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昭通烤烟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晓燕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2):197-201
为探索昭通烤烟生态气候资源分布状况,指导烤烟优化布局,本文利用昭通各区县气象站1980—200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与已有优质烟区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昭通烤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利用合理的烤烟生态气候适宜性指标对昭通烤烟种植区进行重新分区,得出:昭通西南大部地区和东部的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域)为最适宜烟区,西南部海拔在1800—2000m的坝区和大部山区以及东北部海拔900—1700m的大部山区(属南温带气候区域)为适宜烟区。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不同烤烟(nicotiana tobacumL.)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方法研究了连作烟、轮作烟、麦套烟和麦茬烟等4种烤烟种植模式下耕层(0~25cm)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动态,并探讨了烟叶产质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绿肥翻压期,土壤微生物总PLFAs的含量以麦茬烟处理最低;在烟草团棵期,轮作烟处理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而在现蕾期和成熟期,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微生物类群的PLFAs含量及其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随生育期而异,其中真菌PLFAs含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真菌和细菌的PLFAs比值及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比值显示,整个土壤微生物及细菌部分的群落结构均受烤烟种植模式和生育期的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麦茬烟处理最明显。各微生物类群在成熟期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烤烟种植模式之间存在明显分异,与连作烟相比,麦茬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之类似,而轮作烟和套作烟则变化较大。此外,不同种植模式显著影响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与连作烟相比,种植模式改变后有利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及产值的提高,并显著增加烟叶中的钾含量,但不利于烟叶中糖分的积累,各植烟模式中以麦套烟和麦茬烟的综合效益较好。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烤烟种植对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并为中国北方烟区烤烟种植制度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采用层次分析和GIS技术对两当县烤烟种植适宜性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当县适宜种植烤烟的土地面积为10 843.1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66%;主要分布在金洞乡、鱼池乡、站儿巷镇、显龙乡、兴化乡等地;不适宜种植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较大、海拔高、气候冷凉等。并提出两当县烤烟产业的发展建议是:改良土壤,提高烟叶的可用性;烟叶种植区域和品种要服从于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凉山烟区主要气候因素与烤烟质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凉山烟区适宜种植烤烟的基本条件、主要气候因素及所产烟叶的质量特点,结果表明:(1)该烟区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日均温≥20℃持续天数多,0—60cm土壤含氯量较低等特点,具备了生产优质烟叶的基本条件。(2)凉山烟区烟叶大田生长期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日照时数均在800h以上,中、南部日照百分率较高,降雨充沛,雨量分布合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十分有利。(3)凉山烟区烟叶整体上外观品质较优,烟碱、总氮含量适宜,中、上部叶还原糖含量稍高,中部叶氮碱比、糖碱比基本协调,清香型风格突出,香气质好量足、配伍性好,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探明土壤–烤烟系统硫素对烟草燃烧性指标元素及其有关指数的影响,找出适宜的烟叶硫含量区间,以便指导调控烤烟硫素营养。 【方法】 选取了2009—2011年间曲靖烟区9个植烟县区的3507份土壤样品和对应的烟叶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和烟叶硫、钾和氯含量,研究了土壤有效硫含量与烟叶硫含量以及烟叶硫含量与其钾、氯含量、钾氯比值和有机钾指数的关系。 【结果】 1) 曲靖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硫含量丰缺不均,土壤有效硫含量和烟叶氯含量变异较大;2) 随着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增加,烟叶硫含量递增,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3) 烟叶硫含量对烟叶钾含量及有机钾指数有重要影响,随着烟叶硫含量的增加,烟叶钾含量和有机钾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4) 烟叶硫含量对烟叶氯含量亦有重要影响,随着烟叶硫含量的增加,烟叶氯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结论】 对曲靖烟区而言,要保持较高的烟叶钾含量和较适宜的氯含量,适宜的土壤有效硫和烟叶硫含量范围分别为3.84~48.53 mg/kg和0.3%~0.6%。   相似文献   

6.
稻壳掺播对土壤质地及烟叶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烟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质地偏黏,不利于烟叶生长,为此,在宣城烟区耕作层土壤中掺播一定体积比例的稻壳,探讨其对土壤质地和烟叶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掺播稻壳比例的增加,0.02~2mm的土壤颗粒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容重)、含水量和pH降低,但这种趋势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缓。②烟田耕作层土壤掺播稻壳总体上有利于烤烟生长,能够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其中以掺播20%~30%的稻壳(稻壳体积/土壤体积)时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工艺评价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与津巴布韦烤烟种植气候相似性的精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种植的气候相似性,优化云南省烤烟种植布局,基于云南1∶25万的小网格气候数据,依据影响烤烟种植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应用标准差计算各气候因子的权重,采用改进的欧式距离作为相似度量指标,划分云南省与津巴布韦烤烟种植的相似性,并对两地相似区域的气候条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烤烟气候与津巴布韦存在相似性,相似程度的高低在云南呈现地带性分布,以哀劳山为界,相似性东部高于西部,云南南部部分未植烟区域也与津巴布韦具有烤烟气候相似性;云南烤烟种植区域多为"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类型,光照的劣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毕节烟区烤烟及大田可用天数的影响,利用毕节烟区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近40年来毕节烟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烤烟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和大田可用天数与温度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毕节烟区年均温一直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增幅为0.38℃-10a-1;毕节烟区近40年年均降雨量为1 047.78 mm,大田期年均降雨量为527.03 mm,大田期降雨量随着气候变暖而逐渐减少;毕节烟区近40年年均日照时数为1 318.20 h,大田期年均日照时数为632.70 h,大田期年均日照时数也随着气候变暖而逐渐减少;1971—2010年间毕节烟区年平均CFI为0.6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日均温≥13℃初日随着气候变暖一直在提前,40年间提前了将近30 d,平均为7.5 d-10a-1;日均温≥18℃终日随着气候变暖一直在滞后,近40年间烤烟采收终期延后了27 d,平均为6.75 d-10a-1;40年间烤烟大田可用日数也一直随年均温呈平稳增加趋势,近40年间共增加了58 d,增幅为14.5 d-10a-1。气候变暖导致毕节烟区降雨量减少、日照时数变短,但烤烟CFI随之升高,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同时气候变暖导致毕节烟区烤烟的大田可用日数增加。  相似文献   

9.
不同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纬度差异和地理方位,将我国主产烟区的7省12县分为南北两大烟区,采用统一栽培模式,对两区烤烟( Nicotiana tabacum L. )主要化学成分和大田生长期不同时段的气候因素进行多元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初步获得了两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主要结果是:北方烟叶化学成分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程度比较明显,南方烟区相对来说不很显著,影响北方烟叶化学成分的气候因子多于南方烟叶。南北两烟区不同生育时段的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有不同的关联度,影响烟叶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因子明显不同,作用方向也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北方烟区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是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和10 cm地温;南方烟区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是日照时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5,(1):31-35
江西省瑞金市被全国第二次烤烟种植区划综合评定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烟叶产业发展已规划为当地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项目,是瑞金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寻找适宜的植烟土壤是科学布置烟草生产的基础。本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和特尔菲等评价方法,从土壤养分性状、立地条件、土壤管理三个层次确定瑞金市耕地植烟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及权重,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瑞金市耕地的植烟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瑞金市耕地划分成四个等级适宜区域:S(I)耕地5143.83公项、S(II)7262.07公项、S(III)6540.38公项、S(IV)2241.1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28%、34.27%、30.87%和10.58%。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云南省烤烟种植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根据烟草生长发育生态条件,确定烟草种植适宜性气候生态指标和区划原则;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气象、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得到云南省烤烟种植适宜区划数据,为云南省烟草企业进行原料基地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噻菌茂在烟草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建立了烟叶和土壤中噻菌茂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在山东和湖南两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噻菌茂在烟叶及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水(70:30,V:V)提取,石油醚、二氯甲烷萃取,弗罗里硅土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UV)测定,在0.01~5.0mg.kg-1添加水平下,噻菌茂在鲜烟叶、干烟叶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50%~93.84%、88.19%~91.90%和88.34%~93.0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2%~2.79%、1.83%~4.13%、2.00%~2.71%。噻菌茂的最小检出量为1.4×10-12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鲜烟叶0.01mg.L-1,干烟叶0.01mg.L-1,土壤0.005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菌茂在烟叶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85~3.44d和2.77~3.26d。噻菌茂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250g.hm-2(推荐高剂量)和375g.hm-(21.5倍推荐高剂量)于烟草旺长期-成熟期兑水施药3~4次,烟叶中噻菌茂最终残留量随采收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减趋势,距末次施药后间隔7d采收的烟叶中噻菌茂的残留量为1.102~4.230mg.kg-1,21d残留量降为0.082~1.813mg.kg-1;而土壤中噻菌茂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0.005mg.kg-1)。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适宜成熟度,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低成熟度(M1)、中等成熟度(M2)、高成熟度(M3)3个处理,在湖南桂阳烟区开展中部烟叶的不同成熟度采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中部烟叶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的叶绿素相对(SPAD)值下降;微带青烟叶比例下降,杂色烟叶比例增加;烟叶成熟度提高,结构疏松;烟叶单叶重下降;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下降,烟碱、钾和绿原酸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可用性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下降。M2处理的外观质量指数较M1、M3分别高12.12%、0.73%,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高11.74%、-0.70%,评吸质量分别高0.53%、5.42%,经济性状指数分别高2.62%、12.54%,烟叶质量指数分别高3.46%、3.16%,综合效果指数分别高2.78%、7.57%。湖南桂阳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一次性采收适宜成熟度要求叶面变黄20%~70%,主脉变白1/3~全白,支脉变白1/4~全白;SPAD值在22.43~29.69范围内时,可作为指导稻茬烤烟中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稻茬烤烟中部烟叶一次性适熟采...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烟区土壤-烤烟氯素含量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调查研究、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烟区土壤、烟叶含氯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2~2003年进行了不同施氯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氯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重庆植烟土壤含氯量低,平均为13.4mg/kg,变幅大(为痕量~99.7mg/kg),有90%的土壤含氯量在烟草种植区划规定的最适宜植烟的土壤含氯量(≤30mg/kg)范围内,土壤含氯量>45mg/kg不适宜烟草种植的土壤样本仅占3.7%,土壤含氯量≤2mg/kg的缺氯土壤样本占19.2%。重庆植烟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占植烟土壤的75.6%。重庆市烟叶含氯量很低,平均为0.70g/kg,变幅0.11~9.19g/kg,有99%的烟叶含氯量低于优质烟叶要求的含氯下限(3.0g/kg),烟叶含氯量低已成为影响烟叶质量的限制因素。2003年的调查结果与1988年相比,15年后烟区土壤含氯量降低了5mg/kg,烟叶含氯量下降60.0%。在一定的施氯量范围内,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华北冬小麦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气候相似、农业生产水平相近的原则将华北分成15个亚区,利用1970-2010年华北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采用线性内插法将相邻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处理成逐日数据,通过对比逐日CI指数与土壤墒情资料,分区域和发育阶段对冬小麦发生干旱时的CI指数评判标准进行订正,并基于该指标建立冬小麦干旱累积标准指数,同时结合冬小麦单产资料,构建冬小麦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CI指数与对应的土壤墒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亚区修订后的冬小麦干旱指标均与直接用CI指数判别干旱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亚区冬小麦干旱指标不一致,其中豫西、鲁北、鲁东南、京津、豫中东干旱指标较小,鲁中、冀东北、冀中、冀南干旱指标较大;华北15个亚区冬小麦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F检验,冬小麦干旱累积标准指数与干旱产量损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京津、晋中、晋南、鲁中、鲁东南、豫西等亚区的模型历史评估结果与对应的干旱产量损失相关性显著。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光泽县烟稻连作的烤烟种植气候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光泽县农业气候资源和烤烟生产气候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回归法和等量化处理,在建立烤烟生产气象因子地理分布模式和烤烟种植气候区划因子分区模式的基础上,利用Arc info软件制作烤烟种植气候区划,为有效开发和利用光泽县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烤烟生产以及确定适宜播栽期、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候生态环境对赣南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赣南5地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观测,结合当地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因子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高温低湿天气易使烟碱含量升高,香气不足,不易大量种植;由于易受春寒影响,宜实施保护性栽培或选择适宜的移栽期。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是解决烟草种植土壤障碍的有效途径。云南植烟地块,在秋冬季节主要以轮作小麦、紫花苕、豆类及蔬菜等作物为主,在云南曲靖和晋宁烟草种植区,选择了小麦收获后留根茬(20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麦-烟),紫花苕子收获后留根茬(30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绿-烟)、豆类(豆-烟)和蔬菜(菜-烟)收获后根茬及秸秆全部移除地外种植烟草的4种轮作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对植烟红壤微生物碳(SMBC)及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烟和豆-烟复种模式下,植烟生长期内根区SMBC及SOC均高于麦-烟、菜-烟复种及冬闲地,并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复种模式下,SMBC、SOC及SMBC/SOC间呈显著相关性,绿-烟及豆-烟复种模式有利于提高SMBC与SOC含量,延长土壤活性功能,SMBC曲线变化的高峰值均出现在成熟期,其余模式则出现在旺长期;不同模式对提高SMBC与SOC含量影响为:绿-烟〉豆-烟〉麦-烟〉冬闲地〉菜-烟。据此认为土壤SMBC或SMBC/SOC可作为轮作模式影响烟地红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农田土壤呼吸释放CO2过程加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通过大田原位实验,研究了雨养条件下垄作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条件对土壤呼吸季节性和作物生育后期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从越冬期到灌浆期,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值均以垄作覆盖值最高,平作覆盖次之,平作的值最小,平作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灌浆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值达到最大,分别为4.95、4.69、4.4、2.61μmol·m^-2·s^-1;成熟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依次为:平作覆盖处理〉垄作覆盖处理〉垄作处理〉平作处理,平作覆盖与垄作覆盖分别与其他两个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垄作覆盖处理土壤呼吸值均高于其他处理,平作处理的值最低,不同生育时期垄作覆盖与平作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在夏玉米抽雄期土壤呼吸值最高,成熟期最低。从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后期土壤温度(X)与土壤呼吸强度(Y)日变化看,两者呈显著线形关系,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1704X-0.6372(R^2=0.882**),Y=0.1039X+1.2073(R^2=0.8802^**)。显然,同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雨养条件下垄作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增大了向大气环境释放CO2温室气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南岛主岛19个气象站点连续40a(198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及地形等要素,建立空间分析模型,综合确定海南岛绿橙种植气候适宜区指标。在气候适宜度模型基础上构建海南岛绿橙种植温度、日照、降水以及综合适宜度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分析,利用自然点断法对绿橙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精细化区划,并利用RCP4.5未来气候情景模式模拟数据探讨未来30a(2020-2049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海南岛绿橙种植适宜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现阶段海南岛绿橙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面积0.87×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9~1.0;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局部地区及中西部大部地区,面积1.83×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7~0.9;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及中西部海拔较高地区,面积0.51×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4~0.7;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山区,面积0.17×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0.4。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海南岛气温、降水分布呈较大变化,温度适宜区由四周向中部逐渐缩小,降水适宜区由东部逐渐迁移至中部地区。未来绿橙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琼中、屯昌和保亭县大部分地区、万宁市西部及白沙县中东部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