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由于不良天气,与前茬作物茬口的影响,每年总有一定面积的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小麦晚播,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易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为了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我们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晚播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确定河北平原冬小麦适宜播期和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在河北藁城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试验。冬小麦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夏玉米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小麦产量对播期和冬前积温、玉米产量对收获期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冀麦585和金禾9123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较长,冬前≥0℃积温分别在324~560℃和362~566℃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根据藁城多年积温数据,该积温下限对应的日期为10月20日左右。夏玉米产量与播期、收获期均呈线性关系,而不同年份播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玉米生育后期平均气温高于有效灌浆温度(16℃)的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假如玉米收获期由农民传统的9月22日推迟至10月17日,积温可增加476,100℃积温可增产527. 7 kg/hm~2,玉米可有2 511. 9 kg/hm~2的增产潜力。可见,小麦推迟播种时间、玉米延迟收获时间是发挥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期最晚推迟至10月17日,小麦播种期最晚推迟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3.
针对冬小麦因播期推迟造成产量损失的问题,以2个不同分蘖能力的冬小麦品种中麦8号和航麦501为供试材料,研究苗期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播期:10月5日适期播种(S0,对照)、10月15日适当晚播(S1)和10月25日过晚播(S2)。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产量逐渐降低。晚播条件下,苗期覆膜和补施氮肥可调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农艺性状、茎蘖生长、成穗率以及氮素的吸收利用。综合而言,晚播条件下,覆膜和补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及冬前群体数量;同时,覆膜可显著提高2个品种晚播条件下的分蘖成穗率和过晚播条件下的植株氮素积累量(PNA)及氮肥偏生产力(PFP),增幅分别为46.4%~89.1%、12.7%~26.5%和19.5%~20.1%;补施氮肥在过晚播条件下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增幅为18.5%~34.7%。2种调控措施均有利于增加晚播小麦产量,增幅达1.4%~19.5%。但不同分蘖力的小麦对2种调控措施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考虑产量及氮素利用等各方面因素,在晚播条件下,相比于补施氮肥,苗期覆膜更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弥补晚播造成的产量损失,但在实际操作和节约生产成本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地膜覆盖改善了麦田的生态环境,使晚播覆膜小麦的单株种子根、次生根、茎数、鲜重、全茎叶龄、植株高度及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同期播种的露地小麦,这就为高产创造了先决条件。同时,地膜覆盖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特别是小花分化期以后的时间,这就决定了覆膜小麦比露地小麦更易获得较多的穗粒数。地膜覆盖促进了晚播小麦的生育进程,相对提早和延长了灌浆时间,对提高粒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豫西农田70%是旱地,干旱是制约该区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该区播种期间经营发生的干旱现象,我们进行了沟播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沟播能够保护苗全苗匀,促分蘖,壮个体,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旱地小麦沟播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7.
豫西农田70%是旱地,干旱是制约该区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针对该区小麦播种期间经常发生的干旱现象,我们进行了沟播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沟播能够保证苗全苗匀、促分蘖、壮个体,大幅度提高亩成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旱地小麦沟播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旱地小麦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在黄淮海区域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几年山东省集成筛选适宜品种、种子处理、小麦晚播玉米晚收、精量播种、宽幅播种、种肥同播、配方施肥、播后镇压、一喷三防等技术,品种、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统筹安排关键栽培技术措施,有效调控作物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将小麦冗余的光、热资源分配给高光效作物玉米,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确保小麦晚播不减产,玉米晚收增产7%~10%,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工,减少投入,实现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地膜晚茬麦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晚茬麦增产技术张海芝(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466001)麦套棉地区棉花生育期长,后茬小麦播种过晚,地温低,积温不足,冬前难于分蘖,小麦产量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1994~1996年进行了晚茬麦增产试验,供试品种豫麦18,小区面积300m2(20……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我国北部冬麦区因播期推迟造成越冬前小麦苗情较弱的实际问题,于2019—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试验基地进行晚播试验,设3个播期:10月5日适期播种(S0)、10月15日适当晚播(S1)、10月25日过晚播(S2),以S0为对照,对晚播S1、S2采取覆膜和补施氮肥的调控措施,研究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小麦冬前群体质量、个体性状以及茎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不利于小麦冬前群体和个体质量的形成,以及茎蘖的生长。晚播覆膜增温可提高冬前群体总茎数,与不覆膜处理相比,适当晚播和过晚播覆膜处理提高了小麦冬前群体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群体总茎数平均分别提高42.9%、148.4%;植株冬前叶龄增加,个体分蘖数平均分别增加1.6个和2.0个;覆膜增温延长主茎上第1分蘖至第3分蘖营养生长进程,提高苗期茎叶、分蘖节、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生长素与玉米素核苷的比值(IAA/ZR),增加冬前群体总茎数。对各处理进行晚播苗情评价可得出,适期播种条件下均有利于2个不同分蘖力品种冬前群体综合质量的提高,其中,多穗型品种中麦8号在晚播覆膜条件下其晚播苗情较好,大穗型品种航麦501则在适当晚播无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河宁夏灌区覆膜与土壤温湿度的响应对蓖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针对黄河宁夏灌区的生态气候和生产条件,对蓖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播种方式下蓖麻出苗期的土壤温度,以及蓖麻的生长发育情况,于田间布设小区精确试验,进行观测与研究。研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土壤保温增湿,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十分有利于蓖麻增产,从而使蓖麻出苗早、生长快、开花早、结果早、果穗多,蓖麻的穗部特征、产量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全程覆膜优于苗期覆膜优于露地栽培,同时,从不同播种期结果来看,早播比晚播增产明显,覆膜较露地栽培增产显著,平均增幅43.4%,露地栽培的以4月20日播种较为适宜,而覆膜栽培的播期以4月中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屠长征 《作物杂志》2011,27(2):123-124
小麦是河南省周口市的优势作物,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误时晚播面积约占麦播总面积的10%~2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小麦大面积的均衡增产。在总结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晚播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晚播情况下对新乡市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品种新麦45 和弱春性品种新麦29 两种类型小麦,在获嘉县开展了极限晚播试验,设置9 个播期、9 个播量。播期从2021 年11 月10 日开始,2022 年2 月13 日结束,播量从16.5kg/667m2 依次递增至24.5kg/667m2。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种类型小麦生育期、灌浆高峰有所推迟,成产要素及产量持续下降;生产上,11 月份及之前播种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有利高产,12 月份及之后播种应选用弱春性小麦;半冬性品种新麦45 极限播期为次年1 月底,弱春性品种新麦29 极限播期为次年2 月中旬。该试验结果对于新乡及豫北地区等同一生态类型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山农20(原代号山农05-066)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以PH82-2-2为母本,以9540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多抗高产水地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山西省曲沃县从2014年引进推广该品种。1播种技术.适当调整播期播期直接影响着小麦出苗等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天数和积温。试验证明,播期主要影响出苗期和出苗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播期对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和积温的调控效应,以‘光明麦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试验,旨在探讨播期对春性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发育和积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出苗率下降,且冬前积温降低,显著影响小麦冬前生育进程,植株叶龄减小,分蘖发生数下降,LAI和干物质积累降低。播种至出苗阶段日均温与出苗天数呈指数相关关系,出苗至越冬始期≥0℃积温与此期天数、叶龄、茎蘖数、LAI和干物质积累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播期每推迟6天左右,播种至出苗日均温下降1.0~2.5℃,≥0℃积温上升5~15℃,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延长2~5天,出苗至分蘖所需天数延长1~10天,出苗至越冬始期的天数缩短6~11天,出苗率下降1.5~3.5个百分点,越冬始期叶龄减少0.4~1.0,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分别下降100~150万/hm2、0.04~0.51和30~200 kg/hm2。实现春性小麦壮苗的冬前≥0℃积温为500~670℃,适宜播期10月23日—11月4日,最适播期是10月27日—10月29日。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河南省南阳市盆地种植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上茬种植甘薯、棉花等作物可能遭遇灾害性天气,造成秋季作物晚收,从而导致部分小麦不能正常播种。作为抗灾作物,选择弱春性小麦品种进行推迟播种,在生产中加强田间管理,迟播小麦也能接近适期播种小麦的产量水平。主要对小麦推迟播种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形成推迟播种小麦综合配套管理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施足底肥晚播小麦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10~15天,如果气温低则会更长一些,比适时播种的小麦迟20多天。晚播小麦冬前的生长时间短,但麦芽在土中生长时间长,消耗了种子的养分,致使幼苗生长瘦弱。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当前气候情境下不同类型小麦在不同播期干热风的发生风险,以半冬性偏冬性品种济麦22、半冬性偏春性品种周麦18以及弱春性品种西农529为材料,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小麦的物候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分析2年的籽粒灌浆规律,并结合近30年本地区干热风发生分布,讨论不同播期籽粒灌浆95%时的干热风发生概率。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小麦冬前分蘖减少,但春季分蘖增多,适度增加播量可以保证群体成穗数;籽粒灌浆时长缩短、灌浆速率加快,播期在一定范围内干热风发生概率没有明显提升。济麦22在380℃~680℃、周麦18和西农529在250℃~680℃冬前积温范围播种,干热风发生风险保持一致,继续降低冬前积温,干热风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适度推迟播期,降低冬前积温,增加播量,灌浆速率增加,干热风发生风险没有显著变化,同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稳定。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小麦最适冬前积温可由先前的约600℃降低到当前的约380℃,冬前分蘖2~4个,是小麦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旱地小麦起垄精播覆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莉明 《作物杂志》1999,15(3):30-30
旱地小麦起垄精播覆膜是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坑东村农民技师王仪春在当地党、政领导和小麦专家支持帮助下试研成功的一项重要增产途径。在1996年春旱严重的条件下,更显示出旱地覆膜的优越性,不仅麦苗长势健壮,而且穗子大、穗层整齐。而相邻不覆膜旱地麦田株矮穗小...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今年冬天冷,小麦晚播3天可抗冻",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小麦适期播种才最抗冻,早播、晚播都有弊端。什么是适宜播种期?"适宜"是人们按照小麦形成冬前壮苗的标准,用从小麦播种到越冬前的有效积温推算出来的,这个有效积温大致范围在450~60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品种栽培指导上说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5~15日,我们在这个时期播种,到小麦冬前不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