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从魔芋组织中筛选得到有效抑制魔芋软腐病菌的内生拮抗菌,采用组织块法从魔芋块茎中分离到15株内生细菌,通过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筛选拮抗菌株,发现其中5株对魔芋软腐病具有拮抗作用,占所筛内生菌的33%,BS-4、5、8的抑菌圈较大,直径在14~16mm。魔芋块茎感病试验发现,抑菌活性较高的BS-8菌株发酵上清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魔芋块茎感病,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证实B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8菌株对魔芋软腐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性,可作为一种新的植物生防制剂或工程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崔鸣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6):254-256
日本的魔芋从中国传入。日本魔芋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根腐病干腐病和软腐病,以叶枯病最为普遍。日本的魔芋病害防治采取选育和应用高产抗病品种,播前种芋与土壤处理,提高播种质量,加强大田管理和种芋储藏期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过多施用氮肥易诱发魔芋软腐病,施用钾肥对控制软腐病有很好效果。[结论]在魔芋种植中应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可起到减少魔芋软腐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魔芋对软腐病和白绢病的抗性鉴定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属天南星科魔芋属的栽培种群,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球茎葡甘露聚糖含量高,且用途广泛,因而市场对魔芋的需求量较大.但大田生产中白绢病和软腐病已成为魔芋种植中的两大“杀手”,基本处于难防无治的状况.因此选育抗性强的魔芋新品种是抵御病害最有效的办法.但在选育抗病品种的过程中,对魔芋品种的抗性鉴定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鉴定方法是田间发病调查鉴定,以及室内同工酶谱分析鉴定等方法,后者结果较为准确,但基层单位难以实施.因此笔者尝试了“室内组织离体接种鉴定法”,并结合田间发病情况确定各魔芋品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魔芋软腐病严重影响着魔芋的生产,利用内生细菌来抑制魔芋软腐病菌有很多优点。选择23株从药用植物一把伞南星、异叶天南星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用牛津杯法皿内测试内生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以筛选拮抗软腐病菌能力强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23株供试内生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8株抑菌效果非常显著,YC06和YC09两株内生细菌抑菌能力极强,其发酵产物对魔芋软腐菌也有极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炜  李政 《北京农业》2011,(3):74-75
生物多样性间种防控魔芋软腐病害试验在云南省富源县老厂镇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开展,试验探索不同行数的玉米间种不同行数的魔芋与魔芋软腐病害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海拔的2个地点试验得出,在富源县老厂镇海拔2020m以上的地区,采用2~4行玉米间种1~5行50~100g的魔芋,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与净种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秦巴山区魔芋主要病害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魔芋过去房前屋后自然状态半野生栽培病害较轻,随着人工大田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逐年加重。根据主要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治对策,指导大田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魔芋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魔芋病虫害中,魔芋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叶枯病;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白绢病、轮纹斑病、炭疽病等,其中以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最广、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9.
陕西是我国四大魔芋主产区之一,魔芋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近年来随着魔芋种植面积增加和土壤连作引起了一系列魔芋病害问题,尤其以软腐病最为突出。但与大田相比,林下魔芋生长状况相对较好。从土壤微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对林下和农田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比较,了解农田和林下魔芋土壤状况,为后期结合魔芋产量和品质研究林下魔芋土壤优于大田以及不同林下魔芋土壤对魔芋产量品质影响不同做出基础支持。总的来说,林下魔芋土壤微环境优于大田,四种林下刺槐林下最好,并且海拔越高,土壤环境越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从84株健康魔芋中筛选到2株对魔芋软腐病具有抗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1.
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三年多的时间组织科技人员在魔芋产区综合试验的基础上对魔芋软腐病进行定期定点实地调查、分析,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多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魔芋药袋包种处理与传统药剂浸种处理的方法,对魔芋软腐病进行防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袋包种处理后,在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初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魔芋软腐病发病晚,初期发病率低;但是药袋包种单独使用效果不佳,配合农用链霉素浸种处理种芋后,产量比单纯使用农用链霉素浸种产量提高16.0%,比清水对照产量提高95.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魔芋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魔芋病虫害种类较多,对产量影响大。其一是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叶枯病;真菌性病害白绢病、轮纹斑病、炭疽病等,其中以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最广,危害最重。其二是虫害.主要有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金龟子、蝼蛄等。其病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大于虫害。防治魔芋病虫害,应采取有利于魔芋健壮生长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葡甘聚糖浓度下魔芋软腐病病菌的生长曲线变化,研究葡甘聚糖与魔芋软腐病病菌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葡甘聚糖在魔芋软腐病病菌生长的稳定期,随着浓度的提高抑菌能力逐渐增强,但各浓度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魔芋是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过去多在房前屋后林荫下种植,很少发生病害。但近年来魔芋大规模生产地区病害问题非常突出,不仅发病面宽,而且病情严重,损失较大,严重地挫伤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制约了魔芋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当前魔芋生产的头号难题。 据调查,对魔芋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软腐病”,一种叫“白绢病”,两种病害均可造成魔芋倒苗并引发地下种球腐烂。但两种病害也有明显区别: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发病部位多在叶柄中部或顶部,发病后先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病部变软,发黑腐烂,溢菌脓、有酒味。白绢病为真菌性病害,发病部位多在近地表的叶柄基部,发病后先形成暗褐色病斑,后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最终可在病部长出茶褐色菌核。 大面积种植魔芋地区的魔芋病害较重,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种植环境发生变化。魔芋性喜阴凉湿润、肥沃通气环境,将魔芋由林间零星栽培转至大田集中培育,由于光照强、温度高、湿度变化大,加之部分田块水肥条件差,或透水、通风不良,不利于魔芋正常生长,使魔芋抗病性下降及病害明显加重。②农事操作加重病害。魔芋自然生长很少发病,但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追肥、除草、防虫防病等经常性的农事操作,易导致魔芋茎叶受伤感病,另一方面是人为传播,使病害明显加重。③重茬产生连作障碍。魔芋转入大田栽培,重茬田由于病原积累,病害明显加重,尤其是环境不适,前茬病害较重地块,连续种植即使采取防治措施,病害仍然较重。④消毒防病措施不力。由于魔芋转入大田种植后,病害明显加重,需加大对病害预防力度,高度重视种芋、土壤消毒及发病初期的防治工作。但多数农户是待明显发病后才着手救治,目前又无高效对症药剂,即使勉强施药,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防治魔芋病害,应从预防入手,强调综合防治。具体讲,应重点抓好以下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对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关系,为利用土壤微生态控制魔芋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魔芋在4个海拔高度(610、913、1205和1518m)和4个生长时期(幼苗期、换头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软腐病发病率及其根际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应用DPS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同一海拔的不同时期,随着魔芋的生长,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块茎膨大期软腐病发病率最高;同一时期不同海拔高度,总体趋势为随着种植海拔的增加,软腐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魔芋的生长和发育,4个生育时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幼苗期>换头期>块茎成熟期>块茎膨大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魔芋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相应增加;海拔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适当增加种植区海拔能有效调节魔芋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控制魔芋软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防治魔芋软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魔芋播种前种使用芋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万U浸种对软腐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防效达46.16%,且对魔芋的出苗、株高、叶盘直径等有明显促进作用,较对照明显增加38.98%;在病害始发期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叶枯唑500倍液连续喷雾2次对魔芋软腐病防治效果可达86.20%以上,且增产效果达28.64%以上。  相似文献   

18.
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软腐病是影响魔芋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软腐病病原鉴定、流行原因、综合防治措施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魔芋软腐病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软腐病菌可通过分离培养并结合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或分子技术鉴定出来,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但是由于抗性品种选育的滞后、软腐病菌传播途径的广泛、栽培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等都使得目前对魔芋软腐病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目前仍是停留在以预防为主阶段。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土壤消毒、种芋消毒、出苗期撒施生石灰粉、生长期喷施农药、叶面肥综合防控技术,探索该技术对白魔芋软腐病防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综合防控技术对白魔芋软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增产效果极显著,其中A处理比对照增产58.8%,B处理比对照增产38.5%.  相似文献   

20.
魔芋是我镇传统的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对产量影响大.在我镇常见的魔芋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炭疽病、轮纹斑病等,其中以软腐病发生最广、危害最重,重发年减产达60%以上;常见虫害有斜纹夜蛾、甘薯天蛾、金龟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