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硼、钼元素对苜蓿种子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科  朱进忠 《草业科学》2009,26(1):61-63
采用质量分数为0.4%、0.6%、0.8%的硼砂和0.05%、0.07%、0.09%的钼酸铵在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硼、钼对苜蓿种子增产及种子形成因素有明显效应。其中以质量分数为0.05%的钼酸铵处理对苜蓿种子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增加35%;每花序结荚数增加54.37%,分枝数增加10.96%,荚果种子粒数增加35.68%。硼砂以质量分数为0.8%的处理效果较好,种子产量增产15.56%。  相似文献   

2.
袁柱  孙彦  任逸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6,24(4):879-885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25‰,0.50‰,0.67‰和1.00‰的芸苔素内酯溶液,研究其对苜蓿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旨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显著提高了生长阶段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单株花序数量、生殖分配、收获期株高、主茎基部直径、单株荚果重以及种子产量和发芽势。其中浓度0.67‰处理,单株花序数最高,种子产量高达251.82 kg·hm-2,较对照增产78.27%。综合考虑,以浓度0.67‰处理效果最佳,对促进苜蓿的生长发育,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效果最好,0.50‰浓度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3.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分别配制500、800、1000 mg/L 3 种浓度于现蕾期和盛花期分别对紫花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每平方米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结荚花序、种子/荚果数)影响,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500 mg/L)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17.10%(P > 0.05),结荚花序数/生殖枝显著高于对照(P < 0.05)。其他处理没有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子(P > 0.05)。各产量构成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呈正相关,结荚花序数/生殖枝、种子/荚果数与种子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5)。喷施矮壮素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16.3535+1.0601X2+3.0810X3(R2=0.7139,F=7.49*,Y为种子产量,X2为结荚花序数/生殖枝,X3为荚果数/结荚花序)。 [关键词] 紫花苜蓿|矮壮素|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配置为3种浓度梯度于初花期对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苜蓿种子田的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进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种子田产量。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配置为3种浓度梯度于初花期对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不同处理下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多效唑、乙烯利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苜蓿株高,同时提高了苜蓿种子田的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进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种子田产量。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刈割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刈割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40.5kg/hm2,孕蕾期刈割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54.3kg/hm2;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荚果/结荚花序、种子数/荚果显著增加,而千粒重却明显降低;刈割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的正常种苗数量,硬实率增加,但对正常种苗与硬实种子数之和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水分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花序小花数和花序荚果数差异不显著;对照与其他处理间单位面积花序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和轻度水分胁迫区单位面积结荚花序数较多;对照小花胚珠数、荚果种子数和千粒重最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最高,轻度水分胁迫区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44.97g/m2,收获系数8.7%;产量构成要素中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间相关显著(P<0.05);无水分胁迫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及千粒重;轻度水分和重度水分胁迫区及对照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中度水分胁迫区则是荚果种子数;种子成熟过程中胁迫越大含水量越低;水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各处理硬实率偏高,均达80%以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中因播种量高、密度大、造成种子产量低的问题。2001~2002年,在甘肃酒泉进行行内疏枝与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烯效唑(S3307))对种子产量影响的两个试验,并测定种子标准发芽率。结果表明,与未疏枝相比,秋季行内疏枝后,生殖枝密度和荚果的败育种子数降低23.8%和55.6%,生殖枝结荚花序数提高28.1%,种子产量由563.8提高到763.3kg/hm2,增产35.4%(P<0.05);秋季行内疏枝,翌年分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有效抑制植株生长,其中以烯效唑有效成分含量0.15和0.20kg/hm2的效果较为明显,收获期株高较对照分别降低19.4%和17.8%,而每个结荚花序的荚果数提高16.5%和25.3%(P<0.05)。与对照(640.4kg/hm2)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后,种子呈增产趋势,其中多效唑(有效成分含量1.0kg/hm2)幅度最大,增产39.1%;烯效唑0.15和0.20kg/hm2处理,种子硬实率较对照分别降低7%和6%;烯效唑有效成分含量0.10kg/hm2处理,硬实率较对照提高7%(P<0.05);对于植株密度过大的种子田,行内疏枝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否则只用生长延缓剂控制株高,提高种子产量的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硼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花前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紫云英花荚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紫云英籽粒数、提高种子产量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叶面喷施清水(对照CK)、硼肥[500 (T1)、1000 (T2)、2000 (T3)、4000 (T4)、6000 mg·L-1(T5)]。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记载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喷施浓度处理(除T3处理外)的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单荚籽粒数和荚果结实率在不同层花序上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明显。喷施浓度T3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在第3~6层花序上较对照分别提高31.87%、40.79%、37.49%和44.99%,单位面积结荚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89%、32.69%、35.92%和25.84%,单荚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0.69%、23.54%、23.24%和22.03%,荚果结实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95%、2.56%、3.49%和4.51%,然而在第1和2层花序上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发现,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对紫云英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一级分枝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综上,在紫云英花荚脱落开始之前叶面喷施2000 mg·L-1硼肥,可显著促进第3~6层花序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和单荚籽粒数的增加,从而促进荚果结实率的提高,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宁夏地区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最适合的灌水及施肥量,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4个灌水梯度(900、1350、1800和2250 m3·hm-2),副区为5个肥料梯度(N-P2O5-K2O:0-0-0、9-45-60、18-90-120、27-135-180和36-180-240 kg·hm-2),分别对不同处理的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种子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和施肥可以提高苜蓿种子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苜蓿种子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水对苜蓿的小花数、花序数、结荚数、种子数、结荚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经通径分析得出,花序数、生殖枝数、千粒重和结荚率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施肥量为27-135-180 kg·hm-2时,苜蓿种子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通过回归寻优模型,得出在宁夏引黄灌区苜蓿种子生产中滴灌的最佳灌水量为2250 m3·hm-2,在当地的土壤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4.44 kg·hm-2,磷肥172.68 kg·hm-2,钾肥230.28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 和135 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 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 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 kg N/hm2,结荚期补施45 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苜蓿种子的形态特点,营养组成,影响其生理变化的因素及种子产量与其他性状的关系。苜蓿为优良牧草,其种子营养价值丰富、均衡,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苜蓿种子在贮藏中的活力与贮藏温度、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携带真菌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产量与每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浓度分别为0.03%的稀土、0.05%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产量。Cd^2+,Zn^2+,Cu^2+,La^3+,Al^3+等重金属离子在较低浓度下能促进种子萌发,浓度较大时就产生严重的胁迫,离子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6%~1.0%,阿魏酸等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姜华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08,16(2):110-114
对兰州地区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花部特征、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种子产量性状等生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花期时间持续了近一个月,花粉-胚珠比为3171.79~5759.64,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类型;各品种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50.56%~80.76%;各品种的花冠长度、花托直径、每花序小花数、每单枝花序数、总小花数等花部特征差异较大,而已弹花数百分比差异不显著;每花序结荚数、结荚率、种子数,以及每荚种子数、单位面积单枝数和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等性状差异较大,而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其中Defa、Derby、Sitel和Prime的花部特征、花粉-胚珠比和种子产量性状都优于其他品种。此研究为揭示紫花苜蓿有性生殖生物学特性和兰州地区紫花苜蓿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育成熟的紫花苜蓿的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千粒重、硬实率、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期环境因子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时数、降雨量等均会对苜蓿种子的产量及质量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呼和浩特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开花发育成熟的种子在产量及质量性状上均表现优异;在栽培管理种子田的过程中,于花期追施氮肥、复合肥、放养切叶蜂等均会有效地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1-2002年研究氮肥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以120 kg/hm2(秋60+春60)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1856 kg/hm2;施氮肥可提高生殖枝数、小花数/小穗、可育小花数/小穗和种子千粒重,但对小穗数/生殖枝影响不显著;施氮肥能提高早期成熟种子的发芽率、芽长、芽重及酸性磷酸脂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