有荔枝蝽、荔枝尖细蛾、荔枝蒂蛀虫、荔枝瘿螨(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角颊木虱(主要为害龙眼),发生较严重的有龙眼亥麦蛾、金龟子类、卷叶蛾类、介壳虫类、木蠢蛾类和白蛾蜡蝉,龟背天牛零星局部发生,在许多老果园白蚁发生十分严重,此外,荔枝小灰蝶、龙眼鸡、蓑蛾类虽危害很轻,也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6.
荔枝病害约有10多种,为害较严重的有荔枝霜疫霉病、荔枝毛毡病和荔枝丛枝病。其次还有荔枝酸腐病、荔枝炭疽病和荔枝藻斑病等。荔枝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荔枝是无患子科最重要的果树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荔枝在世界其他地方栽培较少,仅有中国、印度等少数国家有大规模的商品栽培。中国是荔枝主产国,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得到快速发展。荔枝作为中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水果,其色、香、味俱佳,被誉为中华之珍品。荔枝的鲜果、于果及其它加工品,历来在内销外贸上负有盛名,是重要的创汇水果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中国荔枝产业受到来自其他生产国的严重冲击,加上荔枝产期集中且保鲜难度大,最近几年经济效益普遍不佳。本文欲通过分析中国荔枝生产、贸易现状及经济全球化对荔枝产业的影响,分析荔枝产业发展趋势,为荔枝产业摆脱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百事通》2001,(12):39
荔枝是南方名优水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但新鲜荔枝很容易变色、变味甚至溃烂,目前荔枝鲜果的贮藏保鲜期只能达到 1个月左右,给荔枝鲜果的南货北运和长年供应带来困难,因此荔枝的加工具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而荔枝干是荔枝加工的传统产品,一般褐变严重,失去了荔枝的 “ 本来面目 “ 。本文介绍一种原色红皮荔枝干的加工方法。   一、工艺流程鲜果→挑选→清洗→灭酶、褪色→复色→干燥。   ……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广西荔枝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荔枝产业已成为广西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收入也成为荔枝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快速发展的荔枝产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丰产滞销”难题。通过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荔枝产业主要存在销售渠道单一匮乏、销售竞争力低下、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等问题。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五个影响因素,销售水平、扶持水平、合作水平、种植水平、深加工水平。提出对策:首先,实现标准化种植生产,确保荔枝品质;其次,加大荔枝鲜果深加工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再次,优化荔枝产业,加强荔枝生产销售过程中组织化程度;第四,采用全渠道销售模式,拓宽渠道,为果农提供充分的市场销售信息;最后,建议增强对滞销问题的危机管理,在产销危机爆发前后分别进行预警管理和快速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10.
1国内外荔枝生产及销售概况 1.1世界及中国的荔枝生产概况 中国是世界荔枝的主产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荔枝生产发展迅猛。目前全国荔枝面积约60万公顷,占世界的85%;年产量130万吨,占世界的70%。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地区是中国荔枝、龙眼的主产地。荔枝已成为华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居全国果树的第4位。  相似文献   

11.
荔枝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亚热带水果,被誉为“果中珍品”。其色、香、味均为一流.而提高荔枝种苗繁殖管理技术是确保荔枝品质的前提。本文主要介绍了荔枝优质种苗的繁殖与管理技术,对实现荔枝的优质稳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挤压对荔枝机械损伤和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荔枝在机械采摘、贮运中的挤压受损状况,以挤压损伤的可能因素(压缩率、挤压材料、挤压方向和挤压速度)为试验因子,通过加卸载正交试验,研究了挤压对荔枝机械损伤和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荔枝挤压机械损伤影响显著的因素依次为压缩率、挤压方向、挤压材料和挤压速度。压缩率每增加1%,荔枝的机械损伤度平均增加3.03%;挤压材料为橡胶时,荔枝的机械损伤度最小。影响荔枝弹性度最显著的因素是挤压方向,而对荔枝其余力学参数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压缩率;荔枝的弹性度横向大于纵向;压缩率增加,弹性度减少,而其余力学参数增加。荔枝挤压机械损伤与力学参数的关系方程决定系数为0.913,与荔枝挤压机械损伤最相关的力学参数是峰值挤压力和弹性度。  相似文献   

13.
荔枝花期、果实贮藏期等均可受到病虫的危害,为保证荔枝的品质和产量,需加强对荔枝病虫害的防治。鉴于此,文章以海南荔枝种植为背景,总结出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今年,茂名市荔枝生产因遭遇长时间的低温阴冷天气,以及早熟品种成熟期遇上长达一个月的降雨天气影响,造成荔枝产量约减三成,全市荔枝产量28.45万吨,比去年减产12.84万吨。即使这样,全市各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做好荔枝流通工作,荔枝卖得好价钱,力争做到减产少减收,预计产值16.08亿元,比去年略减。该市荔枝出口量达到520吨,品种有妃子笑、白腊、黑叶等,出口国有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相似文献   

15.
1世界荔枝产业业绩差强人意 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状况良好,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高品质荔枝的营销渠道畅通,但是荔枝产业业绩仍差强人意。世界荔枝产量的绝大部分仍供生产国的国内市场消费,绝大多数非荔枝生产国的年人均荔枝消费量远低于0.3公斤的水平,国际贸易市场有限,  相似文献   

16.
荔枝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第一大果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是我国重要的荔枝产区,荔枝产业是北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阶段当地荔枝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产值平稳趋上,线上线下销售网络逐步完善;但北流市荔枝产业仍然面临着品种不贴合市场消费需求、销售渠道单一且同类产品竞争压力大、没有知名本土品牌等发展困境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拓展当地荔枝产业销售市场主要对策和建议,包括全区域调整品种结构、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打造北流本土知名品牌等。  相似文献   

17.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花穗、果实、结果小枝,荔枝受害后引起大量落花、落果、烂果和裂果,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其经济效益。于2002年进行80%大生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垦和华侨两系统龙眼荔枝考察报告两系统龙眼荔枝考察组广西地处亚热带,栽培龙眼、荔枝的历史悠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广西农垦和华桥两系统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龙眼、荔枝的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产量逐年上升,而1994年又是龙眼、荔枝产量的“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但目前我国荔枝出口量并不大,广东作为我国荔枝生产大省,其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5%,海南的荔枝出口量更少。荔枝的病虫害和农药残留是制约我国荔枝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荔枝产品的无公害问题非常重要,关系到我国荔枝产品能否顺利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无公害荔枝,是我国加入WTO后的迫切需要,也是荔枝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荔枝的主要矿质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荔枝的主要矿质营养生理,提出了不同物候期的施肥技术;在施肥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荔枝的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实施配方施肥与营养诊断追肥的施肥技术,促进荔枝生产持续发展,是荔枝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