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季节和地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等次生代谢物季节、地域差异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杜仲叶中这3种主要次生代谢物。结果表明,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6月份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562%、2.258%和0.571%。另外,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地域差异性显著,即对于同一年龄、同一杜仲品种而言,气候条件较差地区(年平均气温6.8~8.8℃、绝对最低湿度-29.6%~-22.6%、年降雨量576.7~1048 mm)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由此得出,气候条件影响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积累,而6月份为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 ,通过多重比较等统计手段 ,对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 :原材料杜仲叶用整叶 (不粉碎 ) ,用 4 0 %乙醇以 1∶16的料液比在 80℃提取 2h。  相似文献   

3.
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绿原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即苯丙素类的绿原酸(CHA),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如入996 U/g半纤维素酶0.45%,提取pH值为4.0,温度为40℃,得率最高可达38.01 mg/g.  相似文献   

4.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从杜仲叶中提取分离绿原酸进行了讨论, 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证明, 该方法简便、易行, 且测定的数据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杜仲叶中的绿原酸,研究乙醇质量分数、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优选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拟合实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并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 8.0 Trial软件优化得到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1、乙醇质量分数40%、提取温度61.4℃的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0.872 8%。  相似文献   

6.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提取杜仲叶绿原酸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首先筛选出较优的天然低共熔溶剂体系,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考察杜仲叶绿原酸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溶剂体系由甜菜碱、L-乳酸与水组成,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比为1:1:4,低共熔溶剂中水用量为5...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江西栽培杜仲叶中绿原酸、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3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月份之间呈动态变化,绿原酸在6月含量最高(10 817.91μg/g),在12月含量最低(2 179.938μg/g);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均在6月和10月出现2次积累高峰期,暗示与杜仲树体生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月杜仲生长较慢、3种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叶面积较大,6月采收杜仲叶既减少了对树体的损伤,又保证了杜仲叶的产量和质量,故杜仲叶6月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8.
杜仲叶提取绿原酸的中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间试验,利用以下工艺流程从杜仲叶中制得绿原酸纯品:40%乙醇提取(80℃,2h,l:16料液比,提取2次)→制备浸膏(真空浓缩,80℃鼓风干燥)→加水转溶(4次)→铅盐沉淀(每100g杜仲叶用140g乙酸铅)→解析绿原酸(20%H2SO4)→乙酸乙酯萃取(约20次)→浓缩析出粗品→重结晶得纯品,平均得率0.53%,纯度98.35%。研究中还发现杜仲叶中不含异绿原酸。  相似文献   

9.
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中绿原酸、总黄酮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静态吸附容量和洗脱效果的选择,从10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确定出最适于杜仲叶中绿原酸、总黄酮分离的XDA-5树脂。研究了用该树脂吸附分离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杜仲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最佳分离工艺为:上柱液pH值为2-3,静态吸附时间8h,绿原酸最佳洗脱剂为10%~15%乙醇溶液,黄酮洗脱剂为50%-70%乙醇溶液,流速为每分钟流出液体积相当于吸附剂体积的8%;2)10%~15%乙醇洗脱液经真空浓缩后,其固形物得率为4.85%,绿原酸含量为36.65%;3)50%~70%乙醇洗脱液经真空浓缩后,其固形物得率为4.98%,总黄酮含量为28.34%。  相似文献   

10.
杜仲绿原酸,另名杜仲咖啡鞣酸,它是从杜仲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绿原酸化学名称为3-O-咖啡酰硅尼酸,分子式为C16H18O9,相对分子质量为354.30,绿原酸为浅黄色固体粉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叶林模式杜仲6—10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杜仲枝条长度和粗度前期增长较快,而到8、9月以后,增长缓慢,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57 cm和1.971 cm。6—8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缓慢增长期,8—10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5.99 g;不同月份杜仲枝条皮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8月>9月>7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74.7%,而10月份最低为68.88%。6—7月杜仲剥皮枝条干重增长不明显,7—10月为杜仲剥皮枝条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11.63 g。不同月份杜仲剥皮枝条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7月>8月>9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66.95%,而10月份最低为50.16%。6—9月为杜仲叶(单枝)总干重的增长期,9—10月为稳定期,9月份最高,达到48.96 g;不同月份杜仲叶(单枝)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9月>8月>6月>10月>7月,9月份最高可达72.44%,而7月份最低为69.91%。不同月份杜仲叶片数量(单枝)从多到少顺序为:8月>9月>10月>7月>6月,8月份最多可达59片,而6月份最少为39.7片。建议以杜仲叶子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应在9月采摘叶子。  相似文献   

12.
杜仲叶,皮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杜仲叶在年生长周期中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的分析测试,表明营养物质的积累动态很有规律。但是不同海拔,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品种的叶、树皮、根皮和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变化有很大差异,营养物质总体含量从高到低顺序是种子、叶、根皮、树皮,光皮杜仲略优于粗皮杜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黔中地区杜仲林三种混农林业经营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多少等方面的排序是:杜仲+白术模式>杜仲+紫苏模式>杜仲+辣椒模式;各经营模式经济产出多少的排序是:杜仲+白术模式>杜仲+辣椒模式>杜仲+紫苏模式;从土壤有效磷含量看是杜仲+辣椒模式>杜仲+紫苏模式>杜仲+白术模式。杜仲+白术经营模式是研究地区推广发展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杜仲人工林中的邻体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川地区杜仲(Eucommia ulmoides)人工林,杜仲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杜仲个体为基株,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久为邻体,采用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九模型和杜种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杜仲生长速度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林内,杜仲个体之间表现为强烈的种内竞争,个体生长的动力来自杜仲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邻体干扰效应的存在是确定杜仲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微量提取植物新鲜叶片中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和芥子酸的方法。首先由甲醇:水:甲酸提取缓冲液过夜抽提新鲜样品,以4-甲氧基苯甲酸作为内标,利用酚酸类物质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解性不同,分别用乙酸乙酯和5%NaHCO3溶液初步纯化提取物;由自制的微量C18柱纯化提取液,并确定45%甲醇/0.1M醋酸的柱洗液回收效率最高。建立了气相—质谱联用仪同时分析4种酚酸的程序方法,确定了4种酚酸的硅烷化温度和时间,并通过提取杨树、银杏、杜仲、华山松4种树木新鲜叶片的酚酸物质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杜仲高生长以4-7月份生长最快,6月份达最高峰;径生长以5-7月为旺盛期,其中6、9月各有一次生长高峰;杜仲林地施肥以4-5月为最佳;施肥量为一个区间,且因树龄而异;施肥按坡台地和平地进行沟施和穴施。  相似文献   

17.
对杜仲皮和杜仲叶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干燥,并考察这些处理方法对杜仲皮及叶中的几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经过微波处理后,叶中绿原酸、总黄酮和桃叶珊瑚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29%、7.005%和4.420%,是晒干处理的5.14倍、1.52倍和17.06倍;皮中京尼平苷酸和桃叶珊瑚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393%和4.242%,分别是晒干处理的1.09倍和1.78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后50℃烘干处理杜仲皮及叶能够有效的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11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桃叶珊瑚甙在6月、11月份含量最高,7月、8月份最低;京尼平甙酸在6月份含量最高,5月、11月份最低;总黄酮以5月份含量最高,10月份最低;杜仲胶含量以5~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似乎与树体年生长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